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9

年份

2023 1

2022 1

2019 1

2013 1

2011 1

2005 1

2004 1

2001 1

1999 1

展开 ︾

关键词

泥沙输移 2

淤积 2

黄土高原 2

SWAT模型 1

三峡工程 1

固定床 1

土地利用变化 1

坝下游河道冲刷 1

导流与通航 1

库区泥沙淤积 1

弓形圆弧断面 1

悬移质 1

横沙浅滩 1

水力坡度 1

水库 1

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耦合模型 1

水沙关系参数 1

水资源 1

泥沙 1

泥沙淤积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三峡工程泥沙调度

林秉南,周建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 第6卷 第4期   页码 30-33

摘要: 对于这样的水库改善泥沙调度有可能减少水库淤积,显著提高水库效益。文章对蓄清排浑和双汛限调度方案的良好效果做了简略说明。

关键词: 泥沙调度     水库     悬移质     淤积     洪水位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水库泥沙淤积及坝下游河道冲刷分析

卢金友,黄悦,王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7期   页码 129-136

摘要:

根据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的实测资料,简述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坝下游河道冲刷,并与论证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三峡工程蓄水运用8年,水库泥沙淤积及坝下游河道冲刷等出现的情况尚在原预测范围之内,表明原预测的研究成果可行;本次实测与预测对比,在时间上略显短促,仍需今后观测并作进一步对比;今后应加强原型观测及有关研究工作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试验性蓄水     库区泥沙淤积     坝下游河道冲刷    

依托横沙浅滩开发大型深水港区的技术可能性

程泽坤,邵荣顺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6期   页码 41-47

摘要: text-align: justify;">从上海港可持续发展和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并论证了依托横沙浅滩开发建设大型深水港区的技术可能性,通过潮流数值模拟分析了港区规划的初步形态,利用多种泥沙估算方法对港池和航道回淤强度进行了估算

关键词: 横沙浅滩     选址     港区规划     深水航道     港池     泥沙淤积    

长江三峡工程

张光斗

《中国工程科学》 1999年 第1卷 第1期   页码 78-80

摘要: 文章就国内外关注的三峡工程建设中有关泥沙淤积、库岸滑坡、诱发地震、枢纽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期间的导流与通航、大江截流、生态环境、工程效益等问题做了简明精要的阐述。

关键词: 长江三峡工程     淤积     滑坡     导流与通航    

渤海湾典型岸段近岸过程研究

恽才兴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3期   页码 42-51

摘要:

渤海湾是我国典型的平原淤泥质海岸,中国最大的两个人工港--天津新港和河北黄骅港,在建设过程中曾先后遇到细颗粒泥沙运移与如何减轻港口、航道回淤量等工程泥沙问题。文章以渤海湾西南部大口河沿岸海域现场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近岸水动力、泥沙输移、岸滩沉积过程及冲淤演变等综合分析,为平原淤泥质海岸"浅水深用"的建港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渤海湾     近岸过程     泥沙输移    

水平管道淤积断面紊流的速度分布研究

王冬梅,张士林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 第7卷 第2期   页码 66-68

摘要:

对固定床水平管道断面的紊流速度分布进行研究。将整个断面分为弓形圆弧断面和渗流断面。弓形圆弧断面的速度分布研究基于圆形断面管道紊流理论,并且结合一定的假设数值模拟弓形圆弧断面管道的紊流速度分布规律;渗流断面的速度分布研究基于渗流理论。通过一定的边界条件将两部分断面速度分布组合成整个断面的速度分布。大量的实验证明本研究方法及程序较好地模拟了此断面的紊流速度分布。

关键词: 弓形圆弧断面     固定床     紊流速度     零剪力点     水力坡度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淤地坝系泥沙拦截动态模拟 Article

孙彭成, 吴一平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7卷 第8期   页码 209-221 doi: 10.1016/j.eng.2021.12.015

摘要: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中部延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在分析流域淤地坝建设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模拟近60年(1957—2016)流域淤地坝拦沙动态演变过程,采用累积淤积量野外调查数据评估了模型表现,并定量分析了坝系拦沙对流域减沙的贡献模型评估结果表明,SWAT-DCDam表现良好,对淤地坝累积淤积量高估11.5%,在延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流域总减沙量的15%。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淤地坝规划建设提供方法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 淤地坝     淤地坝动态库容     黄土高原     淤地坝拦沙动态     SWAT模型    

利用水碳耦合管理实现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可持续发展 Article

赵富波, 吴一平, 阴晓伟, Georgii Alexandrov, 邱临静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5卷 第8期   页码 143-153 doi: 10.1016/j.eng.2020.12.017

摘要: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Grain-for-Green)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植被恢复工程。植被恢复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land use change)会改变区域的水碳循环过程,从而影响生态环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明确植被恢复的水碳效应是当前黄土高原生态水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例,量化了植被恢复引起的水碳效应,并以“减沙、保水、固碳”为原则确定了流域尺度上退耕还林(草)的适宜区域。为此,本研究利用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耦合模型(SWAT-DayCent),通过设计多种基于植被恢复政策的土地利用转换情景,模拟了水碳循环关键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基准情景(2000 年土地利用)相比,当以森林或草地代替坡耕地时,产沙量和产水量都大幅下降。当用森林植被替代坡耕地(坡度大于25°、15°和6°)(CTF)时,会增加土壤的固碳量且对土壤水分产生轻微影响(<1.0%);而当用草地替换坡耕地(CTG)时,会导致净初级生产力的下降和土壤含水量大幅增加(3.8%⁓14.9%)。与基准情景相比,土壤有机碳(SOC)在CTF情景下增加0.9%⁓3.2%,而在CTG情景下保持相对稳定。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水碳效应的关系,进一步确定了实施CTF和CTG的适宜区域,并能实现“减沙、保水、固碳”的效益最大化。本研究基于水碳耦合模拟提供了一个植被恢复工程实施的新视角,即在恰当区域进行退耕还林(草)可实现水碳耦合效益最大化,这可为区域未来生态恢复工程的优化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黄土高原     泥沙     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耦合模型     水资源    

黄土高原生态重建的水沙效应研究 Article

孙彭成, 吴一平, 杨志峰, Bellie Sivakumar, 邱临静, 刘曙光, 蔡宴朋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5期   页码 855-864 doi: 10.1016/j.eng.2019.07.014

摘要:

黄土高原是全球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来,该地区入黄泥沙量持续减少,流域内泥沙来源与输移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对水土保持措施作用下的河流输沙及变异特征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此外,新旧水沙关系曲线存在一个临界交点,在新的水沙关系条件下,低于临界流量的径流将输移更少的泥沙,这也是该地区泥沙输移新的主导状态;然而,大于临界流量的极端径流也有可能引发更强的泥沙输移。因此,本文认为黄土高原的低泥沙输移未必是一种新常态,极端洪水条件下仍有强输沙的可能性而需增强防范。

关键词: 流域水沙关系     生态恢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泥沙输移     水沙关系参数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三峡工程泥沙调度

林秉南,周建军

期刊论文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水库泥沙淤积及坝下游河道冲刷分析

卢金友,黄悦,王军

期刊论文

依托横沙浅滩开发大型深水港区的技术可能性

程泽坤,邵荣顺

期刊论文

长江三峡工程

张光斗

期刊论文

渤海湾典型岸段近岸过程研究

恽才兴

期刊论文

水平管道淤积断面紊流的速度分布研究

王冬梅,张士林

期刊论文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淤地坝系泥沙拦截动态模拟

孙彭成, 吴一平

期刊论文

利用水碳耦合管理实现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可持续发展

赵富波, 吴一平, 阴晓伟, Georgii Alexandrov, 邱临静

期刊论文

黄土高原生态重建的水沙效应研究

孙彭成, 吴一平, 杨志峰, Bellie Sivakumar, 邱临静, 刘曙光, 蔡宴朋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