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危机,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核武器扩散、传染病和恐怖活动等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如何应对这些威胁考验着人类的理智和智慧。

气候变化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全球安全问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科学认识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气候变化与气候安全》

1.气候变化与气候安全

(1)全球气候变暖毋庸置疑[1]:从1880年到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85°C;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C,是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图1[1])。

《图1》

图1.图片显示出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海洋温度、海水温度、海平面和夏季海冰范围的变化情况(数据来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1]

(2)气候变化导致21世纪全球气象灾害频发(图2)。

《图2》

图2.1980—2003年与2004—2014年发生自然灾害的平均频率的对比(数据来源: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

(3)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水、热浪等极端天气会增加人类患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的风险,而变暖导致的被迫迁徙可能造成健康和社会安定问题。

(4)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比其有利影响更显著,小麦和玉米平均每10年减产1.9%和1.2%。

(5)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区域的冰川持续退缩,影响下游的径流和水资源;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山区的多年冻土层变暖和融化;全球200条主要河流中有三分之一的河流径流量发生趋势性变化,且以径流量减少为主。

(6)气候变化影响全球生态安全:部分区域的陆地物种每10年向极地迁移17km,向高海拔地区推进11m;1982—2008年,北半球生长季的开始日期平均提前5.4天,而结束日期推迟6.6天。

(7)中国生态环境的天然禀赋脆弱,气候变化带来明显风险[2]。①高温: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每年平均高温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7.4%,超过之前正常水平两倍。②暴雨:降水日数减少,而暴雨日数增加了10%。③干旱: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南部地区平均每年中度和重度干旱日数分别增加了24%、15%和34%。④台风:进入21世纪以来,半数台风的最大风力达到或超过12级,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近一倍。⑤死亡人数:1990—2013年,中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9.1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5万亿元人民币。

(8)气候变化给中国重大工程带来现实和长远的影响,如路经冻土带的高速铁路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海岸城市和海岸带的安全等。

气候变化引起的气候安全问题是一种全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它已经现实地摆在了人类面前,需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共同应对。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21世纪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可能更加严峻,再考虑到地球空间的有限性,而且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人类不能指望迁移到另一个宜居行星,而人类的总人口还在继续增长,因此,人均空间日益缩小,人均环境容量也日益缩小。理智的人类必须为自身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战略。

《2.应对全球变化,转变发展方式》

2.应对全球变化,转变发展方式

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是要改变粗放、高碳的发展方式,转向绿色、低碳发展,迈向生态文明。不同国家转型发展的具体内容不同,但绿色、低碳是共同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正在推动低碳能源的发展,为新型发展打下基础。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普遍提出了“脱贫与可持续统筹平衡发展”的理念,把应对气候变化看成新的机遇和发展导向,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市场和就业岗位。

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强烈地意识到粗放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战略和适应战略同“转变发展方式”高度一致,并且为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长远的视角和动力。

中国是全球细颗粒物(PM2.5)的高值区之一(图3[3]),也是CO2浓度的高值区之一(图4)。这两个“高值”虽是不同的概念,却基本同根、同源,它们主要来自煤炭和石油的燃烧。

《图3》

图3.2001—2006年全球PM2.5浓度分布[3]

《图4》

图4.2014年10月、11月全球CO2平均浓度(NASA OCO-2)。

转变发展方式就要回归“在环境容量下发展”“在保护中发展”,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就要调整产业结构。许多高耗能产业已经饱和甚至过剩,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和服务业。

转变发展方式就要推动能源革命。抑制不合理需求,节能,提效;控制高碳能源的消费总量并促进其洁净低碳化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电)以及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在城镇化过程中推动分布式低碳能源网和农村能源形态的进步[4]

转变发展方式就要从片面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的提高;从依靠初级生产要素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

转变发展方式就要推动循环经济,使各种废弃物减量化并发展分类资源化利用;保护和发展林业,发展生物碳汇;推动智慧/低碳城市和社区的建设。

转变发展方式要设定国家的低碳发展战略目标。2009年中国主动提出了降低碳排放强度等2020年气候目标,2015年又提出了2030年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等一系列目标和措施,并作为国家的自主贡献提交给联合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与国内低碳转型的内在需求高度一致。

《2.应对全球变化,转变发展方式》

3.合作共赢,建设命运共同体

人类共生在一个星球上,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利益将各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201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各成员国达成共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概念,强调这一目标应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并适用于所有国家。中国领导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了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上述目标是一致的。尽管现实的世界充满矛盾,理智的人类必须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寻求通向未来的思路和战略。

建设命运共同体是可以务实操作的大战略,它要求人类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面只举出几个可能达到互利共赢的务实方向:

(1)能源低碳化符合各国利益,75个国家通过的《国际能源宪章》提出了一个合作机制;

(2)共同应对气候变化,201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有希望迈出重要的一步;

(3)“一带一路”可以建成低碳发展带,成为全球范围互利合作的尝试;

(4)推动建立全球创新体系,开展全球创新项目合作,探索人类未来的出路。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需树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合作共赢,为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携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