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366

年份

2024 1

2023 29

2022 20

2021 18

2020 15

2019 14

2018 23

2017 21

2016 24

2015 11

2014 14

2013 20

2012 12

2011 15

2010 17

2009 9

2008 17

2007 6

2006 7

2005 13

展开 ︾

关键词

勘探开发 6

可持续发展 6

开发利用 5

地下工程 4

网络空间安全 4

地下水 3

开发模式 3

网络空间 3

三峡工程 2

中国 2

卫星应用 2

发展趋势 2

应用 2

技术 2

水力资源 2

水电 2

生物标志物 2

碳酸盐岩 2

空间分布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发展战略研究

杨华勇,江媛,李喆,高金金,王柏村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4期   页码 126-136 doi: 10.15302/J-SSCAE-2021.04.015

摘要: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旺盛、前景广阔,但地下空间利用具有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社会综合影响深远等特点,尚未形成系统可靠的综合治理方法,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战略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地下空间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顶层设计不足、管理模式陈旧、地质调查研究不足、施工技术装备有待突破、信息资源不全、智能治理水平偏低、工程综合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最后,从建立国家地下空间综合治理统一协调机制并出台专项规划,完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监管评价体系,加快部署关键核心装备技术和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城市地下空间普查工作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治理,智慧化,资源普查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发展战略研究

朱合华,骆晓,彭芳乐,李晓军,刘春彦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6期   页码 12-17 doi: 10.15302/J-SSCAE-2017.06.003

摘要: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际上各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历程和经验,总结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和现阶段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地,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寻求地下空间统一和专项规划,实现地上与地下空间的协同开发;结合国情细化政策和法规,完善地下空间管理的机制和法制建设;建设地下空间信息化平台,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大数据、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最后,明确了随着城市化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开发利用     发展战略     空间资源     立法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新型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弘宇,董梅,韩同春,徐日庆,龚晓南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6期   页码 116-123 doi: 10.15302/J-SSCAE-2017.06.017

摘要:

地下空间向更深、更广开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新型工程机械设备和技术对工程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开挖机械材料、支护材料、环境保护材料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地下工程中主流材料的使用现状以及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除了要满足强度的要求,新材料还应当具备环境友好的特性。因此,自愈合材料、生物材料以及绿色支护材料的使用将是未来地下空间开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新型材料     盾构     注浆     环境保护    

异形掘进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李建斌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6期   页码 905-914 doi: 10.1016/j.eng.2017.12.002

摘要: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型掘进机(TBM)应用于地下工程开挖。目前,常规TBM 已无法完全满足地下工程对断面形式和空间利用率的追求,异形TBM 成为理想断面开挖设备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相关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针对性设计、制造的异形TBM,在施工进度、地表沉降控制和空间利用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关键词: 异形TBM     矩形顶管机     马蹄形TBM     地下空间开发    

地下空间利用与城市防灾研究若干新进展与思考

陈志龙,陈家运,郭东军,吴涛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5期   页码 65-70

摘要: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综合防灾空间的重要与必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加速,城市综合防灾面临挑战,利用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特性进行城市综合防灾越来越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利用地下空间进行综合防灾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典型工程案例,提出了我国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城市综合防灾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地下空间     综合防灾     城市可恢复力     关键基础设施    

跨地铁运营隧道的地下空间施工组合技术研究 Article

陈湘生

《工程(英文)》 2018年 第4卷 第1期   页码 103-111 doi: 10.1016/j.eng.2017.08.001

摘要:
既有地铁运营隧道对地下空间的强烈分割效应,导致城市繁华地段的地下空间难以有效充分开发,本文提出了以变形缓冲层、特殊注浆技术、小分仓跳挖及门式框反压技术为核心的一整套针对跨地铁运营隧道的地下空间施工组合技术这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解决了跨地铁运营隧道的地下空间合理利用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前景与价值。

关键词: 地铁运营隧道     地下空间     施工     组合技术    

城市地下空间恢复韧性发展策略研究

路德春,廖英泽,曾娇,江媛,王国盛,秦博宇,杜修力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1期   页码 38-44 doi: 10.15302/J-SSCAE-2023.01.013

摘要:

防灾减灾理念及其运用在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作用,但在自然风险和工程安全风险交织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满足城市地下空间未来发展需求;转向以“适灾”为导向的韧性防灾减灾理念,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后恢复韧性,成为未来发展亟需。本文分析了恢复韧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从工程、非工程角度阐述了国内外恢复韧性相关研究;重点从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管理机制、空间规划、应急预案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韧性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了“三阶段+评价体系”的城市地下空间恢复韧性发展策略,将灾后恢复过程划分为应急救援、恢复重建、规划适应三阶段,分别给出各阶段的恢复目标并为城市地下空间恢复韧性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依据研究建议,健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规章与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地下空间韧性规划水平,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智能化,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恢复过程的有序与高效。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适灾;恢复韧性    

红外成像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防灾监测与应急搜救中的应用发展对策

王新赛,周丰俊,郑磊,贺菁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6期   页码 92-99 doi: 10.15302/J-SSCAE-2017.06.014

摘要:

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工程建设和商业运营市场,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水平和规模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随之而来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事故也明显增加,而相应的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却严重滞后,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防恐、防爆、防核生化袭击等安全保障问题,分析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空间防灾监测与应急搜救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短波红外成像、多尺度红外成像预处理、图像自适应增强、环境自适应红外成像、灾情定位及报警等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探讨了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空间灾场的应用,可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立法和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外成像     防灾监测     应急搜救     对策     城市地下空间    

基于时空数据的地下空间基础设施智能监测系统 Review

杜博文, 叶俊辰, 朱合华, 孙磊磊, 杜彦良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5卷 第6期   页码 194-203 doi: 10.1016/j.eng.2022.07.016

摘要: 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形成了深、大、聚的三大特征和立体的城市布局。然而,与地上的建筑物和桥梁相比,发生在地下的疾病和退化更为隐蔽,难以识别,在建设和服务期间仍然存在许多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现有的方法,并在现实世界的空间安全管理中评估了它们的长处和短处,并在统一的智能监控系统中,讨论关键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地下空间结构     机器学习     时空数据    

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的空间变异与分布特征

李保国,白由路,胡克林,黄元仿,陈德立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4期   页码 42-45

摘要:

通过GPS定位取样分析和GIS处理,研究了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在35~50km的取样密度下,没有半方差结构,各取样点之间变异性较大;黄淮海平原有10%的面积浅层地下水中NO3徐州至连云港一带的苏北地区及山东的潍坊地区,浅层地下水中的NO3-N含量一般在10~20 mg·L-1之间,约占黄淮海平原总面积的11.5%。浅层地下水中NO3-N 的含量与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NO3-N含量超过20 mg·L-1地下水埋深一般在3 m以上,地下水埋深在这表明,目前通过土壤NO3-N的淋失对该区地下水中 NO3-N含量影响深度一般不超过10 m。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地下    NO3-N     空间分布    

海水西调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基础工程

陈昌礼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10期   页码 14-19

摘要:

文章认为海水西调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基础工程。重点阐述海水西调对内蒙古产生的效益和陇东和贵州省等生态大移民的战略效益。并再度讨论了海水西调与盐碱化问题。

关键词: 海水西调     沙尘暴     西部大开发     地下   

城市明挖地下工程开发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及趋势

朱亦弘,徐日庆,龚晓南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6期   页码 111-115 doi: 10.15302/J-SSCAE-2017.06.016

摘要: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断增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矛盾从基坑自身稳定问题逐渐转向基坑周边环境变形控制问题。周边环境复杂情况下的地下空间开发极易引起地表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开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系统性地研究城市各类明挖基坑开发形式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及环境效应控制技术。介绍了现有环境控制技术及应用案例,总结了地下空间开发环境效应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地下工程     明挖     基坑     环境效应     变形控制    

地下空间支撑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和能源系统融合发展研究

秦博宇,王宏振,王召健,熊自明,赵金龙,卢浩,王明洋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1期   页码 45-59 doi: 10.15302/J-SSCAE-2023.01.014

摘要: 本文梳理了城市轨道交通与能源领域的低碳韧性发展现状,涵盖城市轨道交通低碳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与能源系统韧性评估 及提升、储能系统安全防控及风险评估三方面;提出了地下空间支撑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多能源融合系统构想

关键词: 地下空间;城市轨道交通;交通 ‒能源融合;可再生能源;储能安全防护    

论当前地下金属资源开发的科学技术前沿

于润沧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9期   页码 8-11

摘要: 文章对地下金属资源开发的数控采矿环境、实现无废开采、海洋采矿、应对深井开采的岩爆威胁等科技前沿做了初步探讨,阐明其对采矿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采矿     金属资源     数控采矿环境     无废开采    

关于我国卫星工程技术途径的思考

叶培建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9期   页码 16-20

摘要:

空间开发是21世纪人类活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今后20年内,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仍将是空间 开发的主战场。

关键词: 空间开发     应用卫星     卫星应用     公用平台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发展战略研究

杨华勇,江媛,李喆,高金金,王柏村

期刊论文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发展战略研究

朱合华,骆晓,彭芳乐,李晓军,刘春彦

期刊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新型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弘宇,董梅,韩同春,徐日庆,龚晓南

期刊论文

异形掘进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李建斌

期刊论文

地下空间利用与城市防灾研究若干新进展与思考

陈志龙,陈家运,郭东军,吴涛

期刊论文

跨地铁运营隧道的地下空间施工组合技术研究

陈湘生

期刊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恢复韧性发展策略研究

路德春,廖英泽,曾娇,江媛,王国盛,秦博宇,杜修力

期刊论文

红外成像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防灾监测与应急搜救中的应用发展对策

王新赛,周丰俊,郑磊,贺菁

期刊论文

基于时空数据的地下空间基础设施智能监测系统

杜博文, 叶俊辰, 朱合华, 孙磊磊, 杜彦良

期刊论文

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的空间变异与分布特征

李保国,白由路,胡克林,黄元仿,陈德立

期刊论文

海水西调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基础工程

陈昌礼

期刊论文

城市明挖地下工程开发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及趋势

朱亦弘,徐日庆,龚晓南

期刊论文

地下空间支撑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和能源系统融合发展研究

秦博宇,王宏振,王召健,熊自明,赵金龙,卢浩,王明洋

期刊论文

论当前地下金属资源开发的科学技术前沿

于润沧

期刊论文

关于我国卫星工程技术途径的思考

叶培建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