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20
    

  • 全选
    专题研究
  • 侯扶江, 王春梅, 娄珊宁, 侯向阳, 呼天明

    分析我国草原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比较国内外草原生产力。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余年中,我国一部分草原产草量下降,局部变化不显著。世界草原对畜产品生产的贡献率为40.08 %,中等收入国家为67.35 %。全球24.1 %的牛肉和31.9 %的羊肉来自草原,低收入国家草原载畜量分别高出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87.4 %和66.4 %,畜产品生产分别只有两者的37.3 %和71.9 %。适宜的放牧利用,可使我国的草原生产能力达到6.35×109畜产品单位(APU);全国草原单纯依靠放牧每年可产肉2.959×106 t,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3.5 %,占全国牛羊肉总产量的27.4 %。通过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可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增产潜力约为50 %~200 %。

  • 综合研究
  • Articles
    “国家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
    PDF

    粮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确保国家食物安全,需要准确地研判未来食物供需趋势的变化,全程贯穿大食物观、全产业链和新绿色化三大发展的要求,划定食物安全基准和资源利用红线,区分进口类别和优先序,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强化基础支撑和科技保障。本文基于国家未来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战略,加快实施十亿亩(1亩≈666.67m2)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创新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法律法规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等政策建议。

  • Articles
    “中国草地生态保障与食物安全战略研究”项目组
    PDF

    草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弘扬中华草原文明中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本文分析了我国草地资源、草地生态功能、生产力的现状和变动趋势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阐述了目前和未来我国草地生态保障、草地生产力和草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潜力。在以上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保障草地生态安全和发展草牧业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关键措施和主要政策建议。

  • Articles
    “养殖业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项目组
    PDF

    “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养殖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但是养殖业面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环境制约日益加剧等不利局面,同时面临国际竞争对国内产业冲击加剧等新的形势,未来我国养殖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基于对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形成对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针对“十三五”,凝练了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并提出了“进一步明确养殖业在现代农业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我国食物安全”“加快启动和实施一批养殖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建议,为我国养殖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 专题研究
  • Articles
    刘旭, 王济民, 王秀东, 宋莉莉, 闫琰
    PDF

    粮食安全事关兴国安邦,是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结合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以及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以及重大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 Articles
    邓秀新, 项朝阳, 李崇光
    PDF

    本文分析了我国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我国园艺产业是市场化程度高、关系国计民生、保障城乡居民营养健康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农业支柱产业;文章提出了通过实施布局优化战略、深化市场化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提质增效战略和产业链延伸战略来实现我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Articles
    马文杰
    PDF

    食用油料成为我国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最大的大宗农产品,是造成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的主要成因。国产植物油料的大量进口对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居民消费甚至国民经济均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下,我国食用油作物面积增长空间有限、兼用油源生产潜力巨大,但转化为现实产量困难重重,未来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在国产植物油料大量进口新常态下,世界食用油生产潜力巨大、我国具有从世界市场稳定获取食用油料的能力、食用油料供给安全外部环境复杂。针对新的国内条件与国际情景,论文给出我国新的食用油安全战略:维持能力、保留基准、积极进口、健康消费。

  • Articles
    孙宝国, 王静, 谭斌
    PDF

    农产品加工是把农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食品产业是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往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阐述了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背景、分析了当今我国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剖析了目前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战略。

  • Articles
    李文华, 成升魁, 梅旭荣, 刘某承, 洪传春
    PDF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当前,中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和空间格局变化造成我国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后续支撑能力不足;第二,“水减粮增”矛盾突出和“北粮南运”难以为继;第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战略、粮食生产区再平衡战略和贸易替代战略。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Articles
    展进涛, 姜爱良, 林光华, 俞建飞, 赵晋铭, 盖钧镒
    PDF

    本文在阐明食物保障概念并区分食粮和饲料粮的基础上,对我国耕地和非耕地资源未来农产品供给能力做了估计,提出我国食物保障耕地是瓶颈,良地应优先保障食粮,饲料可统筹耕地、草原和海洋资源。必须研究耕地资源扩展、改良与替代的科学技术、现有耕地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的科学技术,以及非生物逆境应对的科学技术,并做相应研究计划的顶层设计。科技创新要落实在食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强调重大农业科技创新与常规产业技术改进互动的科技发展战略。解答食物保障所需的科技难题需要高瞻远瞩的设计、组织、监管和推动,涉及国家科技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必须改革。本文从支撑国家重大农业科技发展角度提出了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设想与重点政策建议,包括设立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监管中心,国家农业和科技主管部门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中的职责和协调,农业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科技创新要落实到食物生产的发展等。

  • Articles
    高树琴, 赵霞, 方精云
    PDF

    本文通过综述当前我国草地碳库的研究成果,并利用1982—2011年的遥感影像,估算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约为31.2 PgC,其中96 %储存于土壤中。由于我国草地类型多样,分布地域广阔,造成草地植被碳密度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很高。内蒙古是草地植被碳库最大的省份,其次是西藏和青海,六大牧区的植被碳库占全国草地植被碳库总量的71 %。然而,我国90 %的天然草地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采取有效的人工管理措施和实施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均对草地碳库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作用,说明我国草地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 Articles
    李向林, 沈禹颖, 万里强
    PDF

    发展农区草牧业可促进牧草与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在时间、空间上的耦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农区草业的资源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其发展仍然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思想的束缚,政策上对其发展的扶持力度也较小。本文分析了农区草业发展的现状与潜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Articles
    佘玮, 黄璜, 官春云, 陈阜, 陈光辉
    PDF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研究我国典型农作区作物生产碳汇对于估算区域碳收支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政策有重要的意义。全国6个典型农作区中主要农作物生产整体表现为碳汇。同一区域内不同作物的碳汇量差异明显,同一作物在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全国年土壤有机碳储量整体表现为碳汇,不同区域年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范围为–2.07 TgC·y–1~19.95 TgC·y–1。

  • Articles
    佘玮, 黄璜, 官春云, 陈阜, 陈光辉
    PDF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难题。农作物的碳汇功能对气候变化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既是碳源也是碳汇。本文收集整理分析了我国主要农作物农作系统的相关碳排放参数,估算了农田碳汇碳源效应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对作物生产系统的碳投入产出进行定量评价。为我国发展低碳农业规划、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我国农田碳汇结构的优化途径。

  • Articles
    王立浩, 方智远, 杜永臣, 徐东辉, 张扬勇, 杨丽梅, 龚一帆, 刘富中, 庄飞云
    PDF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国与消费国,蔬菜种业是确保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和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重要物质基础。实现蔬菜种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靠科技创新。我国蔬菜种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本文分析了我国蔬菜种业与种业科技的现状,对比了国外蔬菜种业发展的情况,针对我国蔬菜种业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蔬菜种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 Articles
    喻树迅, 张雷, 冯文娟
    PDF

    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服务化发展是解决棉花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短缺、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实现棉花产业现代化、巩固棉花产业优势地位的必然选择。为此,本文介绍了我国植棉的基本情况、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服务化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最后为加快实现快乐植棉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期封面

2016年 第18卷 第1期

关于封面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 不仅是保障食物安全的根本,也是构筑生态安全的基石。为此,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了重大咨询研究,围绕保障食物安全这一中心任务,系统研究了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取得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