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官春云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8期 页码 34-39
简要介绍了国外油菜转基因育种情况,包括转除草剂抗性基因,病原菌抗性基因,耐重金属基因, 影响种子贮藏产物基因,影响繁殖特性基因,医药和工业产品基因,以及启动子调节基因等。较详细介绍了湖 南农业大学在Bt毒蛋白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育成抗虫新品系、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恢复系选育和杂种优势利 用,以及反义FAD2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提高油酸含量的研究结果;浙江省农科院利用反义PEP基因 转化甘蓝型油菜提高种子含油量的研究结果。
INTERCROPPING TEA PLANTATIONS WITH SOYBEAN AND RAPESEED ENHANCES NITROGEN FIXATION THROUGH SHIFTS IN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22年 第9卷 第3期 页码 344-355 doi: 10.15302/J-FASE-2022451
● Intercropping chang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ea plantations.
官春云,靳芙蓉,,董国云, 官梅,谭太龙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11期 页码 4-12
研究选用19个冬油菜早熟品种和1个春油菜品种进行小区分期播种试验,探索南方冬油菜早熟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播种期与单位面积产量,冬油菜早熟品种全生育期应控制在180 d左右;应选择春性、对光温反应较迟钝的早熟品种;播种期应安排在10月中下旬,这样既可防止早花,又可确保油菜在次年4月中下旬成熟;早熟品种的生育特性优于半冬性中熟品种,一般苗期约40 d,蕾苔期约70 d,开花期约40 d,成熟期约30 d;出苗-终花天数与出苗-成熟天数呈正相关(r≥0.90)。青海春油菜品种属春性、弱感光类型,可作冬油菜早熟品种应用,尤以苗期较长、蕾苔期与开花期较集中的品种为佳。
官春云,陈社员,吴明亮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2期 页码 4-10
为促进南方双季稻区冬油菜生产的发展,选育出油菜早熟品种和实行机械栽培是生产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课题组经过近5年的系统研究,现已成功选育出5个早熟、双低、抗病、高含油量的油菜新组合(品系)。成功研制了适合油菜免耕(浅耕)直播要求的2BYF(D)—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并配套研究了适合直播油菜要求的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同时配合农艺上的催熟剂的开发与使用,研制了与高密度早熟油菜品种相配套的4YC-200油菜联合收割机。形成了在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种植油菜农艺操作规程。通过以上集成技术的实施,实现了油菜种植成本降低,种植面积扩大,油菜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的提高,试验测定,通过机械化种植油菜,每公顷纯收入可增至4 500元以上。
高油酸油菜中甘油三酯的组成及结构研究 Artical
官梅,陈洪,熊兴华,吕昕,李栒,黄凤洪,官春云
《工程(英文)》 2016年 第2卷 第2期 页码 258-262 doi: 10.1016/J.ENG.2016.02.004
植物油中甘油三酯(TAG)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在甘油主链上的位置决定了植物油脂的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分析了不同油酸含量的甘蓝型油菜籽油的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高油酸油菜籽油的油酸含量为80%左右。TAG酰基总碳数(CN值)为54的甘油三酯的相对含量占80%以上。主要的甘油三酯为OOO,相对含量最高达71.75%,其次是OOL 7.56%、OOLn 4.81%和SOO 4.74%。在高油酸的品种中油酸主要集中在甘油三酯上的sn-2位,而在高芥酸品种中,油酸主要集中在甘油三酯上的sn-1/3位置。结果表明,高油酸油菜籽油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植物油。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INTERCROPPING TEA PLANTATIONS WITH SOYBEAN AND RAPESEED ENHANCES NITROGEN FIXATION THROUGH SHIFTS IN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