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797

会议视频 135

会议信息 55

会议专题 2

年份

2024 2

2023 95

2022 171

2021 134

2020 114

2019 65

2018 49

2017 44

2016 40

2015 53

2014 10

2013 10

2012 10

2011 33

2010 25

2009 7

2008 17

2007 17

2006 9

2005 18

展开 ︾

关键词

能源 90

2020 21

智能制造 19

可持续发展 17

发展战略 14

可再生能源 13

物联网 11

产业化 10

人工智能 9

碳中和 9

学术会议 8

工业互联网 8

战略性新兴产业 7

新兴产业 7

能源安全 7

2019 6

互联网+ 6

2035 5

互联网 5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能源4.0:重塑经济结构——互联技术与智慧能源

顾为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3期   页码 4-9

摘要:

本文根据几十年系统研究,提出与工业4.0相适应的能源4.0概念,其特征是通过互联与电网,将太阳能、风能、化石能源、核能等供电侧与电解铝、氯碱、大规模海水淡化、制氢、煤炭清洁化、煤化工、冶金等高耗能产业用电侧,构建一个有机的高效、低成本、可持续、可调控的网络,即构建我国产业能源互联体系,重塑经济结构,实现经济优化升级、成为实现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能源4.0产业能源互联高耗能产业    

国外工业互联安全产业布局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阳春,王海龙,李欲晓,陈磊,李幼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2期   页码 112-121 doi: 10.15302/J-SSCAE-2021.02.015

摘要:

工业互联安全产业是工业互联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一产业的布局已相对完善,我 国在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需求下,亟需科学优化工业互联安全产业布局。本文运用文献调研和情报 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判了工业互联安全产业的发展需求,围绕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协同发展、资本整合、联盟生 态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工业互联安全产业的布局现状研究建议,借鉴他国有益经 验、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统筹安全产业均衡发展;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健全安全标准体系,积极引领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对中小企业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

关键词: 工业互联安全,工业互联安全产业产业布局,均衡发展,自主创新    

互联能源系统的融合形态与技术

张勇军,李立浧,陈泽兴,徐敏,刘平,蔡泽祥,韩永霞,许爱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2期   页码 79-85 doi: 10.15302/J-SSCAE-2018.02.012

摘要:

基于互联技术和互联思维推进能源系统与信息网络的深度融合,构建多种能源优化互补、供需互动开放共享的能源系统和生态体系,是能源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基于互联技术发展的背景,阐述了互联能源系统融合的驱动力,探究了互联能源系统融合的基本形态,提出了互联能源系统融合的分阶段发展形态,即智能化、透明化、智慧化;最后,提出了互联能源系统融合的相关关键技术

关键词: 互联思维     互联技术     能源系统     融合    

能源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蔡泽祥,李立浧,刘平,徐敏,陈泽兴,张勇军,韩永霞,许爱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2期   页码 72-78 doi: 10.15302/J-SSCAE-2018.02.011

摘要:

能源大数据技术作为“互联+”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能源革命、促进能源转型以及刺激能源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以“互联+”智慧能源为背景,阐述了能源大数据技术的结构形态与关键特征;立足于大数据在我国新时代下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意义,探讨了能源大数据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重点讨论了目前实现能源大数据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力求助力我国能源大数据的建设与完善,推动“互联+”智慧能源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 能源大数据     互联+     智慧能源     信息通信设施     能源产业    

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互联 +”战略升级研究

何伟,张伟东,王超贤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4期   页码 10-17 doi: 10.15302/J-SSCAE-2020.04.002

摘要:

互联 +”行动计划推出5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呈现诸多新特征,这就要求深入研究构建转型新体系和探索转型新路径,谋划“互联 +”行动举措演进升级。本文遵循技术产业变革的客观规律,基于技术经济理论范式,着重分析了当前技术、应用和政策等层面数字化转型新态势和转型前沿实践探索。对此建议,在“互联 +”行动后续政策设计、国家“十四五”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发掘数字化要素潜力,推动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构建转型创新网络,升级“互联 +”政策保障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迈向更高发展水平。

关键词: 技术产业变革     数字化转型     互联+     产业升级    

泛能网——信息与能量耦合的能源互联

甘中学,朱晓军,王成,陈岳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9期   页码 98-104

摘要:

伴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探索未来能源发展的新出路。近年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能源互联的提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此发展趋势,各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互联驱动工业技术进步发展策略: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工业互联,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坚强智能电网,“互联+”。泛能网以系统能效理论为基础,形成能源网、物联网互联构成的三层立体网络,利用信息与能量的耦合和协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多品位能源的潜力,解决可再生能源融合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供能用能一体化带来的动态匹配问题,并实现了基于信息与能量耦合的协同优化控制,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能源互联

关键词: 泛能网;信息和能量耦合;能源互联;系统能效;有序化    

解析“工业互联”与“工业4.0”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延建林,孔德婧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7期   页码 141-140

摘要:

21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美国“工业互联”与德国“工业4.0”最为典型。“工业互联”与“工业4.0”引起了全球制造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模式和制造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工业互联     工业4.0     模式转变     《中国制造2025》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专题主编寄语

余贻鑫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7期   页码 717-718 doi: 10.1016/j.eng.2020.07.008

“一带一路”电力互联互通浅析

刘哲,高艺,王玉生,李隽,黄维和

《中国工程科学》 2019年 第21卷 第4期   页码 76-81 doi: 10.15302/J-SSCAE-2019.04.007

摘要: 能源电力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为更好地认识开展沿线国家能源电力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本文从环境和成本两个方面阐述了沿线国家清洁能源开发的资源优势,诠释了各国间电力互联互通的潜力。通过思维创新、模式变革、技术革新以及利益共享四个维度,分析了技术革命对“一带一路”电力互联互通的支撑作用。研究表明沿线国家能源电力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清洁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优势明显,为电力互联互通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国际能源电力合作中,应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以新能源、电网、信息等关键技术的变革支撑“一带一路”电力互联互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能源互联     清洁能源     电力互联互通     能源转型    

工业互联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及路径研究

王秋华,吴国华,魏东晓,苗功勋,徐艳飞,任一支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2期   页码 46-55 doi: 10.15302/J-SSCAE-2021.02.007

摘要:

工业互联安全是实现我国工业互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建设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我国工业互联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工业互联安全在产业政策、标准体系、产业结构、产业规模等方面的发展现状,研判了工业互联安全产业面临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构建新一代工业互联安全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注重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立足全局、统筹联动,坚持“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探索出适合我国工业互联安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 工业互联安全,产业生态体系,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自主可控    

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模式

王奖,张勇军,李立浧,李钦豪,苏洁莹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4期   页码 65-73 doi: 10.15302/J-SSCAE-2020.04.011

摘要: 园区能源互联注重清洁能源消纳,强调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其“源–网–荷–储–充”的协调技术是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关键,探索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模式具有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数据中心与园区能源互联的研究各自独立,技术之间缺乏相互结合。本文针对目前两者融合研究的领域空白,首先分析了数据中心与园区能源互联技术的结合点,探讨其在设备规划、直流配电、余热回收、多能调度、负荷管理以及储能调度6 方面的关键技术与融合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的基本建设架构,对商业与运营模式进行论证,并展望领域未来发展的重点。最后,针对我国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技术融合、试点实践、政策扶持及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保障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能源互联,数据中心,设备规划,运行优化,商业模式    

互联一样智能的电网 Article

刘艳丽, 余贻鑫, 高宁, 吴复立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7期   页码 778-788 doi: 10.1016/j.eng.2019.11.015

摘要: 为了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潜力,适应技术创新,培育新兴的产销者以及实现对纳米电网(nano-grid)、迷你电网(mini-grid)和微电网(micro-grid)的无缝衔接,电网需要像互联一样智能。互联建立在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分层架构上,它的智能分布在网络的各个层级上。本文分析了数据流和潮流之间的根本区别。当前电网的运营模式是由集中式的电网运营商负责维持电网中瞬时功率的平衡。基于这种新型运营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像互联一样智能的电网及其分层的网络结构和运营架构。

关键词: 分布式智能     电网     互联     可再生能源    

互联 +”现代农业的战略路径与对策建议

李瑾,马晨,赵春江,冯献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4期   页码 50-57 doi: 10.15302/J-SSCAE-2020.04.006

摘要:

互联 +” 现代农业是互联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实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下互联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本文基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分析,提出发展“互联 +”现代农业的必要性,结合对“互联 +”现代农业内涵的科学界定,分别从信息感知数字化、农机装备智能化、农业生产精准化、产后管理在线化、农技服务个性化5 个方面分析了“互联 +” 现代农业的新特征,从技术、产业、应用 3 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互联 +” 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研究认为,突破“互联 +” 现代农业应用的理论、方法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形成“互联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开展“互联 +”在农业生产;互联 +” 现代农业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驱动现代农业产业变革和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互联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产品供应链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融合发展初探

陶永,蒋昕昊,刘默,刘继红,赵罡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4期   页码 24-33 doi: 10.15302/J-SSCAE-2020.04.013

摘要: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的实质均为数据驱动的智能化,二者融合发展可为传统产业重点领域的新兴裂变和升级演进,芯片、基础软件、算法与机理模型等基础能力拓展提供关键的驱动力本文分析了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融合发展的宏观需求,梳理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阐述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凝练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在产业发展策略方面,建议大力发展新兴领域、布局关键支撑环节、逐步追赶传统部分;在重点发展方向方面,建议突破核心必争领域,抢抓新兴机遇领域,追平替代可控领域。构筑各类主体充分参与协同的产业生态,强化人才造血功能,加快技术突破向商业成功转变,支撑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并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     产业    智能装备     工业软件    

智能制造的技术与经济逻辑

郭朝晖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4期   页码 97-100 doi: 10.15302/J-SSCAE-2018.04.016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工业企业推进智能制造时面临的困惑,研究了促进相关技术深入应用的方法。通过调研和对比分析发现,企业的困惑本质上是技术的经济性差。推进技术应用的关键是提高技术经济性,而管理落后、质量要求低等问题,往往是制约技术经济性的普遍性原因。要解决技术经济性问题,需要在业务层面制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面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带动技术经济性。将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用于管理水平的提升、补上企业的短板,也能提高技术经济性。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     工业4.0     赛博空间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能源4.0:重塑经济结构——互联技术与智慧能源

顾为东

期刊论文

国外工业互联安全产业布局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阳春,王海龙,李欲晓,陈磊,李幼平

期刊论文

互联能源系统的融合形态与技术

张勇军,李立浧,陈泽兴,徐敏,刘平,蔡泽祥,韩永霞,许爱东

期刊论文

能源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蔡泽祥,李立浧,刘平,徐敏,陈泽兴,张勇军,韩永霞,许爱东

期刊论文

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互联 +”战略升级研究

何伟,张伟东,王超贤

期刊论文

泛能网——信息与能量耦合的能源互联

甘中学,朱晓军,王成,陈岳

期刊论文

解析“工业互联”与“工业4.0”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延建林,孔德婧

期刊论文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专题主编寄语

余贻鑫

期刊论文

“一带一路”电力互联互通浅析

刘哲,高艺,王玉生,李隽,黄维和

期刊论文

工业互联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及路径研究

王秋华,吴国华,魏东晓,苗功勋,徐艳飞,任一支

期刊论文

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模式

王奖,张勇军,李立浧,李钦豪,苏洁莹

期刊论文

互联一样智能的电网

刘艳丽, 余贻鑫, 高宁, 吴复立

期刊论文

互联 +”现代农业的战略路径与对策建议

李瑾,马晨,赵春江,冯献

期刊论文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融合发展初探

陶永,蒋昕昊,刘默,刘继红,赵罡

期刊论文

智能制造的技术与经济逻辑

郭朝晖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