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88

年份

2023 13

2022 9

2021 12

2020 8

2019 2

2018 5

2017 9

2016 1

2015 1

2014 2

2013 2

2011 2

2010 4

2009 3

2008 3

2007 2

2006 2

2005 2

2004 1

2002 1

展开 ︾

关键词

微流控 5

COVID-19 3

新冠病毒肺炎 3

生物材料 3

传染病 2

卫星 2

慢性病防控 2

抗生素 2

液滴 2

CFD 1

FDS数值模拟 1

SARS 1

SARS-CoV-2 1

SEIR+Q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1

TBM 集群施工 1

一次性技术 1

三峡升船机 1

下肢机器人;捕获点;步态相位;人机系统平衡 1

个体患者通风隔离罩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我国国境生物安全防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

徐建国,舒跃龙,易在炯,田桢干,李振军,王小理,沈洪兵,何宇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5期   页码 21-29 doi: 10.15302/J-SSCAE-2023.05.001

摘要:

在全球性传染疫情频发的背景下,加快推动国境口岸传染体系建设是我国生物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我国口岸传染体系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进行了深入分析。">16];建立全球传染监测体系,收集新发突发传染疫情信息并提出针对性建议。②“口岸防线”主要是在口岸现场对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监测和口岸检疫筛查。更重要的是,各部门间尚未建立常态化的传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未能从国家层面制定口岸传染核心能力建设路径,在传染体系和机制建设上缺乏顶层设计与实施落地的具体措施。建设监测哨点,一是可以对入境人员提前进行传染筛查,做到“关口前移”。

关键词: 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国境口岸;传染;卫生检疫    

医疗机构中用于控制空气传播传染的个体患者通风隔离罩 Review

J. Patel, F. McGain, T. Bhatelia, S. Wang, B. Sun, J. Monty, V. Pareek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5卷 第8期   页码 126-132 doi: 10.1016/j.eng.2020.12.024

摘要:

作为一种局部排气通风(LEV)系统,个体患者通风(VIP)隔离罩用于将患者的空气排放物与医护人员(HCW)呼吸的空气进行分离,为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HAI)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典型的患者排放的气溶胶,VIP 隔离罩提供的保护与N95 口罩相当。与口罩不同的是,隔离罩的性能可以被很容易地监控,HCW可以通过警报收到故障提醒。适当使用这些相对简单的设备既可以减少感染控制对个人防护设备(PPE)的依赖,又可以为医院和诊所提供低成本、高能效的防护形式。尽管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加速了VIP 隔离罩的开发和部署,但这些设备目前仍是一项不成熟的技术。本文描述了VIP隔离罩的现状,并确定了需要进一步开发的方面,包括设备设计和相关使用规则。VIP隔离罩的概念可扩展为为个体患者提供清洁的条件和对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进行个性化控制。

关键词: 新冠病毒肺炎     个体患者通风隔离罩     空气传播     医护人员     传染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

王保红, 姚铭飞, 吕龙贤, 凌宗欣, 李兰娟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1期   页码 71-82 doi: 10.1016/J.ENG.2017.01.008

摘要:

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寄生于人体表面和体内,并与人类起演变多种环境因素可影响胃肠道微生的平衡,这些改变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关注人体微生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体概括微生物在人体基本生命过程中以及主要疾病中起的作用,如感染性疾病肝脏疾病胃肠道肿瘤、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或心理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我们还综述了微生物研究相关术的重要进展,如DNA 测序、代谢组学和基于计算生物信息学的蛋白质组学目前对人类微生态的研究已经更加复杂和全面建议研究应更多关注–宿主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物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

关键词: 微生物     健康     传染     肝病     胃肠道恶性肿瘤     代谢紊乱     微生物技术     益生菌    

临床诊断标准实施和全城症状排查对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效果评价 Article

魏永越, 魏良敏, 姜玥, 沈思鹏, 赵杨, 郝元涛, 杜志成, 唐金陵, 张志杰, 姜庆五, 李立明, 陈峰, 沈洪兵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0期   页码 1141-1146 doi: 10.1016/j.eng.2020.04.008

摘要: 虽然早期病例数和死亡人数迅速增加,但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疫情得以快速遏制。纵观全球,疫情已蔓延至全球六大洲的187个国家,确诊病例数已超过300万,这一数字仍在快速增长。在此特殊背景下,有必要对我国疫情措施开展科学的、定量的评估,为全球疫情提供决策依据。为此,本研究评估了临床诊断标准实施和全城症状排查对武汉市疫情控制的贡献。基于实际疫情数据,与模型预测趋势相比较,评价措施效果。结果显示,若维持2月14日以前措施不变,那么预测将于3月25日和4月29日,每日新增病例数分别降至100例和10例以下,将于5月31日首次现零。综上所述,武汉市临床诊断标准的实施和全城症状排查等综合措施成效显著,可为世界各国的疫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COVID-19     SEIR+Q传染动力学模型     临床诊断标准     全城症状排查     干预效果评价    

SARS传染数学建模及预测预防控制机理研究

刘云忠,宣慧玉,林国玺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 第6卷 第9期   页码 60-65

摘要:

首先,利用疾病传播的一般规律及人口守恒统计法则建立了四类人的SARS传染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对四类人的SARS传染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其生理意义和预防、控制机理。

关键词: SARS     稳定性     轨线     阈值定理     人工神经网络    

新一代生物工艺研发与制造技术及高通量微小型生物反应器

焦鹏,陈必强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4期   页码 44-50 doi: 10.15302/J-SSCAE-2016.04.007

摘要:

近些年,人们认识到快速反应时间对应对烈性传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工艺和技术无法有效应对。

关键词: 新一代生物工艺研发与生物制造技术     烈性传染     精准医学     微小型生物反应器     高通量技术     一次性技术    

我国感染病学发展战略研究

李兰娟,张伯礼,徐建国,杜维波,肖永红,马伟杭,张建中,张俊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2期   页码 37-42 doi: 10.15302/J-SSCAE-2017.02.006

摘要:

当前,开展我国感染病发展战略研究,提出适宜我国国情的感染病学科体系与研究战略对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感染病流行与现状,系统阐述了开展我国感染病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同时参考国际上感染病学科体系建设及研究经验,结合我国感染病学科体系与研究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感染病学科体系与研究战略举措及建议

关键词: 染病     学科建设     体系     战略建议    

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医学观察和救治集中隔离场所——感染风险最小化管的中国武汉经验 Article

王先良, 王姣, 沈瑾, John S. Ji, 潘力军, 刘航, 赵康峰, 李莉, 应波, 樊琳, 张流波, 王林, 施小明

《工程(英文)》 2021年 第7卷 第7期   页码 908-913 doi: 10.1016/j.eng.2021.03.010

摘要: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给整个医疗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暴露出医疗系统对医疗资源和物理空间的极大需求,但是目前很少有研究探讨医疗资源和物理空间的高效利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总结中国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用于医学观察和救治的集中隔离场所的经验,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水平提供建议。通过对三种类型的集中隔离场所(方舱医院、非定点医院和隔离宾馆)进行改建,对确诊和疑似病例进行了治疗和隔离。这些场所减轻了即时空间需求。此外,为了减小这些场所内的感染风险,监管机构和政府机构实施了新的设计、管理和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借鉴中国武汉的实践经验,通过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来应对COVID-19疫情大流行。总之,为了应急响应,政府应该统筹分配社会资源,建设集中隔离场所;卫生机构应该发布集中隔离场所规定,对这些场所的日常管理予以高度重视;需要组建一支跨领域管理团队以支持集中隔离场所的日常运营;鼓励集中隔离政策的深入研究和国际合作。

关键词: 集中隔离     风险控制     传染患者     密切接触者     新冠病毒肺炎    

适应性贴附通风——负压呼吸性传染隔离病房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Article

张莹, 韩欧, 李安桂, 侯立安, Thomas Olofsson, 张林华, 雷文君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8卷 第1期   页码 130-137 doi: 10.1016/j.eng.2020.10.020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给隔离病房的室内环境控制提出了挑战。科学的气流组织设计和运行管理是保证医护人员环境安全的关键。本文提出了适应性贴附通风在隔离病房的应用,并从污染物扩散、去除效率、热舒适性和运行费用等方面对这种送风方式进行了评估。适应性贴附通风将新鲜空气直接、较好地供应至医护人员工作区。与顶送风或侧壁上送风相比,在相同的污染物释放率和房间换气次数(ACH; 10 h-1)条件下,适应性贴附通风的污染物平均浓度降低了15% ~ 47%。理想的混合通风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不能超过1.0。对于适应性贴附通风,污染物去除效率是换气次数的指数函数。与顶送风模式或侧壁上送风模式相比,适应性贴附通风可实现相似的热舒适水平[预测平均评价(PMV)为-0.1~0.4;吹风感为2.5%~6.7%],且以较低的换气次数和能耗获得相似去除污染物的性能。

关键词: 通风效率     换气率     COVID-19     贴附通风     气流组织     隔离病房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及之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潘雄飞, 杨娟, 温莹, 李乃适, 陈思邈, 潘安

《工程(英文)》 2021年 第7卷 第7期   页码 899-902 doi: 10.1016/j.eng.2021.02.013

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屏障破坏对人类健康造成致命威胁 Review

张大奕, 杨云锋, 李淼, 陆韻, 刘毅, 蒋靖坤, 刘锐平, 刘建国, 黄霞, 李广贺, 曲久辉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0卷 第3期   页码 155-166 doi: 10.1016/j.eng.2020.11.002

摘要:

近期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与21 世纪以来多次暴发的新兴传染疫情吸引了全球关注。这些新兴传染对全球公共健康构成威胁,促生了大量针对病毒从动物到人类社会传播机制的研究。尽管已有许多研究论述了新兴传染如何突破物种屏障和地理屏障传播的现象,但对于物种屏障和地理屏障在野生动物栖息地中存在的协同作用仍不清晰。尚未有针对病毒在生态系统中扩散、迁移和传播机制的系统性研究。为此,本文提出了生态屏障的新概念,综合了物种屏障和地理屏障概念中自然和中间宿主对病毒传播的影响,系统讨论了影响病毒突破生态屏障,实现传染从野生动物到人群传播的多个关键影响因素,包括传播途径、接触概率、本文阐明了生态屏障阻碍病毒感染人群的传播机制,相关结论为保护生态屏障、降低新兴传染传播风险和保障公共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新兴传染     病毒     生态屏障    

中国慢性病策略和体系建设探索

王陇德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10期   页码 22-30

摘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当前人类的重大威胁。国际研究表明,2008 年全球5 700 万人死亡,其中的63 %(3 600 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80 %的非传染性疾病所致死亡(2 900 万人)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因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应对,是中国当前必须尽快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在总结中国重大慢性病流行状况、分析中国慢性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影响因素以及总结前期项目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慢性病应制定和采取的策略及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提出了建议:如相关政府部门都应制定相应政策;建立结构合理、系统内任务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工作体系;从制度、工作规范与要求上推行“整合医学”的发展,从而提高中国慢性病工作效能与效益等。

关键词: 慢性病     策略与体系建设    

公共卫生应急精准与一体化管理

刘奕,张宇栋,张辉,范维澄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5期   页码 24-33 doi: 10.15302/J-SSCAE-2021.05.004

摘要: 本文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哨点监测与多点触发机制、面向个人的手机端应用程序3 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的发展现状,深入探索了公共卫生应急精准与一体化管理的发展思路在精准化方面,需要综合传染疫情时空建模和计算方法、疫情数据采集与信息统计、基层社区、应急资源保障等多方面需求落实措施;在一体化管理方面,要结合非常态下的社会治理信息采集与感知、数据分析与计算平台赋能、基层社会快速响应和指挥调度、疫情监测预警与态势预测、疫情风险的持续风险评估等实现全社会协同的公共卫生应急。研究建议,应加强数据与计算分析技术合力赋能疫情,实现精准感知管理;完善传染监测报告系统建设;构建公共卫生治理的一体化体系。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疫情,精准感知,信息技术赋能,一体化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风险平台设计与实现

章明,刘培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6期   页码 111-120 doi: 10.15302/J-SSCAE-2020.06.015

摘要: 为帮助商业银行加快打造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风险平台,本文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 “五层两域”智能风险平台总体框架;纵向包含风险数据层、特征计算层、风险模型层该设计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风险数据的统一治理和统一管理,在保证风险平台高效稳定运行的同时,又能在风险运营、数据分析、模型设计、规则调整等方面为风险业务人员提供充足的支撑。以某金融机构部署的智能风险平台为例,阐述了该平台的应用情况及实际成效,并对智能风险平台的应用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风险,大数据,机器学习,实时计算,金融行业    

动物疫病——挑战与展望

陈焕春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期   页码 1-1 doi: 10.1016/j.eng.2019.11.011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我国国境生物安全防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

徐建国,舒跃龙,易在炯,田桢干,李振军,王小理,沈洪兵,何宇平

期刊论文

医疗机构中用于控制空气传播传染的个体患者通风隔离罩

J. Patel, F. McGain, T. Bhatelia, S. Wang, B. Sun, J. Monty, V. Pareek

期刊论文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

王保红, 姚铭飞, 吕龙贤, 凌宗欣, 李兰娟

期刊论文

临床诊断标准实施和全城症状排查对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效果评价

魏永越, 魏良敏, 姜玥, 沈思鹏, 赵杨, 郝元涛, 杜志成, 唐金陵, 张志杰, 姜庆五, 李立明, 陈峰, 沈洪兵

期刊论文

SARS传染数学建模及预测预防控制机理研究

刘云忠,宣慧玉,林国玺

期刊论文

新一代生物工艺研发与制造技术及高通量微小型生物反应器

焦鹏,陈必强

期刊论文

我国感染病学发展战略研究

李兰娟,张伯礼,徐建国,杜维波,肖永红,马伟杭,张建中,张俊华

期刊论文

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医学观察和救治集中隔离场所——感染风险最小化管的中国武汉经验

王先良, 王姣, 沈瑾, John S. Ji, 潘力军, 刘航, 赵康峰, 李莉, 应波, 樊琳, 张流波, 王林, 施小明

期刊论文

适应性贴附通风——负压呼吸性传染隔离病房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张莹, 韩欧, 李安桂, 侯立安, Thomas Olofsson, 张林华, 雷文君

期刊论文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及之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潘雄飞, 杨娟, 温莹, 李乃适, 陈思邈, 潘安

期刊论文

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屏障破坏对人类健康造成致命威胁

张大奕, 杨云锋, 李淼, 陆韻, 刘毅, 蒋靖坤, 刘锐平, 刘建国, 黄霞, 李广贺, 曲久辉

期刊论文

中国慢性病策略和体系建设探索

王陇德

期刊论文

公共卫生应急精准与一体化管理

刘奕,张宇栋,张辉,范维澄

期刊论文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风险平台设计与实现

章明,刘培

期刊论文

动物疫病——挑战与展望

陈焕春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