随着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引导生物技术产业在全球快速崛起和高速增长,人类将于 2020 年进入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生物经济时代。我国科技界要以超前的思维及早抓住这一新时代来临的机遇,发扬协作攻关的精神,尽全力抢占世界生物技术的制高点,集中力量加快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主动迎接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为适应生物经济直接为人们的健康长寿和幸福生活服务的时代要求,应提倡进步的幸福哲学,及时进行观念创新,自觉研究和实践进步的幸福观,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1 生物经济的提出分类特征和定义》

1 生物经济的提出分类特征和定义

《1.1 生物经济的提出》

1.1 生物经济的提出

2003 年 1 月 28 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第六次产业革命是否已曙光初现———访经济学家张其佐”的学者访谈。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学会副会长张其佐教授在该文中回顾了历史上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的五次产业革命:“以纺织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钢铁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石油和重化工及电力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汽车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和以 IT 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五次产业革命。”[1] 当前 IT 产业进入成本竞争阶段,预示着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及其新的周期即将到来。如果说第五次产业革命是以 IT 为主导产业,那么,在未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中,哪种产业可能会唱主角呢?张其佐教授认为:“从全球化经济的供给与需求来分析,在未来将要爆发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周期主导产业的,将是与延长人类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的生物产业和基因产业。”[1] 该文发表后,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一年多激烈的争论,虽然有三种以上的不同意见参与争鸣,但多数学者认同张其佐教授的观点。

2005 年 4 月 1 日,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高度评价了张其佐教授关于生物产业革命的预言和论断,认为该题材选题重大,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见解独特,理论上具有开拓性和原创性;影响较大,具有客观认同性[2]

2005 年初,由国家发改委牵头, 10 多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萧灼基对此评价说:“这说明我国科技界、经济学界以及国家 10 多个部委高度认同张其佐博士提出的学术观点。”[2]

2004 年 7 月 20 日《经济参考报》报道,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 7 月 19 日召开的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上透露,国务院决定成立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成立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协会,制定中国生物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纲要 [3]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认为,“进入 21 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更加受到关注。我们看到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正酝酿着新的突破……孕育着生物经济的新时代” [3]

《1.2 生物经济的分类》

1.2 生物经济的分类

生物经济是即将兴起的新型经济,我们对它的分类只是一种初步的、不成熟的认识,有待于未来生物经济发展的实践不断补充和完善。生物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产业:

• 生物医药产业。包括中草药的现代化加工产业,减少有毒副作用的化学成分,增加无污染、无副作用的生物成分的西药改造产业。

• 生物保健品产业。包括以生物原材料为主的营养品产业,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们各组织系统功能的补品产业。

• 绿色食品产业。以高新技术武装的无公害农业和以动植物原料为主,无污染、无有害物质的食品加工业。

• 环境保护产业。运用基因工程和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气、废水、废料,有利于环保的产业。

• 生物能源产业。利用农作物、树木、其他植物残体、禽兽粪便、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际性土地和水面种植能源植物为原材料生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的新产业[4]

• 人造林产业。包括人造果树林、人造产油林、人造橡胶林、人造速生用材林、人造蓄水林、人造风景林、人造防沙林等产业。

《1.3 生物经济的特征》

1.3 生物经济的特征

笔者经初步探讨,再综合学术界的相关新成果,认为生物经济区别于信息经济的基本特征至少可以概括以下几个:

• 增长的高速性。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指出:生物技术产业近 10 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长。在西方国家,生物技术相关产业一般要占 GDP 的 20 % 到 30 % 。有关统计表明,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每 5 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 25 % ~ 30 % [3]

• 目标的人本性。生物经济的主导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目标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论是其中的生物医药产业、生物保健品产业,还是绿色食品产业、环保产业,都是直接为延长人类的生命周期、为人民的健康长寿和幸福生活服务的产业。

• 功能的战略性。有利于直接解决全球出现的若干普遍而重大的危机,包括环境恶化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危机、重大疾病危机,因而有利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源战略、水资源战略、卫生安全战略、“三农”战略,以及抓住生物产业革命的契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 对资源更强的依赖性。发展生物技术产业需要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多样性的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水面资源、适宜动植物生长的气候资源,等等。我国拥有发展生物产业的优厚资源,例如,拥有动植物、微生物 26 万种[5] ,有利于在新的生物产业革命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 需求的巨大性。我国 13 亿人对健康的食品、清洁的饮品、绿色的环境具有巨大的需求。其中 5 亿人是保健食品消费群体, 1.3 亿人是药品消费群体。我国 20 亿亩(1.33 × 108 hm2 )耕地需要新的农作物品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消费市场。从全球范围看,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陈竺院士评估,“生物经济将十倍于信息经济” [3] 。有关资料按现行生物经济统计标准估计, 2005 年全球生物经济规模达 3 万亿美元; 2020 年将达到 15 万亿美元。

《1.4 生物经济的定义》

1.4 生物经济的定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物经济的定义应表述为: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继电气经济、信息经济之后,以生物科技的若干重大创新引发的生物技术革命为先导,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直接为延长人类的寿命周期、为广大民众的健康长寿和幸福生活服务为目的,具有增长的高速性、目标的人本性、功能的战略性、对资源的依赖性、需求的巨大性等特征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2 生物经济时代应提倡进步的幸福观》

2 生物经济时代应提倡进步的幸福观

提倡进步的幸福观首先要研究 3 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谋求人民幸福?什么是进步的幸福观?应提倡哪些进步的幸福观?

《2.1 为什么要强调谋求人民幸福》

2.1 为什么要强调谋求人民幸福

1)生物经济时代的时代要求。直接为广大人民的健康长寿和幸福生活服务是生物经济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和时代要求。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体现时代性,就必须按生物经济时代的时代要求,特别强调谋求人民幸福。

2)克服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紧迫要求。从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威胁着人的生存,损害了人的健康,毁坏了人类幸福生活的家园。要克服生态危机,就需要研究人的健康和幸福问题,特别强调谋求人民幸福。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6] 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促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 [6]

4)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样的发展,实质上都是从不同方面为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条件。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7] 这一和谐社会的理想境界是“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7] 。可见,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理论,目的还是要谋求人民的幸福。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 2004 年 9 月 19 日,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8]

《2.2 什么是进步的幸福观》

2.2 什么是进步的幸福观

1)什么是幸福?回答这个问题既复杂,又有难度。因为从某种角度看,幸福是人们的一种内心感受和精神境界。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幸福的看法是变化发展的;同一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社会集团以及不同人格、境遇、文化修养的人们对幸福的看法也是有差异的。我们的任务是进行哲学反思和理论概括,摒弃非科学、非进步的幸福观,概括出最一般的幸福概念;概括出当代进步的幸福观;再根据生物经济时代和我国改革开放时代人们选择多样化的实际情况,概括出有一定代表性的多种进步的幸福观。

怎样定义一般幸福概念?经过认真探讨,笔者认为,一般幸福概念应表述为:人们的某种迫切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愉悦的身心体验,或者人们的某种服务、奉献使其他个人、群体、民众的需要获得满足时,服务者产生的欣慰的精神境界。

2)什么是进步的幸福观?经过探讨,笔者认为,所谓进步的幸福观是指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以及关于什么是幸福,怎样谋求幸福的一般认识、态度和理念。概括地说,进步的幸福观,实质上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谋求人民幸福的理念。

《2.3 应提倡哪些进步的幸福观》

2.3 应提倡哪些进步的幸福观

根据和平发展的时代趋势,迎接生物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依据人们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呈现选择多样化的显著特征,从当代现实生活中概括的进步的幸福观也应该是具体的、多样的;应提倡以下8种具体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进步的幸福观:

1)创造幸福观。它认为,所谓幸福是指人们渴望从事创造活动、产生创造成果并受到社会肯定的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愉悦的身心体验;或者指人们把自己的创造成果应用于社会生活,造福于他人、国家、人民乃至全人类,并获得显著正效应时,创造者产生的一种愉快的精神境界。

2)绿色幸福观。它认为,所谓幸福是指人们期盼治理环境,绿化环境,身处绿色环境的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惬意的身心体验。

3)健康幸福观。它认为,所谓幸福是指人们渴望健康长寿的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安康的身心体验。

4)仁爱幸福观。它认为,所谓幸福是指人们以不同方式和行动奉献仁爱之心,使其他个人、群体、祖国、人民的某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奉献者产生的一种喜悦的精神境界。

5)小康幸福观。它认为,所谓幸福是指人们盼望过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的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舒适的身心体验。

6)和谐幸福观。它认为,所谓幸福是指人们盼望家庭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如意的身心体验。

7)服务幸福观。它认为,所谓幸福是指人们的某种服务使其他个人、群体、民众的某种需要获得满足时,服务者产生的一种欣慰的精神境界。

8)平安幸福观。它认为,所谓幸福是指人们渴望和平、安全生活的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安宁的身心体验。

《3 我国科技界应该怎样实践进步的幸福观 》

3 我国科技界应该怎样实践进步的幸福观    

我们认为应联系当前国内外的实际来实践进步的幸福观。而当前国内外的实际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外的迫切需要:如迫切需要我们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真正为人类谋幸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树立当代仁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多作贡献;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另一方面是国内外的重大问题和危机:如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危机;“三农”问题;国家和人民的安全问题,等等。针对上述实际需要、问题和危机来实践进步的幸福观,应采取如下重要举措。

《3.1 实践进步的幸福观树立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

3.1 实践进步的幸福观树立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

1)在思想上,要树立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树立“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根本目的观;树立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伦理观;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天职。

2)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提倡用“国民幸福指数”代替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更全面、更科学的指标。“最早提出‘国民幸福指数’概念的是不丹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他提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组成的‘国民幸福指数’”[9] 。多年实践的结果是,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并不高的不丹,人民生活得很幸福。我们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0]

3)在工程建设和决策方面,要坚持群众路线,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做出科学决策。

《3.2 实践进步的幸福观真正为人类谋幸福》

3.2 实践进步的幸福观真正为人类谋幸福

1)要为人类谋幸福,我国的科学研究就“应更加重视与人类前途命运攸关的全球性问题,尤其要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进一步走向极端条件与物质本原、系统的综合与统一,进一步加强科学与技术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新科学的主要生长点” [11]

2)要为人类谋幸福,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就要立志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危机问题。如人口危机、食物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健康危机,等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缓解以上问题,就是为人类谋幸福做出了切实贡献。

3)要为人类谋幸福,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就要立志解决全球科技伦理问题和科技差距问题。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出现了富国与穷国的信息差距和科技差距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更需要全世界科学家共同努力[11]

4)要为人类谋幸福,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就应更自觉地学习和贯彻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10]

《3.3 实践创造幸福观自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3.3 实践创造幸福观自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2006 年 1 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12] 。科技工作者应为实现这一战略任务采取如下主要举措:

1)实践创造幸福观,科技工作者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下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这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定性一步。

2)科技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创造性修养,着力培养创造性人格。学习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杨振宁、周光召、谈家桢、王选、刘东生,王永志等院士提倡和实践的创造性人格:高尚的理想和志向;爱国主义精神;善于合作的精神;善于提出和讨论问题的精神;善于综合,勇于创新的精神;甘于奉献,敢冒风险的精神;求实和严谨的治学精神;逆境发愤,老当益壮的精神[13] 。培养了这些创造性人格,将会在创造活动中增添不竭的精神动力。

3)科技工作者要争取进入自主创造过程,体验创造过程的美感和幸福,争取获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喜悦。要引导和激励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创造、尊重创造、善于创造,以有利于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3.4 实践绿色幸福观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4 实践绿色幸福观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实践绿色幸福观,科技工作者就要树立生态文明的绿色理念,促进整个科学技术的绿色化、生态化转向,把治理和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绿化和优化环境作为科技发展的重大责任和战略原则;作为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根本参照系。

2)要深刻洞察生态环境污染带来的威胁人类生存的一系列严重危机:人口危机、水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土地资源危机,等等。要为解决这些危机创造更多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

3)要充分认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意义;促使政府和企业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环境,绿化环境,美化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绿色环境中过上绿色消费的幸福生活。

《3.5 实践健康幸福观》

3.5 实践健康幸福观

为广大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更大贡献既然生物经济是直接为延长人类的寿命周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长寿和幸福生活服务为目的的新经济,广大科技人员就要为人民的健康长寿采取以下重要措施:

1)实践健康幸福观,就要主动迎接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抢占世界生物科技的制高点,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尤其是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医疗技术产业领域,为人民的健康长寿创造更多新技术、新产品。

2)科技工作者要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带头示范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健康的饮食方式、绿色的消费方式、科学的运动保健方式,以争取自身的健康长寿,为广大群众做出榜样,带动和促进全民族的健康长寿。

3)要自觉挖掘、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包括健康的茶文化、饮食文化、保健文化、食疗文化,积极倡导真正有利于健康的有氧运动、微笑活动,为全国人民和全人类的健康幸福做出更大贡献。

《3.6 实践仁爱幸福观树立当代仁爱精神善于奉献爱心》

3.6 实践仁爱幸福观树立当代仁爱精神善于奉献爱心

1)实践仁爱幸福观,就要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爱精神,并将它创造性地转化为热爱人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亲友、热爱他人的当代仁爱精神。

2)要树立和自觉履行以人为本,以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道德观。提倡热心公益事业、扶贫帮困、慈善友爱的社会公德,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引导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积极参加义捐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体验奉献爱心的幸福境界。

3)科技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培养和发挥热爱科技事业、热爱科学研究、热爱技术应用和开发、热爱发明创造活动的热爱之情。热爱是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获得创造成果的先导和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14] 海森堡也说:“对自己所从事的学术,一定要酷爱,要有兴趣,这样才能产生研究的动力,才不会感到是被迫的,甚至是勉强的。”[14]

《3.7 实践小康幸福观》

3.7 实践小康幸福观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多做贡献

1)实践小康幸福观最艰巨的任务是帮助广大农民过上高水平的小康生活。为此要积极送科技下乡,用科技知识和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武装广大农民,促进农业的科技化、信息化、产业化。

2)要正确协调好科技创新过程中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三个环节的关系,把经济工作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注意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两番,达到人均3 000美元左右。

3)要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带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舞台艺术、广告游戏、网络文化、手机文化、会展旅游等创意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中国当代文化走向世界,在同各国文化交流融合中创造新的中国文化和新的世界文化。

4)要建议和协助政府键全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社会,尤其是在广大农民中逐步建立和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较高水平的小康幸福生活。

《3.8 实践和谐幸福观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多做贡献》

3.8 实践和谐幸福观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多做贡献

1)实践和谐幸福观,就要深刻理解、自觉实践和谐理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于 2005 年以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重大战略理论,科技工作者要深刻理解,自觉贯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五个统筹”,带头构建和谐机关、和谐企业、和协科研院所、和谐学校、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和谐的对外科技交流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2)要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和各学会的作用,营造一种尊崇和鼓励原始创新,容忍失败、挫折和失误,宽松和谐的创新文化环境,促进不同的科学学派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不同学派的竞争、合作、交流,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更多自主创新的成果。

3)科技工作者要善于同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学者对话、交流,合作研究属于交叉科学的重大社会问题,争取获得原创性成果;促进大学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培养大批跨学科的创新人才,争取造就出一批跨学科的大师级人才或战略科学家。对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还要特别注意培育人文精神,提高人文修养。因为人文文化至少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人格的高低、涵养的深浅、思维的智愚和事业的成败[15]

4)科技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带头营造和谐的群体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促使更多人过上和谐幸福生活。

《3.9 实践服务幸福观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为促进服务业的大发展做出新贡献》

3.9 实践服务幸福观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为促进服务业的大发展做出新贡献

1)实践服务幸福观,就要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全面理解服务的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在全球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经济时代转变,以及今后向生物经济时代转变过程中,传统工业、农业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当前我国的饮食业、旅店业、保健休闲业等直接服务产业加上科技产业、高教服务业、咨询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文化产业、政府部门等间接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已超过2.5亿人。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成为具有决定性、战略性的产业,服务概念也将逐步提升为一个具有广泛性、公共性、决定性、战略性、崇高性的新概念。科技人员也要树立这种服务新理念,以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在优质服务中达到幸福境界。

2)实践服务幸福观,具有全局意义的举措是,要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武装政府各部门,大力发展和提高电子政务的水平和质量,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做出新贡献。同时要特别注意用数字化技术武装政府的宏观调控部门———金融、税务、海关、工商等部门,充分发挥它们为企业、为市场、为社会、为公民的便捷、高效的服务功能。

3)实践服务幸福观,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是,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武装科技产业部门、高教服务业部门、文化产业部门,充分发挥科技产业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高教服务业为社会提供新知识、新人才、新培训的优质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弘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传承文明,愉悦身心,振奋民族精神,铸造美好心灵的服务功能。

总之,我们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的战略性要求:“要以服务群众为主题,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形成社会服务网络化的新格局。”[7]

《3.10 实践平安幸福观树立和平发展和大安全战略观念》

3.10 实践平安幸福观树立和平发展和大安全战略观念

1)实践平安幸福观,就要自觉贯彻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一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自觉实施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把主要时间、精力、课题用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平发展。特别强调和平利用原子能,和平利用海洋资源,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大力提倡走和平、合作的发展之路,“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0] 。要促使中国和世界的更多人民过上平安的幸福生活。

2)科技人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国家的需要、部署,积极参与发展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增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打赢高科技战争的能力,不仅能在国内保卫我国人民的和平劳动和平安生活,而且具有在国际上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3)要树立大安全战略观,创造出更多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规则、新产品、新体制,保障国防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卫生安全、能源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使广大人民享有和平、平安的幸福生活。

总之,迎接生物经济时代,就要提倡进步的幸福观。不同的公民对幸福有不同理解,所以要提倡进步的、多样性的幸福观,促使广大公民在创造幸福生活时,都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