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10

会议视频 9

会议信息 2

年份

2023 3

2022 3

2021 9

2020 1

2019 2

2018 4

2017 13

2016 6

2015 7

2014 2

2013 2

2012 8

2011 5

2010 9

2009 23

2008 6

2007 3

2006 1

2005 1

2004 2

展开 ︾

关键词

高速铁路 14

中国铁路“走出去” 5

创新 5

青藏高原 5

岩溶隧道 4

中国铁路 3

京沪高速铁路 3

京津城际铁路 3

发展 3

宜万铁路 3

桥梁 3

桥梁工程 3

“走出去” 2

中国高速铁路 2

多年冻土 2

客运专线 2

工程实践 2

铁路 2

铁路运输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感悟青藏铁路

余春红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11期   页码 92-94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施工关键技术

陈鹏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 第7卷 第7期   页码 27-33

摘要:

介绍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桩基的施工技术及严寒大温差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方案;讨论了耐久混凝土的应用及质量控制,耐久混凝土非结构性开裂情况、开裂原因及裂缝防治措施。

关键词: 多年冻土     钻孔桩     耐久混凝土     混凝土裂缝    

基于非参数检验的高原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常海娟,刘猛,庞丽萍,杨鹏 ,王浚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2期   页码 65-69

摘要:

用一年的时间随青藏铁路列车采集了2 882样本数据,随机抽取其中的1 693份,利用非参数检验及 相关分析的方法从统计学上对可能影响耐缺氧反应的因素做分析

关键词: 高原反应     影响因素     青藏铁路     非参数检验     个体抗缺氧能力    

岩石圈深部探测与青藏高原研究

赵文津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2期   页码 1-15

摘要: 可以为找矿预测、地震预报、能源开发及大陆动力学研究等多目标服务,是21世纪中国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是一项伟大的科学工程;美国、前苏联和中国此前均已作了大量工作,但是有待深化和进一步开展调查;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近些年来开展深部调查的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最新成果

关键词: 岩石圈     深部探测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工程设计

任国玉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页码 90-95

摘要:

最近半个世纪,青藏高原地面气候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地面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冬季、夜间和城镇区域气温上升尤其显著,多数地区降水量呈现不同程度增加预计未来青藏高原气候总体将继续趋向变暖,这可能对冰冻圈、河湖系统、陆地植被、农业自然条件、能源气候资源、交通和水利设施、城镇人居环境等产生明显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生态     环境     工程设计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敏感区”对我国灾害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监测

徐祥德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10期   页码 96-107

摘要: 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为灾害性天气上游关键区与气候信号敏感区的观点出发,提出高原及周边观测工程建网新思路与应用新技术方案,设计、构建了新一代气象综合观测预警长期监测系统,实现科学试验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上游关键敏感区     灾害天气     早期预警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工程及其应用

马耀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页码 28-34

摘要: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是“水—冰—气—生”多圈层体现最全,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到青藏高原本身的水圈与冰冻圈过程,改变青藏高原内部的生态系统与环境,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存条件,而且通过大气环流与水循环过程直接影响到东亚及周边国家的用水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护正确认识青藏高原复杂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规律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在各种不同的下垫面上建立多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站(点)。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过去的7年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其他相关单位一道正在整个青藏高原面上逐步建立“青藏高原观测研究平台”以研究该地区复杂地表的多圈层相互作用规律首先具体介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高原上已经建立的5个综合观测研究站,然后介绍利用各个站点观测资料分析得到的多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地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最后提出了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研究所面临的难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     观测结果    

青藏北块M≥7强震有序网络结构与汶川8级大震预测回顾

门可佩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82-88

摘要:

自1700年以来,青藏北块地区M≥7强震具有显著的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53~54 a,26~27 a,11~12 a与3~4 a等

关键词: 青藏北块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汶川大震     强震预测    

青藏高原及东缘新一代大气综合探测系统应用平台——中日合作JICA项目

张人禾,徐祥德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页码 102-112

摘要: justify;">2005年至2009年中日科学家合作执行了JICA(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项目,建立了包括GPS水汽观测、探空观测、自动气象站等组成的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大气的综合监测网,有效提升了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周边地区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和气象资料的采集能力,提高了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周边地区大气观测资料的数量和质量。JICA项目青藏高原大气综合监测网的建立,不仅在提高对高原及其东部灾害天气气候的认识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在高原及其东部灾害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的业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气象部门防灾减灾决策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综合监测     中日JICA项目    

西部铁路通道建设及政策措施

孙永福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6期   页码 18-24

摘要:

在分析西部铁路客货运输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了建设铁路运输通道的必要性。阐明了西部铁路网发展目标、铁路通道建设原则,以及区域通道、内部通道、国际通道等主要建设项目规划,并提出了加快西部铁路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关键词: 西部铁路     通道建设     运输能力     投融资改革     铁路运价    

铁路隧道建设理念和设计原则

王梦恕,张梅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12期   页码 4-8

摘要:

铁路隧道的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笔者在总结大量工程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隧道建设的基本理念:隧道必须建成遗产工程;隧道建设的理念和设计原则可指导今后铁路隧道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建设理念     设计原则    

轮轨技术是京沪高速铁路的必然选择——兼论日、德磁浮系统的现状

金履忠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7期   页码 22-27

摘要:

自1994年以来,多次专家论证均认为,建轮轨式京沪高速铁路是可行的。1999年有三位院士提出,中国不宜发展轮轨列车,而应大力发展磁悬浮列车。文章介绍了三位院士的基本观点。为什么世界上已有近10个国家和地区已建、在建或计划近期建设轮轨式高速铁路运营线,却至今还没有建设一条磁悬浮的运营线?特别是为什么连有长期试验研究经验的日本、德国国内,对发展磁悬浮系统还有不小的争议呢?笔者以为,要害在于磁浮系统的经济效益太差,技术也不完全成熟,这才是决定的因素;磁浮系统除速度比轮轨式较高之外,无论技术上、经济上,与民航及轮轨式高速铁路相比,几乎没有任何优越之处,因此称之为"建议:把磁浮系统应用于高速铁路,只宜做跟踪性、可行性研究,不宜花若干亿去建试验线,关键是要尽快批准轮轨式京沪高速铁路立项上马。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技术经济比较     轮轨铁路     磁浮技术    

神华重载铁路技术创新与实践

薛继连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8期   页码 43-49

摘要:

神华重载铁路工程立足于神华集团自身实际需求,致力于重载铁路成套技术研发,着重在重载铁路工程建设技术、重载运输技术、建设运营管理技术3个方面积极开展工程技术创新系列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神华集团尽快掌握重载铁路核心技术,而且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神华铁路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打造产、学、研联合体、推行科研项目工程化等手段开展重载铁路技术研究的新路子。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技术创新     实践体会    

加强我国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建设的思考

宋彩萍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9期   页码 78-80

摘要: justify;">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尤其是“三西”地区(即山西、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消费重心在东部和中南地区,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长期以来,煤炭一直是铁路运输的重点

关键词: 铁路     煤炭     运输通道建设    

中国铁路高速道岔技术研究

何华武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5期   页码 23-30

摘要:

高速道岔是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关键,其结构与状态对列车运行安全和运行品质具有重大影响。文章介绍了高速道岔设计参数和平面线形,扣件、岔枕、道岔转换系统等部件主要结构特征,高速道岔设计理论,相关技术条件及取得的创新成果,对于中国高速铁路道岔的进一步研制、试验验证及推广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速道岔     技术研究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感悟青藏铁路

余春红

期刊论文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施工关键技术

陈鹏

期刊论文

基于非参数检验的高原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常海娟,刘猛,庞丽萍,杨鹏 ,王浚

期刊论文

岩石圈深部探测与青藏高原研究

赵文津

期刊论文

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工程设计

任国玉

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敏感区”对我国灾害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监测

徐祥德

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工程及其应用

马耀明

期刊论文

青藏北块M≥7强震有序网络结构与汶川8级大震预测回顾

门可佩

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及东缘新一代大气综合探测系统应用平台——中日合作JICA项目

张人禾,徐祥德

期刊论文

西部铁路通道建设及政策措施

孙永福

期刊论文

铁路隧道建设理念和设计原则

王梦恕,张梅

期刊论文

轮轨技术是京沪高速铁路的必然选择——兼论日、德磁浮系统的现状

金履忠

期刊论文

神华重载铁路技术创新与实践

薛继连

期刊论文

加强我国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建设的思考

宋彩萍

期刊论文

中国铁路高速道岔技术研究

何华武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