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31

年份

2023 1

2022 2

2019 3

2018 1

2017 1

2012 3

2011 2

2010 4

2009 4

2008 1

2007 3

2006 1

2004 1

2003 1

2001 2

1999 1

展开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7

多年冻土 2

环境 2

青藏高原腹地 2

SWAT模型 1

上游关键敏感区 1

东太湖 1

东昌湖 1

个体抗缺氧能力 1

中日JICA项目 1

云南 1

云南高原湖泊 1

亚高原地区 1

人为活动 1

低能耗建筑 1

关键技术 1

农业生态工程 1

农药 1

分子荧光光谱 1

剖面分布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视角下的云南高原湖泊水环境问题的诊断与解决理念

段昌群,何峰,刘嫦娥,和树庄,张国盛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6期   页码 60-64

摘要:

以滇池为代表,从生态系统健康的视角分析云南高原湖泊水环境问题的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宏观路径,对未来重点应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云南高原湖泊     水环境     滇池     生态系统健康    

青藏高原湖泊动态变化的地球卫星遥感监测及地球动力学分析

胡东生,张华京,徐冰,张国伟,李世杰,彭渤,王伟铭,陈诗越,徐士进,田新洪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5期   页码 33-44

摘要:

利用遥感数据对观测对象的可逆及追踪的记录特性,对青藏高原腹地苟鲁措湖泊进行了20余年(1985—2005年)的连续监测,建立了长时相观测记录及连续变化序列,破译了湖水自然演化过程的自组织耗散结构及运动现象,采用系统吸引子及分形分维演绎刻划了湖泊随机演化过程及运动轨迹,从而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动态变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运动过程,为科学认识大陆湖泊记录的气候环境响应事件及全球变化分析提供客观自然的变化信息。

关键词: 地球卫星遥感监测     湖泊自然随机演化过程     系统耗散结构及吸引子分形     青藏高原腹地    

云贵高原深水湖库环境过程及水源保护途径

万国江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5期   页码 60-71

摘要:

认识云贵高原的环境变化在局地、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差别,因而其水源保护途径也不尽相同。a. 贵州阿哈湖汇水区煤矿开采导致Fe—Mn在沉积物中积累并产生季节性二次污染。c.云南洱海沉积物平均堆积速率为0.047 g ·cm-2 ·a-1;沉积物顶部几厘米Pb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其铅来源稳定;沉积有机质主要为陆源d.云南程海是一个湖水离子总浓度接近盐湖下限的中度富营养湖泊。特别是二者同步增大时段表明:210Pbex沉积通量增加指示湖泊初级生产力增大,这种微粒清洗效应反映了湖泊自然作用对富营养演化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区域环境     深水湖泊     环境过程     核素示踪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云南省锗产业发展研究

雷霆,王少龙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11期   页码 103-109

摘要: 云南省锗储量占全国储量的40%左右,并拥有红外光学技术研发的基础,对我国锗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文章具体分析了云南省锗产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提出了云南省2006~2020年锗产业发展的方向 和总体目标,探讨了锗产业链、产品定位、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的项目和支撑体系。

关键词: 锗资源     锗产业     可持续发展     云南    

通过DOM的光谱特性对长江源头典型高原深水湖泊进行评价

田林锋,胡继伟,李存雄,黄先飞,谢伟芳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6期   页码 80-84

摘要:

天然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研究在水体生态环境系统的修复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近年来水环境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目前,紫外―可见光谱和分子荧光光谱在天然溶解有机质是表征天然溶解有机质的重要有效的手段,也是研究天然溶解有机质的主要手段。红枫湖为贵阳市5 个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对贵阳市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分子荧光光谱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采自红枫湖中10个点的水样中天然溶解有机质的光谱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水体光谱特征主要表现为紫外―可见吸光值参数 E3/E4的变化范围是1.70~8.77。除后五火电厂外,水下10 m比水下5 m的 E3/E4 值要高。此外,荧光指数 f 450/500 的变化范围是1.38~1.52。初步认为红枫湖目前的主要有机物污染是陆源性的。后五火电厂,北湖湖心和张官三点水样的光谱特征与其他地方不同。同时还表明溶解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与水深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天然溶解有机质     紫外―可见光谱     分子荧光光谱     相关性    

湖泊底泥环境疏浚工程技术

刘鸿亮,金湘灿,荆一凤

《中国工程科学》 1999年 第1卷 第1期   页码 81-84

摘要:

论述了湖泊污染底泥的环境疏浚工程技术,这是一项当今世界上崭新环保工程技术,作者根据国内湖泊环境疏浚第一例工程的经验和实践,提出了环境疏浚工程技术,包括该技术与工程疏浚技术的区别,疏浚方案的制定,适用机械的选型比较,以及泥浆的脱水干化,余水处理等,同时还提出了防止二次污染的各种技术和措施,为我国湖泊污染治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污染底泥疏浚技术。

关键词: 湖泊底泥     环境     疏浚     新技术    

湖泊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性探讨

胡小贞,金相灿,卢少勇,储昭升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9期   页码 28-33

摘要: 在各项技术的优缺点、费用效益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环保疏浚技术适用于大面积重污染湖区或河口底泥污染的控制,原位覆盖技术适用于中深水湖泊、海域或河流底泥污染的控制,原位钝化技术适合于风浪扰动不大、非饮用水源地功能湖泊底泥污染的控制并对三项技术在我国湖泊底泥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湖泊     底泥污染     控制技术     适用性    

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工程设计

任国玉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页码 90-95

摘要:

最近半个世纪,青藏高原地面气候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地面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冬季、夜间和城镇区域气温上升尤其显著,多数地区降水量呈现不同程度增加气候变暖对高原地区自然和人类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预计未来青藏高原气候总体将继续趋向变暖,这可能对冰冻圈、河湖系统、陆地植被、农业自然条件、能源气候资源、交通和水利设施、城镇人居环境等产生明显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生态     环境     工程设计     青藏高原    

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巢湖汞的历史沉积记录——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Article

张含笑, 霍守亮, Kevin M. Yeager, 席北斗, 张靖天, 吴丰昌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2期   页码 296-304 doi: 10.1016/j.eng.2018.11.022

摘要: 沉积物柱芯可为湖泊历史污染过程提供重要信息,追溯人类活动或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巢湖为例,解析巢湖沉积物中汞的百年历史变化及其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剖面分布     人为活动    

岩石圈深部探测与青藏高原研究

赵文津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2期   页码 1-15

摘要: 可以为找矿预测、地震预报、能源开发及大陆动力学研究等多目标服务,是21世纪中国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是一项伟大的科学工程;美国、前苏联和中国此前均已作了大量工作,但是有待深化和进一步开展调查;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近些年来开展深部调查的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最新成果

关键词: 岩石圈     深部探测     青藏高原    

高原地区弹射救生控制技术研究

苏炳君,戴述银,周 方,林贵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6期   页码 38-42

摘要:

为实现隔行扫描到逐行扫描的视频扫描格式转换,提出了一种时空权重和边缘自适应的去隔行算法,主要包括运动估计、小角度边缘搜索、时空权重计算、自适应插值等。该算法通过4场相邻像素的最大灰度变化与运动阈值比较实现对当前像素的运动估计,采用自适应搜索半径和并行搜索树的方法实现小角度边缘检测,并且增加对半像素边缘的考虑实现最小6°边缘的检测,最后通过时空权重自适应的插值算法实现去隔行处理,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弹射救生     双态控制器    

高原环境下吸气式火灾探测器采样管道内部流动的研究

刘勇,张永明,邓志华,于春雨,刘申友,陈涛,袁宏永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4期   页码 89-93

摘要:

高原环境下高灵敏度吸气式火灾探测器采样管道内部流动特征直接决定了该火灾探测器的有效探测 面积。分析了高灵敏度吸气式火灾探测器采样管道在单采样孔条件下内部流动特征;从理论上推导出在高原环 境下和常压下这种采样管道在单采样孔条件下管道内部流动速度和采样孔流动速度的关系式,给出了管道内部 流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高原环境下采样管道折损长度,为设计在高原环境下高灵敏度吸气式火灾探测器以及采 样管道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高原环境     吸气式     管道流动     火灾探测    

青藏高原“敏感区”对我国灾害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监测

徐祥德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10期   页码 96-107

摘要: 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为灾害性天气上游关键区与气候信号敏感区的观点出发,提出高原及周边观测工程建网新思路与应用新技术方案,设计、构建了新一代气象综合观测预警长期监测系统,实现科学试验-工程建设-工程应用开发途径,发展高原及周边敏感区灾害天气上游早期预警系统监测平台,为灾害性天气预报与区域气候变化提供多功能业务服务应用平台;采用高原东缘南-北轴向观测数据信息(GPS监测站与AWS站)针对夏季暴雨、南方暴雪,检验、证明了高原观测工程布网“早期预警”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上游关键敏感区     灾害天气     早期预警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工程及其应用

马耀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页码 28-34

摘要: 高原强大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显著地影响着东亚气候格局、亚洲季风进程和北半球大气环流。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到青藏高原本身的水圈与冰冻圈过程,改变青藏高原内部的生态系统与环境,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存条件,而且通过大气环流与水循环过程直接影响到东亚及周边国家的用水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护正确认识青藏高原复杂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规律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在各种不同的下垫面上建立多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站(点)。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过去的7年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其他相关单位一道正在整个青藏高原面上逐步建立“青藏高原观测研究平台”以研究该地区复杂地表的多圈层相互作用规律首先具体介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高原上已经建立的5个综合观测研究站,然后介绍利用各个站点观测资料分析得到的多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地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最后提出了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研究所面临的难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     观测结果    

青藏高原及东缘新一代大气综合探测系统应用平台——中日合作JICA项目

张人禾,徐祥德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页码 102-112

摘要: ;">2005年至2009年中日科学家合作执行了JICA(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项目,建立了包括GPS水汽观测、探空观测、自动气象站等组成的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大气的综合监测网,有效提升了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周边地区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和气象资料的采集能力,提高了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周边地区大气观测资料的数量和质量。JICA项目青藏高原大气综合监测网的建立,不仅在提高对高原及其东部灾害天气气候的认识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在高原及其东部灾害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的业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气象部门防灾减灾决策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综合监测     中日JICA项目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视角下的云南高原湖泊水环境问题的诊断与解决理念

段昌群,何峰,刘嫦娥,和树庄,张国盛

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湖泊动态变化的地球卫星遥感监测及地球动力学分析

胡东生,张华京,徐冰,张国伟,李世杰,彭渤,王伟铭,陈诗越,徐士进,田新洪

期刊论文

云贵高原深水湖库环境过程及水源保护途径

万国江

期刊论文

云南省锗产业发展研究

雷霆,王少龙

期刊论文

通过DOM的光谱特性对长江源头典型高原深水湖泊进行评价

田林锋,胡继伟,李存雄,黄先飞,谢伟芳

期刊论文

湖泊底泥环境疏浚工程技术

刘鸿亮,金湘灿,荆一凤

期刊论文

湖泊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性探讨

胡小贞,金相灿,卢少勇,储昭升

期刊论文

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工程设计

任国玉

期刊论文

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巢湖汞的历史沉积记录——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张含笑, 霍守亮, Kevin M. Yeager, 席北斗, 张靖天, 吴丰昌

期刊论文

岩石圈深部探测与青藏高原研究

赵文津

期刊论文

高原地区弹射救生控制技术研究

苏炳君,戴述银,周 方,林贵平

期刊论文

高原环境下吸气式火灾探测器采样管道内部流动的研究

刘勇,张永明,邓志华,于春雨,刘申友,陈涛,袁宏永

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敏感区”对我国灾害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监测

徐祥德

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工程及其应用

马耀明

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及东缘新一代大气综合探测系统应用平台——中日合作JICA项目

张人禾,徐祥德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