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48

年份

2024 1

2023 11

2022 12

2021 10

2020 2

2019 5

2018 7

2017 5

2016 2

2015 3

2014 2

2013 9

2012 22

2011 8

2010 9

2009 5

2008 4

2007 7

2006 4

2005 3

展开 ︾

关键词

裂缝 11

微地震监测 8

监测 6

变形监测 3

机器学习 3

结构健康监测 3

ANSYS 2

三峡升船机 2

三峡工程 2

健康监测 2

光纤传感技术 2

动态监测 2

压裂 2

台风监测 2

地震勘探 2

地震监测 2

深部裂缝带 2

状态监测 2

现场监测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低渗油藏人工裂缝监测技术在现河地区的应用

肖淑明,吕志强, 郭志华,刘雪青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4期   页码 65-69

摘要:

针对高压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的特点,在压裂改造时进行裂缝监测,根据监测出的裂缝方位(方向)、裂缝长度、裂缝的高度(范围)和产状以及地下主应力的方向2008年以来,现河地区已成功实施裂缝监测79井次,为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 裂缝监测     低渗透     压裂    

水平井压裂裂缝监测与分析

刘建中,张传绪,赵艳波,蒋玉双,宋健兴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4期   页码 60-64

摘要: 有些水平井需要压裂,因此常常需要了解并控制人工裂缝形态、方位。通过微地震人工裂缝监测,研究已有的水平井压裂结果,特别是钻井水平段大体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水平井压裂,了解压裂裂缝形成的机制及控制方式。

关键词: 水平井     压裂裂缝     微地震监测    

复杂构造环境下京253井人工裂缝监测

赵新红,车航,罗炯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4期   页码 12-15

摘要:

京253井位于华北油田京11断块上,人工裂缝方位、形态同时受到应力、构造、介质间断面影响,又进行了喷砂射孔,影响因素复杂。初始人工裂缝方位为北北东向,偏离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约为北东60 °,随后发生转向,趋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及等高线法向方向。近井沿喷砂射孔方向也存在明显的微地震排列痕迹,研究京253井人工裂缝方位、形态具有典型意义。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水力喷砂     断层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大庆油田A区块井网设计中的应用

马继升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4期   页码 74-76

摘要:

人工裂缝方位与井排方向影响着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在人工造缝过程中,应用微地震监测压裂层人工裂缝的方位、走向、裂长及缝高,结合地应力方向确定井排方向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人工裂缝     井网设计    

井下裂缝连通技术在安棚碱矿的应用

齐铁新,刘建中,秦桂林,董峰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7期   页码 63-67

摘要:

介绍了在桐柏安棚碱矿,用微地震监测结合水准测量监测与注水井连通的原生裂隙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监测结果,并据此部署开采井位,把采液井打在与注水井连通的裂隙带上,实现了2条注、采井1 000m米井下裂隙带连通

关键词: 安棚碱矿     湿法采碱     井底裂缝连通     水准测量     微地震监测    

祼孔长水平井苏75-70-6H连续压裂微地震监测

王万迅,叶连池,王立治,段正中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4期   页码 4-7

摘要: 微地震监测给出了每段压裂裂缝是否形成及形成位置、形态,指导压裂施工继续进行;监测出压裂液漏泄段,预警出现砂堵的可能;保证了压裂施工的成功,证明了国产井下工具完全可以实现多段压裂改造。监测结果准确反映指导了压裂施工过程。

关键词: 压裂     微地震监测     裂缝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低渗透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田为例

赵玉武,曲瑛新,熊文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4期   页码 34-39

摘要:

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来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进而确定出裂缝分布的规律在简要介绍无源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动、静态资料,对微地震法在水驱前缘测试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场应用效果证明,微地震监测技术在低渗透油田裂缝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提高低渗透裂缝型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无源微地震     裂缝     水驱前缘     注水开发    

人工裂缝方向及其影响因素

赵国石,徐健,邱金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4期   页码 100-104

摘要:

区域应力场的应力方向是人工裂缝方向的普遍控制因素,多数人工裂缝方向沿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但构造、原生裂缝、介质间断面也会影响人工裂缝方向。在蒙古国塔木查格盆地及中国黑龙江省海拉尔盆地进行了大量的压裂裂缝监测监测结果为油田布井提供了依据。监测发现,多数人工裂缝方向沿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但也出现一些异常方向的人工裂缝,异常方向人工裂缝的井通常高产。了解异常人工裂缝的形成原因,对提高压裂施工水平,应用压裂裂缝方向布井有重要意义。结合监测结果,探讨了监测区异常方向人工裂缝的形成机制,及有些人工裂缝方向异

关键词: 人工裂缝方向     构造     原生裂缝     介质间断面    

混凝土裂缝端部粘聚力的计算

徐世烺,王利民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5期   页码 53-58

摘要:

混凝土裂缝端部断裂过程区的粘聚力分布是导致混凝土断裂呈现非线性特性的重要原因。基于混凝土的断裂特性和虚拟裂缝端部存在粘聚力的分析模型,并通过分布函数的特性分析,提出了粘聚力分布函数的两种简化表达式:一为单参数待定式,另一为双参数待定式。进而通过裂缝张开位移实测数据即可求得粘聚力分布,并且给出了适当的算例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张开位移     虚拟裂缝粘聚力     代数方程    

第三沉降带应力场研究

闫治涛,刘建中,邱金平, 金丽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2期   页码 33-35

摘要:

介绍了第三沉降带的分布,监测得出的大量人工裂缝方向数据及由人工裂缝方向数据统计得出的 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由监测结果可以判断,第三沉降带的构造应力方向是南亚板块及菲律宾板块 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微地震法人工裂缝监测     第三沉降带     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     压裂施工    

混凝土的裂缝与控制

缪昌文,刘建忠,田倩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4期   页码 30-35

摘要:

在分析混凝土开裂的危害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裂缝控制新技术。采用双亲性单分子膜,减少混凝土早期的水分蒸发,抑制混凝土早期因失水太快而产生的塑性收缩裂缝;采用减水与减缩共同作用,控制混凝土壳体及薄壁结构的早期开裂;采用调控水泥水化过程中的放热量,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能力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收缩     水化热     韧性    

宏观裂缝混凝土中表观气体渗透率的测定 Article

Pierre Rossi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7卷 第10期   页码 93-98 doi: 10.1016/j.eng.2020.11.008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新颖可靠的实验结果,并提出表观裂缝渗透率演化与表观裂缝张开度之间的解析函数。考虑Poiseuille 定律,这些函数似乎是相关的。

关键词: 混凝土     宏观裂缝     气体传输     渗透率    

大庆油田台肇地区低渗透储层裂缝及其开发对策研究

曾联波,刘洪涛,房宝才,邓海成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 第6卷 第11期   页码 73-79

摘要:

介绍了大庆油田外围典型的低渗透储层——台肇地区葡萄花油层中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4组高角度构造裂缝,其发育程度依次由强变弱。受现今地应力影响,近东西向裂缝连通性好,地下张开度和渗透率大,是该区主渗流方向;其次是北西向、北东向裂缝,近南北向裂缝渗透性较差,裂缝发育程度受岩性、层厚、断层、构造应力等因素影响。低渗储层由于裂缝发育,降低了地层破裂压力,注入压力容易超过地层破裂压力,使注入水沿裂缝快速流动,引起水淹水窜,影响水驱效果,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应控制注水压力。人工裂缝的分布受现今地应力和天然裂缝控制、转为线性注水、开展动态调配水与脉冲式周期注水、进行注采系统和井网加密调整、选择压裂井与控制压裂规模等开发调整对策。

关键词: 裂缝     低渗透储层     开发对策    

深部裂缝带——一种新的地震构造样式

李愿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4期   页码 12-18

摘要: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雅砻江锦屏普斯罗坝址及其他一些水电工程区,在勘探过程相继发现了一种新的地质构造现象——深部裂缝带,并且多出现在我国强震活跃地区和强震发生断裂带上,沿断裂带历史上强震活动频繁;深部裂缝带向地下延伸超过300m,远远超出地表卸荷带的影响深度,故与强地震作用时岩体构造动力效应密切相关;讨论了根据弹性波作用下岩体的动力学响应,阐述了深部裂缝带发生的地震学原因。

关键词: 深部裂缝    强震断层     卸荷     岩石动力学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

刘建中,唐春华,左建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10期   页码 54-58

摘要:

论述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提高微地震监测系统质量,降低仪器前端噪音,记到更多、更小的微地震,夯实微地震监测的理论基础。同时增多微地震监测台数,一次监测获取更多可以对比的资料是微地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引入常规地震、勘探理论也可以提高微地震监测水平,形成完整的微地震学理论。上述三者是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地震监测技术除了用于油田压裂、注水监测外,还可应用于地震勘探,矿山、水库安全预报领域。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地震勘探     压裂监测     注水监测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低渗油藏人工裂缝监测技术在现河地区的应用

肖淑明,吕志强, 郭志华,刘雪青

期刊论文

水平井压裂裂缝监测与分析

刘建中,张传绪,赵艳波,蒋玉双,宋健兴

期刊论文

复杂构造环境下京253井人工裂缝监测

赵新红,车航,罗炯

期刊论文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大庆油田A区块井网设计中的应用

马继升

期刊论文

井下裂缝连通技术在安棚碱矿的应用

齐铁新,刘建中,秦桂林,董峰

期刊论文

祼孔长水平井苏75-70-6H连续压裂微地震监测

王万迅,叶连池,王立治,段正中

期刊论文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低渗透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田为例

赵玉武,曲瑛新,熊文平

期刊论文

人工裂缝方向及其影响因素

赵国石,徐健,邱金平

期刊论文

混凝土裂缝端部粘聚力的计算

徐世烺,王利民

期刊论文

第三沉降带应力场研究

闫治涛,刘建中,邱金平, 金丽华

期刊论文

混凝土的裂缝与控制

缪昌文,刘建忠,田倩

期刊论文

宏观裂缝混凝土中表观气体渗透率的测定

Pierre Rossi

期刊论文

大庆油田台肇地区低渗透储层裂缝及其开发对策研究

曾联波,刘洪涛,房宝才,邓海成

期刊论文

深部裂缝带——一种新的地震构造样式

李愿军

期刊论文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

刘建中,唐春华,左建军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