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86

会议视频 4

会议信息 2

年份

2023 7

2022 9

2021 6

2020 8

2019 6

2018 4

2017 5

2016 1

2015 9

2014 2

2013 2

2011 6

2010 1

2009 3

2008 3

2007 3

2006 1

2005 1

2004 2

2003 2

展开 ︾

关键词

清洁生产 3

燃烧特性 3

2020 2

可持续发展 2

循环流化床 2

数值模拟 2

污染控制 2

清洁 2

清洁燃料 2

煤炭开采 2

燃烧性能 2

环保 2

生物质 2

能源 2

2022全球工程前沿 1

2035 1

Al-Cr203体系 1

Al@AP/PVDF纳米复合材料 1

CGEE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中国煤炭清洁燃烧技术路线图的初步探讨

岳光溪, 周大力, 田文龙, 麻林巍, 刘青, 章景皓, 王志轩, 龙辉, 廖海燕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3期   页码 74-79 doi: 10.15302/J-SSCAE-2018.03.011

摘要:

在防治污染的迫切要求下,中国必须加快发展煤炭清洁燃烧技术,但当前针对中国煤炭清洁燃烧技术路线图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对我国煤炭利用的结构特点、发展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围绕六类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路和目标、国内外技术现状、未来技术方向、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描绘了2050年前中国的煤炭清洁燃烧技术路线图,并给出了相关战略建议。从长远来看,政府应加强规划引领,切实提高煤炭用于清洁高效集中发电的比重,并持续研发一批面向未来的绿色煤电技术和系统。

关键词: 煤炭清洁燃烧     技术路线图     超超临界机组     循环流化床     污染控制    

煤炭工业碳中和发展战略构想

袁亮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5期   页码 103-110 doi: 10.15302/J-SSCAE-2023.05.009

摘要: 煤炭高效燃烧+CCUS”技术,实现“水光风火”多能互补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储能、清洁能源消纳等能力。煤炭智能精准开采与清洁高效利用

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安全绿色开采、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是减少煤炭工业碳排放的根本途径。煤矿瓦斯全浓度开发利用是清洁低碳高效能源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环节之一,但面临着爆炸极限内瓦斯安全引燃与稳定燃烧、熄火和回火时不发生瓦斯爆炸等理论难题,涉及点火困难、点火延迟与燃烧不充分、易熄火及在熄火时发生瓦斯爆炸、易回火及在回火时发生瓦斯爆炸、进气参数波动下瓦斯燃烧的安全稳定、爆炸极限内防点火爆炸 / 防回火/ 防脱火等技术难题。清洁煤电与CCUS耦合

清洁煤电与CCUS耦合是推进煤炭工业碳中和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煤炭工业;碳中和;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清洁能源耦合;战略路径    

中国清洁煤技术:现状和未来前景

常世彦, 卓建坤, 孟朔, 秦士跃, 姚强

《工程(英文)》 2016年 第2卷 第4期   页码 447-459 doi: 10.1016/J.ENG.2016.04.015

摘要: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也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本文综述了我国煤炭发电、煤炭转化、污染控制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四种清洁煤技术近期的研发现状,同时展望了各类技术发展的未来前景。总体而言,我国在清洁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已取得显著进步,已有大批技术进入商业或示范阶段。

关键词: 清洁煤技术     煤炭发电     煤炭转化     污染控制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进展与前景

岑可法,倪明江,高翔,骆仲泱,王智化,郑成航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9期   页码 49-5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煤炭清洁发电实现超低排放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前景。通过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燃煤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建立了超低排放清洁环保岛,实现了污染物排放优于天然气机组排放标准限值,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高用能密度区域的污染物减排提供了一条重要出路未来,我国燃煤电厂还将进一步发展烟气污染物深度脱除技术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最终实现燃煤烟气污染物的近零排放,为建设全世界最清洁的燃煤电厂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 煤炭;高用能密度;大气污染;超低排放;清洁发电    

循环流化床燃烧低污染排放技术研究展望

柯希玮,蒋苓,吕俊复,岳光溪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3期   页码 120-128 doi: 10.15302/J-SSCAE-2021.03.009

摘要: ,对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能源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 CFB 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主流 CFB 锅炉低污染排放技术及应用,结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提出了 CFB 燃烧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建议。研究认为,需大力开发炉内原始低排放 CFB 燃烧技术,在保证锅炉效率的前提下,通过流态重构、燃烧组织来突破 CFB 锅炉污染物排放极限。着眼于煤炭能源长远发展,支持与超临界 / 超超临界,智能运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储能等技术高度结合的新一代超低排放 CFB 燃烧技术研发;加快对现存中小容量 CFB 锅炉的优化升级;发挥 CFB 燃烧燃料适应性广的优势,推广生物质燃烧发电,促进对低热值燃料、城市垃圾、各工业废弃物的低成本高效清洁消纳;挖掘 CFB 锅炉的深度调峰能力并保持低污染排放性能,提高运行灵活性及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加强 CFB 燃烧脱硫灰渣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 煤炭清洁利用     循环流化床     污染控制     碳中和     燃料适应性     新能源消纳    

我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发展研究

严晓辉,杨芊,高丹,易群,张凯,谢克昌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6期   页码 19-25 doi: 10.15302/J-SSCAE-2022.06.004

摘要: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形势严峻,原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较高;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国家战略要求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其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是重要路径之一。本文梳理了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发展的基本现状,提炼了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智慧化等产业发展趋势以及煤转化制清洁燃料、煤制大宗及特殊化学品、煤转化过程污染物控制等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建议,明确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在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建立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储备机制,加强金融信贷、能源统计政策支持,以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煤炭清洁高效;能源安全;现代煤化工;特种油品;煤基新材料    

面向2035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谢克昌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6期   页码 1-7 doi: 10.15302/J-SSCAE-2022.06.001

摘要: text-align: justify;">2035 年前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应立足基本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本文从能源总量、能源结构、综合能效、能源科技、体制机制、能源安全六方面阐述了我国能源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内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涵盖煤炭兜底保障作用、能源消费增量的可再生能源替代、油气供给安全研究建议,各环节全面落实节能优先方针,继续实施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站位全局谋划和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加快低碳转型并统筹构建多能互补能源系统。

关键词: 能源革命;能源安全;低碳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考

“能源领域咨询研究”综合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9期   页码 1-5

摘要:

为全面提高煤炭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煤炭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11年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从煤炭资源、开采、提质、输运、燃烧、发电、多联产、转化、节能、减排的全产业链进行研究。研究论述了煤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总结分析了煤炭大规模开发利用带来的安全、生态、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严峻问题,提出了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的思路和目标。明确了我国煤炭“科学开发、全面提质、先进发电、转化升级、输配优化、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战略举措,为我国研究制订煤炭和能源相关规划和政策提供了科学支撑。

关键词: 资源禀赋;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科学产能;洁配度;节能减排;战略举措    

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王安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11期   页码 4-8

摘要: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不会改变,为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煤炭产业的发展面临历史选择。笔者分析了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呈现的特点和规律以及面临的困扰,探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煤炭产业     可持续发展     选择    

输煤输电的技术经济比较研究及其重要战略意义

李立浧,饶宏,张东辉,范新宽,徐国新,曾沅,荆勇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9期   页码 63-68

摘要: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资源,由于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大规模、远距离的煤炭资源应用将会长期存在。输煤与输电的应用方式是一个各方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通过铁路运输输煤和通过特高压直流技术输电这两种方式,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综合经济效益、环境土地水资源占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输煤输电综合比较模型分析,提出了定量结论:在2012年的主要指标下,

关键词: 输煤输电;特高压直流;铁路运输;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探讨

陈立武,李冬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11期   页码 26-32

摘要:

在分析和探讨技术创新及其战略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煤炭产业的技术创新及其战略问题,考虑到技术发展阶段差异较大的特点,先进企业的创新战略应选择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并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煤炭产业     战略    

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技术的试验研究

何方,王华,戴永年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 第6卷 第7期   页码 65-69

摘要:

提出了一个基于熔融盐循环热载体的无烟燃烧技术,即把一个燃烧过程分为氧化剂生成和燃料燃烧两个步骤进行,燃烧过程能使助燃空气中的N<sub>2</sub>和燃烧产生的CO<整个燃烧过程避免了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以CuO为催化剂,对CH<sub>4</sub>在Li<sub>2</sub>CO<sub>3</2</sub>CO<sub>3</sub>-Na<sub>2</sub>SO<sub>4</sub>熔盐体系中的熔融燃烧过程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H<sub>4</sub>能在该熔融盐体系中能完成无烟燃烧过程并放出热,失去晶格氧的CuO能与空气反应重新恢复其晶格氧,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理想的反应条件下, 得到的N<

关键词: 无烟燃烧技术     熔融盐     温室气体    

闪速熔炼——清洁高效的炼铜工艺

周松林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10期   页码 86-89

摘要:

闪速熔炼是当今铜冶金中最具有竞争力的熔炼技术,被认为是标准的清洁炼铜工艺。目前,全球粗铜产量的50%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

关键词: 闪速熔炼     铜冶金     环保     清洁生产    

加强我国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建设的思考

宋彩萍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9期   页码 78-80

摘要:

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尤其是“三西”地区(即山西、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消费重心在东部和中南地区,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长期以来,煤炭一直是铁路运输的重点。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给,对于增强国民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铁路     煤炭     运输通道建设    

风包粉系列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

秦裕琨,李争起,孙锐,陈力哲,孙绍增,朱群益,李瑞扬,高继慧,吴少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11期   页码 42-49

摘要:

总结了哈尔滨工业大学15年来对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原理及所具有的风包粉流动特点,并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风包粉原理。针对我国电站锅炉燃煤的特点,提出了需要解决的5个问题,指出了浓淡燃烧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锅炉     燃烧    浓淡燃烧     NOx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中国煤炭清洁燃烧技术路线图的初步探讨

岳光溪, 周大力, 田文龙, 麻林巍, 刘青, 章景皓, 王志轩, 龙辉, 廖海燕

期刊论文

煤炭工业碳中和发展战略构想

袁亮

期刊论文

中国清洁煤技术:现状和未来前景

常世彦, 卓建坤, 孟朔, 秦士跃, 姚强

期刊论文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进展与前景

岑可法,倪明江,高翔,骆仲泱,王智化,郑成航

期刊论文

循环流化床燃烧低污染排放技术研究展望

柯希玮,蒋苓,吕俊复,岳光溪

期刊论文

我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发展研究

严晓辉,杨芊,高丹,易群,张凯,谢克昌

期刊论文

面向2035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谢克昌

期刊论文

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考

“能源领域咨询研究”综合组

期刊论文

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王安

期刊论文

输煤输电的技术经济比较研究及其重要战略意义

李立浧,饶宏,张东辉,范新宽,徐国新,曾沅,荆勇

期刊论文

煤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探讨

陈立武,李冬东

期刊论文

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技术的试验研究

何方,王华,戴永年

期刊论文

闪速熔炼——清洁高效的炼铜工艺

周松林

期刊论文

加强我国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建设的思考

宋彩萍

期刊论文

风包粉系列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

秦裕琨,李争起,孙锐,陈力哲,孙绍增,朱群益,李瑞扬,高继慧,吴少华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