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202

会议视频 186

会议信息 73

会议专题 3

年份

2024 4

2023 97

2022 145

2021 164

2020 129

2019 79

2018 76

2017 75

2016 36

2015 42

2014 32

2013 44

2012 41

2011 55

2010 69

2009 63

2008 36

2007 25

2006 14

2005 32

展开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41

颠覆性技术 33

2020 22

智能制造 22

关键技术 21

技术创新 21

仿真技术 18

农业科学 17

技术 15

碳中和 14

技术预见 11

能源 11

三峡工程 10

发展 10

人工智能 9

发展趋势 9

可持续发展 9

学术会议 8

技术路线 8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太阳能技术对我国未来CO2 的贡献

赵玉文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4期   页码 38-40

摘要:

在“我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基础上对太阳能技术在我国未来CO2中的作用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在2010年后太阳能技术对CO2作用开始有较明显影响,2020年后开始有较显著影响。

关键词: 太阳能,CO2    

膜分离技术:开源保障水安全

侯立安,张林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12期   页码 10-16

摘要: 膜分离技术的高效、操作简单等优点使其在水安全保障方面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我国水安全问题的内涵和现状,对膜分离技术在新水源开发、废水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三个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在保障水安全领域的作用,提出了解决水安全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水安全     技术     水源开发     废水    

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及污染潜力

李旭华,方刚,党春阁,于秀玲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3期   页码 56-61

摘要:

电解锰行业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属于高污染行业,是我国实现污染物控制的主要威胁之一。通过对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污染防治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综合评价值法对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底向上模型对评估出的最佳可行技术的污染潜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与基准年2010年相比,2015年电解锰行业废水排放总量可削减270多万吨,氨氮6.6×104 t,回收的锰和重铬酸钾可分别达到1.9×105 t和3.747×107 t,锰渣4×106 t;同时也表明清洁生产技术的能力高于末端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具有较大的推广普及潜力。

关键词: 电解锰     污染防治     最佳可行技术         潜力    

IPCC最新报告发出严厉警告:全球窗口正在迅速关闭

Chris Palmer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30卷 第11期   页码 7-9 doi: 10.1016/j.eng.2023.09.004

工程管理

魏一鸣, 康佳宁, 陈炜明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7卷 第10期   页码 17-21 doi: 10.1016/j.eng.2021.09.008

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研究

张贤,李阳,马乔,刘玲娜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6期   页码 70-80 doi: 10.15302/J-SSCAE-2021.06.004

摘要: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选择。为了系统梳理技术发展现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对我国 CCUS 技术水平、示范进展、成本效益、潜力需求等进行了全面评估。我国 CCUS 技术发展迅速,与国际整体发展水平相当,目前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但部分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工业示范方面,我国具备了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程能力,但在项目规模、技术集成、海底封存、工业应用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在潜力与需求方面,我国理论封存容量和行业需求极大,考虑源汇匹配之后不同地区陆上封存潜力差异较大。在成本效益方面,尽管当前 CCUS 技术成本较高,但未来可有效降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整体排成本。

关键词: 碳中和,CCUS,技术研发与示范,潜力,成本与效益    

现代城市低碳路径与技术分析——沈阳市的案例研究

刘竹,耿涌 , 薛冰,董会娟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4期   页码 101-105

摘要: ;">从城市的经济发展、CO2和工业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的多维视角出发,以沈阳市为研究案例,运用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城市在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变化,并评价了城市尺度下各种技术的节能减潜力和运用愿景;指出城市在全球低碳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城市尺度的技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降低碳排放总量。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要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仍须进一步在技术和经济增长方式上大力投入。

关键词: 现代城市     低碳     技术    

氮肥行业氨氮工程技术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

骆其金,谌建宇,王振兴,庞志华,叶万生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8期   页码 88-92

摘要:

根据国家“十二五”氨氮总量控制和典型行业氨氮技术需求,本文选择氮肥工业作为典型,研究共性的工程技术决策方法针对目前国内环境技术评估以定性判断为主,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综合评估方法的状况,提出了以费用效益分析为核心,层次分析+灰色关联度为次重因素的综合评估新方法,确定了该评估方法的数学模型和过程算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计算和验证

关键词: 氨氮     总量控制     综合评估    

热电肥联产大型鸡场废弃物沼气工程技术

李倩,蓝天, 寿亦丰, 蔡磊,蔡昌达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2期   页码 35-39

摘要:

着重介绍了热电肥联产大型养鸡场沼气工程的技术要点,并以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热电肥联产工艺模式和水解除砂、生物脱硫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 厌氧发酵     生物脱硫     热电肥联产     温室气体    

绿色船舶低碳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郑洁, 柳存根,林忠钦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6期   页码 94-102 doi: 10.15302/J-SSCAE-2020.06.012

摘要: 规制船舶环境污染和降耗减的国际公约及相关规划文件相继出台,且标准、规范日益严苛,绿色低碳已成为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国际海事组织碳初步战略的基础上,阐述了挪威、日本、英国在绿色船舶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国外在政策引导、技术方向、国际合作等方面促进绿色船舶发展的共性优势。结合国内绿色船舶发展情况,从强化政府主导、制定国家和行业层面的绿色船舶发展规划,布局技术攻关、加快推进船舶替代燃料的市场化应用进程,实施开放合作、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引领国际行业发展三方面就我国绿色船舶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绿色船舶,国际海事组织,碳,发展趋势    

我国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现状及展望

王志轩,刘志强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9期   页码 56-62

摘要: “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煤电仍将承担国家大气污染物的重任。重点研发高性能、高可靠性、高适用性、高经济性污染物的控制技术、资源化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是未来我国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的主要技术方向。

关键词: 煤电;大气污染物;;展望    

中国碳与空气质量改善及相关健康效益之间的协同效应 Article

王洁, 鲁玺, 杜鹏飞, 郑昊天, 董赵鑫, 尹自华, 邢佳, 王书肖, 郝吉明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0卷 第1期   页码 103-111 doi: 10.1016/j.eng.2022.06.004

摘要: 为此,本研究对协同指标进行了定义,指标意义为单位GDP的污染物产生量变化所带来的效应。通过耦合迪氏指数分解分析方法(LMDI)、排放-浓度响应曲面模型(RSM)和全球暴露反应关系模型(GEMM)构建综合分析框架,用于评估中国碳对大气污染物和公众健康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协同效应对SO2、NOx和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不大于2.5 μm的主要颗粒物)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具体而言,协同控制对SO2、NOx和PM2.5排量从“十一五”时期(2006—

关键词: 协同效应     指标         空气污染控制     时空差异    

以氮氧化物深度为抓手,推动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Views & Comments

楚碧武, 丁焰, 高翔, 李俊华, 朱廷钰, 余运波, 贺泓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5卷 第8期   页码 13-16 doi: 10.1016/j.eng.2021.09.006

我国典型农作区作物生产碳汇功能研究

佘玮,黄璜,官春云,陈阜,陈光辉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1期   页码 106-113 doi: 10.15302/J-SSCAE-2016.01.013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研究我国典型农作区作物生产碳汇对于估算区域碳收支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政策有重要的意义。全国6个典型农作区中主要农作物生产整体表现为碳汇。同一区域内不同作物的碳汇量差异明显,同一作物在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全国年土壤有机碳储量整体表现为碳汇,不同区域年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范围为–2.07 TgC·y–1~19.95 TgC·y–1。

关键词: 作物生产     固碳措施     碳汇功能    

三维编织锥体织物的技术

朱建勋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3期   页码 66-69

摘要:

研究了由大端直径开始编织三维锥体织物的技术,包括列向、环向纱、细纤维束纱等多种技术及其组合;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对织物结构完整性、操作简便性、机械化编织等方面的影响。细纤维束技术是特殊的环向技术,具有保持织物结构整体完整、工艺操作简便、纱锭运动可实现机械化等优点,但不同纱束直径纤维编织使织物单元结构构造变得复杂多变。

关键词: 三维编织     锥体织物         细纤维束    单元构造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太阳能技术对我国未来CO2 的贡献

赵玉文

期刊论文

膜分离技术:开源保障水安全

侯立安,张林

期刊论文

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及污染潜力

李旭华,方刚,党春阁,于秀玲

期刊论文

IPCC最新报告发出严厉警告:全球窗口正在迅速关闭

Chris Palmer

期刊论文

工程管理

魏一鸣, 康佳宁, 陈炜明

期刊论文

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研究

张贤,李阳,马乔,刘玲娜

期刊论文

现代城市低碳路径与技术分析——沈阳市的案例研究

刘竹,耿涌 , 薛冰,董会娟

期刊论文

氮肥行业氨氮工程技术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

骆其金,谌建宇,王振兴,庞志华,叶万生

期刊论文

热电肥联产大型鸡场废弃物沼气工程技术

李倩,蓝天, 寿亦丰, 蔡磊,蔡昌达

期刊论文

绿色船舶低碳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郑洁, 柳存根,林忠钦

期刊论文

我国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现状及展望

王志轩,刘志强

期刊论文

中国碳与空气质量改善及相关健康效益之间的协同效应

王洁, 鲁玺, 杜鹏飞, 郑昊天, 董赵鑫, 尹自华, 邢佳, 王书肖, 郝吉明

期刊论文

以氮氧化物深度为抓手,推动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楚碧武, 丁焰, 高翔, 李俊华, 朱廷钰, 余运波, 贺泓

期刊论文

我国典型农作区作物生产碳汇功能研究

佘玮,黄璜,官春云,陈阜,陈光辉

期刊论文

三维编织锥体织物的技术

朱建勋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