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作用明显,可利用低谷电能抽水,以供峰荷时再发电或需要时供水。电网中当时无法充分利用的低谷电能通过储存转换,变废为宝,以丰补歉、循环更新使用,使系统中各种火电等机组可在较优工况下平稳运行,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十分有利。水利水电、火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蓄能运行均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提出新一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广播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并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编码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气象预警信息编码格式。气象预警信息广播系统能够迅速接收、处理各种气象灾害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特定的区域、部门、人群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可以覆盖到全国,有效解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1公里”问题。
强冲击波的作用可在多孔材料中诱发复杂的时空耗散过程,在这期间系统整体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对这一过程的稳定模拟和结果分析均具有较强的挑战性。使用近期针对超高速碰撞而发展起来的物质点方法对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引入积分几何和数值图像处理中的形态学描述来处理和分析系统热力学特征量例如温度的Turing斑图, 揭示出3个Minkowski泛函(白色区域相对面积、边界总长度、欧拉特征量)与系统中“高温区”所占份额、“热点”在空间的分布方式之间的对应,揭示出Minkowski泛函演化特征与冲击波及多孔材料相互作用过程之间的对应。研究了孔隙度和冲击波强度对物质状态参量的影响。
对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三类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即环保疏浚技术、原位覆盖技术、原位钝化技术的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内容、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各项技术的优缺点、费用效益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环保疏浚技术适用于大面积重污染湖区或河口底泥污染的控制,原位覆盖技术适用于中深水湖泊、海域或河流底泥污染的控制,原位钝化技术适合于风浪扰动不大、非饮用水源地功能湖泊底泥污染的控制。并对三项技术在我国湖泊底泥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综述了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在光泵浦XeF(C-A)激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研制的10 J级激光器最大输出能量为18.7 J,总转换效率达到0.25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XeF(C-A)激光重频运行,运行频率0.1~1 Hz;描述了光泵浦源的结构和供气装置的研制;介绍了在高重频光泵浦源和激光线宽压缩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光泵浦源最高运行频率达90 Hz,XeF(C-A)激光线宽已被压缩到1 nm。
随着工程数值模拟的规模和复杂度的提高,可视化研究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结合国内外的技术发展情况,对于工程计算应用中的表达方式、算法优化、集成解决框架等几个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指出可视化技术发展与应用学科结合的重要性。
对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微喷射粒子的全息诊断方法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介绍了基于粒子场全息测试原理而研制的高速运动粒子空间分布参数脉冲全息诊断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并给出了该诊断系统对爆轰粒子场实际测量的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对高速运动粒子的三维诊断,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另外,对这一测试系统和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从水力学条件论证了船闸采用4级运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原型调试,采取中间及阐首优化后的输水方式运行,基本消除了闸室第一分流口空化,船闸在超过设计的45.2 m水头下工作条件较好,在三峡船闸完建期156 m蓄水位船闸采用4级运行方式具优越性。
火力发电厂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项目本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影响到整个行业节能减排的实施,维系着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设计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纳和运用。通过在火电厂方案设计过程中开展绿色设计工作,采用模块化组合设计,优化设备及功能子系统,选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实施控制系统优化方案,不但可以实现火电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初步研究,旨在为火电厂的绿色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积累。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传输特性的链路重要性评价方法, 根据链路在网络所有节点相互通信的最短路径中的使用频度来评价链路重要性,最重要链路的使用频度最高。该方法不需要像目前的链路重要性评价方法那样进行链路收缩和删除,直接反映了链路对整个网络通信的贡献大小,可以判断通信网中任意两条链路的相对重要性。算法分析和实验仿真表明,文章算法克服了目前的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更直观合理的通信网链路重要性评价准则。
研究伪码复合体制引信的抗干扰性能对这类体制引信的发展乃至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以信干比增益作为衡量标准来研究伪码调相与正弦调频复合引信抗噪声调频干扰性能。首先介绍了该复合引信的工作原理,详细推导了存在噪声调频干扰时复合引信接收机的总信干比增益,分析了n阶贝塞尔函数、多普勒频率、伪码序列周期、码元宽度、瞄准误差对其抗干扰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为提高该引信的抗干扰性能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搜索空间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是决定问题求解难度的重要因素,而解空间的信息往往可以引导搜索找到最优解。在已知JSP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空间收缩与划分算法。算法利用搜索算法获得的较优解,结合组合优化问题解的backbone的概念,将搜索空间收缩并划分为一个或多个优解域,在优解域内再进行小规模问题的优化。该算法不必在求解前或求解过程中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工作,可以利用求解信息对解空间的地形进行估计,提高求解速度和解的质量。实验结果也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尤其是“三西”地区(即山西、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消费重心在东部和中南地区,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长期以来,煤炭一直是铁路运输的重点。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给,对于增强国民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某型轿车底盘为研究对象,采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客观定量评价标准,建立了直接生成操纵稳定性评价值的ADAMS函数;用ADAMS软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整车操纵稳定性进行了虚拟正交优化设计。虚拟样机技术在车辆操纵稳定性参数正交优化中的应用,不仅使仿真模型与集中质量模型相比提高了精度,还分析出整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要零部件影响因素,得到了最优的一组设计方案。由于是直接对具体零部件的优化,整个设计过程适于在企业中应用。
推进应急平台信息系统建设是加强应急管理的技术基础,是当前的一项核心任务。几年来,我国在推进国家应急平台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国家应急平台建设的一系列建议。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的一种动力现象,剧烈的动力效应可导致矿井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实现煤与瓦斯突出的有效预测对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煤与瓦斯突出的自然条件及地质构造特征为基础,针对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而引起预测指标权值分布不合理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耦合的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对煤矿实现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的预测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本期封面
2009年 第11卷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