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619

会议视频 63

会议信息 17

会议专题 2

年份

2024 2

2023 70

2022 82

2021 79

2020 56

2019 53

2018 27

2017 23

2016 23

2015 35

2014 15

2013 28

2012 13

2011 31

2010 22

2009 10

2008 9

2007 16

2006 13

2005 10

展开 ︾

关键词

物联网 11

农业科学 10

展望 10

智能制造 8

碳中和 8

可持续发展 7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7

能源 7

海上风电 5

生物工程 5

绿色化工 5

人工智能 4

发展 4

天然气水合物 4

氢能 4

环境污染 4

节能减排 4

2020 3

4D打印 3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现状及展望

王志轩,刘志强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9期   页码 56-62

摘要:

“十二五”以来,我国大气污染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和强度快速下降,控制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仍将承担国家大气污染的重任。重点研发高性能、高可靠性、高适用性、高经济性污染的控制技术、资源化技术、多污染协同控制技术是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主要技术方向。预计到2020年,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年排放量分别降至2×105~3×105 t、1×106~1.5×106 t、1×106 ~1.5×

关键词: 大气污染展望    

清洁大气污染近零放技术与工程应用 Article

王树民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2期   页码 1408-1422 doi: 10.1016/j.eng.2019.10.018

摘要: 针对大气污染排放带来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开展了清洁近零放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评估了近零放机组长周期运行状态,并探究了重金属汞协同和专门控制技术。结果表明,提出的近零放技术路线煤质适应性强,应用到全国101台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烟尘、SO2、NOx排放浓度低于燃气发电排放限值,长周期运行时排放浓度小时均值达标率超过污染总排放量降低约90%,有效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通过50 000 m3·h–1燃煤烟气中试平台研究,掌握了多污染脱除过程中相互影响规律,形成了排放达到不同浓度限值的解决方案;结合示范应用,提出并实现了新的近零“1123”生态环保排放限值,即烟尘、SO2、NOx和汞及其化合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

关键词: 清洁     大气污染     近零    中试平台     “1123”生态环保排放限值    

中长期利用中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路线

郝吉明,王金南,王志轩,高翔,高晋生,李凡,姜培学,许嘉钰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9期   页码 42-48

摘要:

能源利用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我国以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使用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在分析我国主要行业煤炭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炭消费重点行业——电力行业、炼焦行业和工业锅炉及炉窑2020年中期和2030年长期主要大气污染污染控制技术路线以及煤炭清洁利用的中长期战略要点

关键词: 煤炭;大气污染;能源结构;排放控制;技术路线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进展与生态文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Review

鲁玺, 张少君, 邢佳, 王韵杰, 陈文会, 丁点, 吴烨, 王书肖, 段雷, 郝吉明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2期   页码 1423-1431 doi: 10.1016/j.eng.2020.03.014

摘要:

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石燃料消费,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解决经济增长与污染改善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发展生态文明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近30年来大气污染治理的历程,指明了从排放控制到质量管理这一战略转变的重要意义。2013年以来,我国制定了以降低细颗粒(PM2.5)浓度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目标,开展了针对多个行业、多种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行动,标志着中国向以空气质量为导向的战略转变。针对目前日益加剧的臭氧(O3污染,急需科学厘清PM2.5和O3污染控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实施有效的污染协同控制策略。

关键词: 大气污染治理     生态文明     细颗粒     低碳发展     臭氧    

活性膜去除氯酚污染——面向工程应用的放大策略 Article

裴姝钊, 王毅, 尤世界, 李战国, 任南琪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9卷 第2期   页码 77-84 doi: 10.1016/j.eng.2021.11.017

摘要:

氯酚(CP)是一类重要的难降解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具有高度毒性。活性膜(REM)通过穿流式操作,能够强化对流传质,在电化学去除难降解污染过程中彰显出巨大潜力。本研究为REM反应器提出了一种合理的电极构型设计,为电化学去除氯酚类污染在跨越面向工程放大的“死亡之谷”提供有效策略。

关键词: 氯酚类污染     活性膜电极     同轴管式电极     放大    

电力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开发的反思与模式创新

孙克勤,徐海涛,沈凯,周长城,徐延忠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6期   页码 91-96

摘要:

通过回顾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我国现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分析,针对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开发模式中存在的瓶颈,提出了一种以全方位多尺度系统级数值仿真模拟技术为核心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电力工业     开发     开发模式    

我国流域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技术与对策

张亚捷,霍守亮,吴丰昌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5期   页码 41-48 doi: 10.15302/J-SSCAE-2022.05.006

摘要: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流域承载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负荷,排放和消纳了大量温室气体和污染,在流域尺度上推进污降碳协同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流域尺度上温室气体和污染的协同减机制,将流域划分为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列举了不同生态系统间污降碳协同的主要路径和重点技术,并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例,分析了在流域尺度上污降碳协同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在负排放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和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支撑下,本文提出了细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建立监控预警和风险防控系统,构建污染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综合整治体系、健全流域管控机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对策建议,助推我国流域污降碳协同。

关键词: 污降碳     协同     流域     温室气体     污染     负排放技术    

燃煤电站烟气污染深度脱除技术的分析

张晓鲁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10期   页码 47-51

摘要:

近年来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使得细颗粒(PM2.5)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PM2.5的控制也已增加到2012 年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而目前我国现有的烟气污染控制技术难以脱除PM2.5,因此,为深度脱除PM2.5、SO2、SO3以及重金属等烟气污染,开发燃煤电站烟气污染深度脱除技术(深度脱除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以某电厂2×66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介绍了烟气污染深度脱除系统方案,以此为基础,分析提出了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烟气污染深度脱除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烟气污染     深度脱除     PM2.5脱除    

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及污染潜力

李旭华,方刚,党春阁,于秀玲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3期   页码 56-61

摘要:

电解锰行业废水排放量大,污染浓度高,属于高污染行业,是我国实现污染控制的主要威胁之一。通过对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污染防治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综合评价值法对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底向上模型对评估出的最佳可行技术的污染潜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与基准年2010年相比,2015年电解锰行业废水排放总量可削减270多万吨,氨氮6.6×104 t,回收的锰和重铬酸钾可分别达到1.9×105 t和3.747×107 t,锰渣4×106 t;同时也表明清洁生产技术的能力高于末端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具有较大的推广普及潜力。

关键词: 电解锰     污染防治     最佳可行技术         潜力    

土壤中石油污染微生物降解及其降解去向

齐永强,王红旗,刘敬奇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8期   页码 70-75

摘要: 探讨了石油迁移转化对于各种土壤物理化学条件及其他环境因素改变的敏感程度,并找出了各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最佳水平;测定了土壤中所存在的石油污染在生物降解作用下的后期产物,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样品残留污染组分之间的差异影响土壤中石油烃类降解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石油污染强度、营养(NH4NO3、K2HPO4)、氧化剂(3%H2O2溶液)、表面活性剂(TW80)、温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透气性;在降解的不同阶段,各个因素的重要性以及最佳水平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生物降解后期,土壤中残留的石油污染主要是正构和异构烷烃

关键词: 土壤     石油污染     微生物降解    

光驱高级氧化技术在新兴污染放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王大伟, Allyson L. Junker, Mika Sillanpää, 蒋一兰, 魏宗苏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3卷 第4期   页码 19-23 doi: 10.1016/j.eng.2022.08.005

近岸波浪破碎区污染运动的数值模拟

唐军,沈永明,邱大洪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12期   页码 63-68

摘要: 波浪斜向近岸传播中由波浪破碎作用所引起的近岸波流体系是近岸非常重要的环境水动力因素,对该区域污染的运动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结合近岸波浪传播的抛物型缓坡方程、近岸波流场数学模型及污染在近岸波流作用下运动的数学模型,对近岸斜向入射波浪破碎所产生的沿岸波流场中污染的分布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验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

关键词: 抛物型缓坡方程;波浪破碎区;辐射应力;沿岸流;污染    

食品中环境新污染危害管控研究

陈玲 ,杨潇 ,张琳钰 ,胡海冬 ,王瑾丰 ,吴兵 ,任洪强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6期   页码 99-106 doi: 10.15302/J-SSCAE-2022.07.003

摘要:

环境新污染的涌现给我国食品安全保障带来了全新挑战,亟需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梳理了蔬菜、水果、谷物、肉 类、水产类、蛋奶等主要食品中抗生素、内分泌干扰(EDCs)、全氟化合(PFCs)、微塑料(MPs)四大类新污染的赋 存现状、危害特征及来源。水产品中的检出率较高,壬基酚多检出于水产品中,两者主要来源于食品包装析出;PFCs 在水产品、畜禽肉、蛋类食品中的检出率较高,污水处理厂输送及食品包装析出是其主要来源;MPs在水产品中具有极高的检 出率,主要由受污染的环境介质输入建议将更多类型的环境新污染纳入食品安全监控范围,系统规划新污染关联化学品 的科学使用规则,制定多管理部门联合管控机制,从而积极应对环境新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挑战,切实保障我国食品安全。

关键词: 食品安全;环境新污染;抗生素;全氟化合;内分泌干扰;微塑料    

常压核供热——技术现实经济可行的清洁能源

田嘉夫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2期   页码 74-76

摘要:

为治理城市的燃煤污染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国需要开发大型清洁能源。核能是可供选择的清洁能源之一,核能不仅可以用于发电,而且可以替代燃煤为城市供热。在我国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大型热源,将会以较大的规模来改善大气环境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温室气体     核能供热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现状及展望

王志轩,刘志强

期刊论文

清洁大气污染近零放技术与工程应用

王树民

期刊论文

中长期利用中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路线

郝吉明,王金南,王志轩,高翔,高晋生,李凡,姜培学,许嘉钰

期刊论文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进展与生态文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鲁玺, 张少君, 邢佳, 王韵杰, 陈文会, 丁点, 吴烨, 王书肖, 段雷, 郝吉明

期刊论文

活性膜去除氯酚污染——面向工程应用的放大策略

裴姝钊, 王毅, 尤世界, 李战国, 任南琪

期刊论文

电力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开发的反思与模式创新

孙克勤,徐海涛,沈凯,周长城,徐延忠

期刊论文

盖鑫磊:大气污染质谱分析与化学机制(2020年1月10日)

盖鑫磊(高级职称)

2020年03月13日

会议视频

我国流域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技术与对策

张亚捷,霍守亮,吴丰昌

期刊论文

燃煤电站烟气污染深度脱除技术的分析

张晓鲁

期刊论文

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及污染潜力

李旭华,方刚,党春阁,于秀玲

期刊论文

土壤中石油污染微生物降解及其降解去向

齐永强,王红旗,刘敬奇

期刊论文

光驱高级氧化技术在新兴污染放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王大伟, Allyson L. Junker, Mika Sillanpää, 蒋一兰, 魏宗苏

期刊论文

近岸波浪破碎区污染运动的数值模拟

唐军,沈永明,邱大洪

期刊论文

食品中环境新污染危害管控研究

陈玲 ,杨潇 ,张琳钰 ,胡海冬 ,王瑾丰 ,吴兵 ,任洪强

期刊论文

常压核供热——技术现实经济可行的清洁能源

田嘉夫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