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54

会议视频 13

会议专题 1

年份

2024 2

2023 20

2022 23

2021 22

2020 13

2019 11

2018 9

2017 7

2015 5

2014 5

2013 4

2012 11

2011 5

2010 2

2009 3

2008 2

2007 5

2006 3

2005 2

2004 2

展开 ︾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8

绿色化工 7

COVID-19 3

微反应器 3

生物材料 3

4D打印 2

乳液 2

即时医疗 2

合成橡胶 2

地聚合物 2

增材制造 2

外泌体 2

微地震 2

微流控 2

微藻 2

能源 2

-10#柴油微乳剂 1

2020全球工程前沿 1

3D打印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反相乳液聚合机理及模型化处理

李晓,张卫英,袁惠根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1期   页码 69-73

摘要:

在阐述反相乳液聚合液滴成核及粒子增长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过程的物理模式,并对反相乳液聚合模型化处理时的关键问题作了扼要讨论。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机理     模型     丙烯酰胺    

低成本PCR反应器阵列的温度测量与控制技术

李现明,张玉林,李建田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7期   页码 76-81

摘要:

设计了一种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低成本反应器,其内部无加热器、传感器。针对这种低成本的反应器,提出了一种温度测量与控制方案,其特点是将各反应器温度的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有机结合,能够同时完成上百只反应器快速、准确的温度循环。重点阐述了温度传感器负荷效应的提取与补偿、动态误差补偿、反应器温度间接测量误差评定、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策略。

关键词: 反应器     测量     控制     聚合酶链式反应    

载有穿心莲内酯的乳液和纳米乳液制剂——改善“苦味之王” 的生物利用度、靶组织分布及功效 Review

Marta Casamonti, Laura Risaliti, Giulia Vanti, Veri Piazzini, Maria Camilla Bergonzi, Anna Rita Bilia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1期   页码 69-75 doi: 10.1016/j.eng.2018.12.004

摘要: NP包括囊泡(脂质体和类脂质体)、聚合NP(基于聚乙烯醇、聚合苯基硼酸、PLGA、人血清白蛋白、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和聚合物胶束)、固体脂质NP、乳液(ME)和纳米乳液(NE)、黄金NP、纳米晶体和纳米混悬液

关键词: 穿心莲     爵床科     穿心莲内酯     给药系统     微粒子和纳米颗粒     提高生物利用度     靶组织分布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富醚/酯/氟黏结剂配方 Article

Xianqing Zeng, Donglin Han, Zeheng Li, Hongxun Wang, Gu Wu, Yong Deng, Kai Liu, Li Xie, Chengdu Liang, Min Ling, Yuchuan Huang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9卷 第12期   页码 199-206 doi: 10.1016/j.eng.2022.05.020

摘要: 在这里,我们综合考虑了黏结剂的氢键、力学性能、稳定性以及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设计了一种富醚/酯/氟的复合聚合物P(TFEMA-co-IBVE)。这种新型聚合物设计可应用于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其他电极材料。

关键词: 硅阳极     乳液聚合     氟原子            

Pickering乳液的发展趋势——颗粒形态及其应用 Review

Danae Gonzalez Ortiz, Celine Pochat-Bohatier, Julien Cambedouzou, Mikhael Bechelany, Philippe Miele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4期   页码 468-482 doi: 10.1016/j.eng.2019.08.017

摘要:

近年来,Pickering乳液因其易于制备和强稳定性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经典乳液不同,在Pickering乳液中,位于液体界面处的固体微粒或纳米颗粒被用作稳定剂,而不是表面活性剂,从而增加了液滴的寿命。此外,与由表面活性剂稳固的乳液相比,Pickering乳液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更低的毒性和刺激反应性。因此,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具有广泛用途的理想成分,如光催化和新材料的制备。此外,纳米颗粒的形貌对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及其潜在利用率有很大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近年来关于Pickering乳液的一些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纳米颗粒的形态,如立方体、椭球体、纳米片、球体、圆柱体、棒状、花生状,如何影响这种乳液的类型和稳定性,以及它们在抗菌活性、蛋白质识别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颗粒形态     二维纳米颗粒     光催化     水过滤    

系统研究展望

钟先信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1期   页码 81-84

摘要:

系统是在微米/纳米尺度上开展研究工作的,涉及到多种科学和技术领域,含微电子、微机械、微光学、化学、生物技术和材料等,它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和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系统研究在传统理论和技术基础上起步和发展,人们在硅片上制作微型机械、马达和光路系统微型化的惊喜之余,又引起了一些困惑和思考。

现在,系统研究的热点是:域的科学和技术基础;新的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技术;超精密检测和操作;系统新材料和制造技术。

关键词: 系统         信息获取与处理     纳米测量     新材料     制造    

基于界面聚合法在受限空间内诱导合成反渗透/纳滤复合膜的研究

谭喆,高从堦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7期   页码 17-22

摘要:

一种新的概念,受限空间内的界面聚合,用于研究反渗透膜(RO)/纳滤膜(NF)复合膜的合成。在NF膜水相配方中加入大分子模板剂,诱导界面反应在受限空间内定向发生,将聚合物网络的聚集态由无序转变为有序,同时NF膜对盐的截留性能不变,水通量提高一倍。

关键词: 受限空间界面聚合     反渗透     纳滤     表面形貌     分离性能    

合成橡胶化学及技术进展

武冠英

《中国工程科学》 1999年 第1卷 第3期   页码 79-85

摘要: 着重讨论了合成化学基础及相应聚合工艺过程的进步这两方面的问题。指出合成橡胶化学基础中活性聚合、可控聚合,包括茂金属催化剂仍为近期的重点;气相聚合工艺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高效聚合釜的研究仍是核心问题;环保问题应更受到重视。

关键词: 合成橡胶     合成化学     活性/控制聚合     气相聚合    

膜接触破乳——用于油包水乳液分离的超疏水ZIF-8@rGO膜 Article

顾佳慧, 瞿周, 张祥宁, 范红玮, 李春喜, Jürgen Caro, 孟洪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3卷 第4期   页码 73-81 doi: 10.1016/j.eng.2022.02.017

摘要:

水-油界面不平衡是实现油包水乳液破乳的关键。传统膜通常是依赖较高的跨膜压力破坏界面平衡而实现破乳。具体制备过程分为两步,首先通过真空辅助抽滤法在聚四氟乙烯(PTFE)基底上组装ZIF-8@rGO球(ZGS)层,再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交联溶液进行固定化处理。由于ZGS表面为纳米阶层结构,所制备的ZIF-8@rGO@PDMS/PTFE(ZGPP)膜表面展现出超疏水性特性,当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油包水乳液接触到膜表面时,纳结构的超疏水膜表面会引起水-油界面不平衡;h‒1,且对于表面活性剂稳定的纳米级甲苯水乳液(平均液滴尺寸为57 nm)的体系也可以实现破乳分离。“接触破乳”概念的提出有望为开发新一代油包水乳液分离的破乳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油包水乳液     破乳     油水分离     超疏水膜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关键技术研究与矿场试验

张凤久,姜伟,孙福街,周守为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5期   页码 28-33

摘要:

在深入分析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难点与挑战的基础上,通过近10年的攻关和矿场试验,研制出适合海上稠油油藏条件的驱替液技术、平台聚合物配注技术、海上稠油含聚采出液处理技术及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初步形成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体系,并在渤海绥中36-1、旅大10-1及锦州9-3等3个油田进行了不同规模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证明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海上稠油油田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有效性,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稠油     聚合物驱     驱替液     聚合物溶液配制     采出液     驱油效果    

流花油田水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郑书忠,滕厚开,王素芳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5期   页码 41-49

摘要:

针对流花油田采出液组成及工艺流程特点,开发了海上油田水处理成套技术,并在流花油田取得应用,研究与实践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抑制海上油田H2S、CO2、SRB菌、溶解盐引起的复杂腐蚀,减少污油排放,节约运行成本,确保应用油田采油污水达标处理,生产长周期安全运行。

关键词: 流花油田     反相破乳剂     缓蚀杀菌剂    

基于级联聚合算法下的布尔网络最优单点摄动 Research Articles

Jin-feng PAN, Min MENG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0年 第21卷 第2期   页码 294-303 doi: 10.1631/FITEE.1900411

摘要: 研究级联聚合算法分割下的大型布尔网络最优单点摄动问题;最大化期望吸引子吸引域,同时最小化非期望吸引子吸引域。首先,通过级联聚合算法给出一个在单点摄动下保持期望吸引子不变的充要条件。

关键词: 大型布尔网络;吸引子;级联聚合算法;单点摄动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配套技术研究

刘宗昭,刘福海,易飞,黄波,孙艳萍,王成胜,刘敏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5期   页码 50-52

摘要:

2002—2010年,经过8年攻关,研究建立了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室内筛选及评价技术,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开发方案设计和开发指标评价技术,适用于海上平台作业的注聚装备及工艺技术,分段防砂条件下大排量聚合物分段注入技术等10项聚合物驱配套技术,在渤海油田获得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渤海油田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成功实践证明:聚合物驱配套技术研究与建立是聚合物驱成功实施的基础,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聚合物驱     配套技术     提高采收率    

锂硫聚合物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

何向明,任建国,王莉,蒲薇华,李建军,王久林,万春荣,姜长印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2期   页码 68-73

摘要:

报告了在复合型纳米硫正极材料、纳米储锂合金负极材料和用原位合成工艺掺入纳米二氧化硅的凝 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所研制的复合型纳米硫正极材料与凝胶电解质及锂金属负极配合制成扣式实验电池进行测试,容量已达到700mAh/g,发现该材料放电电压是现有锂钴氧材料放电电压的一半, 双电池串联可以与现有锂钴氧材料电池互换;采用乳液新工艺合成的Cu-Sn纳米合金材料,以石墨与金属锡复合的材料,以及以金属氧化物作为原料,采用乳液法制备碳球镶嵌金属锡的球形复合材料等高容量负极材 料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 聚合    纳米复合硫     凝胶电解质     合金负极     锂二次电池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反相乳液聚合机理及模型化处理

李晓,张卫英,袁惠根

期刊论文

罗英武:RAFT乳液聚合:从过程基本原理到新兴材料(2019年5月24日)

2021年04月22日

会议视频

低成本PCR反应器阵列的温度测量与控制技术

李现明,张玉林,李建田

期刊论文

载有穿心莲内酯的乳液和纳米乳液制剂——改善“苦味之王” 的生物利用度、靶组织分布及功效

Marta Casamonti, Laura Risaliti, Giulia Vanti, Veri Piazzini, Maria Camilla Bergonzi, Anna Rita Bilia

期刊论文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富醚/酯/氟黏结剂配方

Xianqing Zeng, Donglin Han, Zeheng Li, Hongxun Wang, Gu Wu, Yong Deng, Kai Liu, Li Xie, Chengdu Liang, Min Ling, Yuchuan Huang

期刊论文

Pickering乳液的发展趋势——颗粒形态及其应用

Danae Gonzalez Ortiz, Celine Pochat-Bohatier, Julien Cambedouzou, Mikhael Bechelany, Philippe Miele

期刊论文

系统研究展望

钟先信

期刊论文

基于界面聚合法在受限空间内诱导合成反渗透/纳滤复合膜的研究

谭喆,高从堦

期刊论文

合成橡胶化学及技术进展

武冠英

期刊论文

膜接触破乳——用于油包水乳液分离的超疏水ZIF-8@rGO膜

顾佳慧, 瞿周, 张祥宁, 范红玮, 李春喜, Jürgen Caro, 孟洪

期刊论文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关键技术研究与矿场试验

张凤久,姜伟,孙福街,周守为

期刊论文

流花油田水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郑书忠,滕厚开,王素芳

期刊论文

基于级联聚合算法下的布尔网络最优单点摄动

Jin-feng PAN, Min MENG

期刊论文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配套技术研究

刘宗昭,刘福海,易飞,黄波,孙艳萍,王成胜,刘敏

期刊论文

锂硫聚合物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

何向明,任建国,王莉,蒲薇华,李建军,王久林,万春荣,姜长印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