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620

年份

2024 1

2023 56

2022 48

2021 33

2020 40

2019 27

2018 32

2017 37

2016 24

2015 16

2014 23

2013 18

2012 25

2011 20

2010 20

2009 13

2008 23

2007 24

2006 21

2005 29

展开 ︾

关键词

应用 16

人工智能 10

工业软件 5

神经网络 5

优化 4

卫星应用 4

微地震监测 4

机器学习 4

物联网 4

3D打印 3

GM(1 3

智能制造 3

气候变化 3

遗传算法 3

1)模型 2

DX桩 2

互联网+ 2

关键技术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E级超算下应用软件发展的挑战与趋势 None

Guang-wen YANG, Hao-huan FU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8年 第19卷 第10期   页码 1267-1272 doi: 10.1631/FITEE.1800459

摘要: 面对前所未有的超强计算能力与超大并行规模,如何设计和实现相匹配的应用软件,成为当前高性能计算软件发展的重要挑战。以中国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峰值计算能力12.5亿亿次)及其相关应用挑战和解决方案为出发点,根据我们目前的经验,讨论未来十年全球超级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方向,并提出未来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开发中将会遇到的潜在挑战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超级计算;百亿亿次;应用软件    

拟态防御技术结合软件多样化在软件安全产业中的应用

庞建民,张宇嘉,张铮、邬江兴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6期   页码 74-78 doi: 10.15302/J-SSCAE-2016.06.015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大量相同软件安装在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中,容易导致黑客利用软件的漏洞,攻击安装了该软件的所有计算机。传统的软件安全措施是依靠对漏洞进行修补,其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软件多样化技术可以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但其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漏洞带来的威胁。本文提出将拟态防御技术与软件多样化技术相结合应用软件安全产业,可以消除漏洞带来的威胁。

关键词: 软件多样化     拟态防御     软件安全产业    

智能数学模型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

白煜超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1期   页码 58-62

摘要:

概述了新经济时代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影响,提出了以智能数学为基础,应用智能模型方法解决现代物流中复杂问题的思路,并结合SWOT分析给出了应用实例。

关键词: 智能模型     供应链管理     SCM软件     SWOT    

智能化时代的软件开发:拥抱大模型的正确姿势 Perspective

彭鑫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3年 第24卷 第11期   页码 1513-1519 doi: 10.1631/FITEE.2300537

摘要: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技术对包括软件工程在内的很多领域都带来巨大冲击,也引发广泛焦虑。为在迷雾中看清一点方向,近期我们基于各种技术文献和实践分享以及我们自身的初步探索不断讨论和思考“大模型时代的软件工程”或者“大模型的软件开发能力”这一命题。由于到目前为止大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黑盒,并且大模型技术还在快速迭代和发展之中,同时目前看到的以及我们自己实践的基于大模型的软件开发案例还比较初步,因此本文的很多认识和思考不一定准确,未来还可能会随着技术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刷新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ChatGPT;软件工程;软件开发    

高端计算软件平台的研发

陈左宁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9期   页码 45-49

摘要:

高端计算软件平台是整机系统实现友善性、可用性和高效性的基本保障。随着计算处理规模愈来愈大,以及Peer-to-peer和Grid这类新型计算模式的出现,平台软件的设计面临新的挑战。首先,对高端计算软件平台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设计难题进行论述和分析;然后,介绍一个高端计算平台软件系统设计情况,并进行讨论。

关键词: 高端计算     大规模并行处理     操作系统     并行开发环境     并行应用环境    

软件数据智能分析:研究与应用 Editorial

张涛1,孙小兵2,郑子斌3,李戈4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2年 第23卷 第5期   页码 661-663 doi: 10.1631/FITEE.2230000

摘要: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software has been one of the primary driver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world. Human life depends on reliable software; therefore, the software production process (i.e., software design, development,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large amounts of software data (e.g., source code, bug reports, logs, and user reviews) are generated.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omplexity of software, how to use software data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software production has become a challenge for software developers and researchers.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researchers have us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 mi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technologies to implement a series of automated tool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ome important software engineering tasks, such as code search, code summarization, severity/priority prediction, bug localization, and program repair. However, thes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cannot deeply capture the semantic relations of contextual information and usually ignore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source code. Therefore, there is still room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tasks.The word “intelligent” means that we can use 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ies (e.g., deep learning) to design a series of “smart” automated tool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asks so that developers’ workloads are dramatically reduced.Currently, advancement has been achieved by a new generation of AI approaches, which are well suited to address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blems. We show two classical and popular 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tasks using “intelligent” analysis technology for software data as follows:1. Intelligent software developmentCode search and summarization can help developers develop quality software and improve efficiency. Code search is a frequent activity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that can help developers find suitable code snippets to complete software projects. Developers usually input the descriptions of these snippets as queries to achieve this purpose. However, it is extremely challenging to design a practically useful code search tool. The previous information retrieval based approaches ignored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gh-level descriptions expressed by natural language and low-level source code, which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code search. Different from information retrieval based methods, deep learning technologies can automatically learn feature representations and build mapp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puts and outputs. Therefore, the performance of code search is improved. Code summarization is the task of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natural language descriptions of source code, which can help developers understand and maintain software. In traditional automated code summarization work, researchers tend to use the summary template to extract keywords of source code, which ignores the grammar information of source code. At present, 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s),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s), transformers, and other deep learning networks are applied to the task of automated code summarization.2. Intelligent software maintenanceSeverity/Priority prediction can automatically recommend appropriate labels to help developers reduce the workload for labeling severity and priority levels, which are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bug reports. Severity shows the serious levels of the reported bugs, while priority indicates which bugs should be first fixed. The prediction task can help developers quickly assign the important bugs to appropriate developers for fixing them so that the efficiency of software maintenance is improved. Traditional approaches usually adopt machine learn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and naive Bayes (NB) to predict the severity/priority level. However, these approaches cannot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data imbalance, so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not perfect. Some deep learn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CNNs and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 (GCNs),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this problem and capture the contextual semantic information of bug reports so that 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is improved.In this context, we organize a special feature in the journal on intelligent analysis for software data. This special feature covers software architecture recovery, app review analysis, integration testing,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defect prediction, and method rename, as well as related applications. After a rigorous review process, six papers were selected.

流追踪: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低开销的时延测量和路径追踪方法 Article

硕 汪,娇 张,韬 黄,江 刘,韵洁 刘,F. Richard YU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7年 第18卷 第2期   页码 206-219 doi: 10.1631/FITEE.1601280

摘要: 为了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流量提供服务质量保障和差异化服务,负载均衡和多优先级队列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中。然而,由于这些工具并不被现有的OpenFlow交换机所支持,所以还不能够应用软件定义网络中。此外,traceroute和ping依靠主动发送探测包来探测路径。基于此发现,我们提出了一套新的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流追踪机制“FlowTrace”,利用它来追踪任意流量的转发路径以及测量数据流所经历的链路时延。该工具通过收集交换机的流表来计算流的转发路径。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网络检测;路径追踪    

利用软件定义网络结构提升未来无线通信网络性能的方法研究与展望 Review

Mingjie FENG,Shiwen MAO,Tao JIANG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6年 第17卷 第7期   页码 606-619 doi: 10.1631/FITEE.1500336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负载高速增长和各种应用的日益丰富,为提供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现有的网络结构已经变得相当复杂和多样,这给网络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软件定义网络的概念被提出,并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在软件定义网络结构中,网络控制域和数据传输域是分开的;所有的网络设备被抽象化,通过一个集中式的控制器来进行管理。通过使用软件定义网络的结构,网络管理变得灵活和高效,因此可以潜在地提升网络性能。为了充分利用软件定义网络的优势,最近又提出了软件定义无线网络结构。本文首先分析在不同无线网络中软件定义网络结构的应用。然后讨论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结构的无线网络中使性能提升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最后,提出一些关于软件定义无线网络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结构;软件定义无线网络;OpenFlow;性能提升    

可编程软件定义网络的新架构与安全技术:综述 None

Shen WANG, Jun WU, Wu YANG, Long-hua GUO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8年 第19卷 第12期   页码 1500-1521 doi: 10.1631/FITEE.1800575

摘要: 随着网络规模快速发展,应用程序和服务日益丰富,底层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承载功能被不断扩展。为提升网络动态架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网络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解耦是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目前,软件定义网络(SDN)是新兴网络领域最热门、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在SDN中,通过在专有设备部署高级别策略指导网络设备数据转发,减少网络设备复杂功能。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SDN);安全;可编程    

人工智能独立医用软件监管研究

张建楠,李莹莹,周佳卉,朱烨琳,李兰娟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1期   页码 198-204 doi: 10.15302/J-SSCAE-2022.01.021

摘要: 人工智能(AI)独立医用软件是人工智能时代赋能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产物。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独有的黑盒算法及自主学习能力引起了巨大的监管挑战。AI 独立医用软件的监管需要与时俱进,为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智能医疗软件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风险影响,我们亟待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监管应对方案。对此,本文从AI 技术特征监管应对出发,针对算法变更管理、质量控制、安全追溯等监管上存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梳理了国内外AI 独立医用软件相关监管制度和支撑资源的现状。分析总结了我国AI 独立医用软件监管在制度层面、支撑资源层面仍面临的一些问题与挑战,并针对上市后监管短板提出了措施建议:系统完善AI 独立医用软件监管制度,深化AI 独立医用软件监管支撑体系。以期能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AI 独立医用软件科学监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独立医用软件,人工智能,监管科学    

工业软件一体化与标识解析路径研究

王昭洋,池程,许继平,龚向南,姜露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2期   页码 96-105 doi: 10.15302/J-SSCAE-2022.02.011

摘要: ,助力工业软件的深度集成与融合。本文针对我国工业软件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数据孤岛、业务孤岛现状,从产品设计生产、质量信息追溯、企业“业财融合”等角度分析了工业软件一体化的应用需求;通过剖析工业软件一体化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总结了工业软件在市场占有率、使用成本、系统协调联动,高端制造应用、核心技术竞争、信息安全风险、生态体系建设等软件全套采购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物理网关、接口平台、云组件技术等重点方向,提出了工业软件一体化与标识解析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涵盖工业软件一体化集成的技术架构、标识解析技术路径、数据管理方式、核心功能等要素。研究建议,从行业驱动、企业思想、人才支撑等角度着手,努力推动标识解析体系与工业软件对接,更好促进工业软件的互联互通。

关键词: 工业软件     标识解析     信息孤岛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设计类工业软件发展策略研究

高亮 ,李培根 ,黄培 ,杨震 ,高杰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2期   页码 254-262 doi: 10.15302/J-SSCAE-2023.07.017

摘要:

数字化设计类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第一步”、工业软件的“中流砥柱”,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前沿差本文论述了数字化设计类工业软件的重要价值,整理了国内外工 业软件的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相关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炼了数字化设计类工业软件领域的重点突破方向,涵盖结构计 算机辅助设计 / 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与优化软件无缝集成、几何特征驱动设计 / 分析 / 优化的一体化软件、多体 / 多态 / 多物 理场耦合的仿真计算与分析、工业软件的云端化和用户可定制化、算法策略支撑的计算机异构并行。研究建议,梳理细分领 域、精准制定行业扶持政策,促进软件企业优势互补、制定国内统一标准,给予定向扶持、拓展中小型企业客户市场,完善 人才培育机制、聚集高端研发人才,深化基础研究、发挥国内创新市场优势,以此促进我国数字化设计类工业软件产业的稳

关键词: 工业软件;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产业瓶颈;突破方向    

计算系统多级抗衰技术研究

游静,徐建,李千目,刘凤玉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2期   页码 36-37

摘要:

为了对抗软件老化,提出一种细粒度的、事前的、主动的多级软件抗衰技术。通过分析系统资源的 占用和损耗情况,判定系统性能的衰退规律,并据此制定了基于时间的多级软件抗衰策略和基于检测的多级软 件抗衰策略,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对两种策略进行形式化描述,最后通过Web服务案例说明策略的制定过程实验表明,较之单一系统级软件抗衰,多级抗衰策略可以进一步缩短MTTR,提供更高的系统可 用性,同时将抗衰成本降到更低。

关键词: 软件抗衰     软件老化     系统可靠性     系统可用性     自动机    

自恢复容错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郭成昊,刘凤玉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10期   页码 75-79

摘要: 综合考虑容错系统中的硬件故障和老化现象,提出了将传统的冗余技术和软件抗衰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并给出了该系统的非马尔可夫随机Petri网模型,随之对基于该模型的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 容错系统     软件抗衰     软件老化     冗余策略     非马尔可夫随机Petri网    

军事工程物联网:概念模型、支撑技术与领域应用

杨启亮,邢建春,王 平,王双庆,谢立强,王荣浩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5期   页码 95-105

摘要: 分析了其内涵,建立了军事工程物联网的概念模型;结合军事工程物联网研究所面临的技术挑战,阐述了笔者在军事工程感知技术、军事工程特殊空间的网络传输技术、军事工程多模式大数据资源管理与挖掘技术、面向军事工程物联网的软件范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最后讨论了军事工程物联网在军港工程岸基保障中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军事工程     物联网     工程感知     数据挖掘     软件技术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E级超算下应用软件发展的挑战与趋势

Guang-wen YANG, Hao-huan FU

期刊论文

拟态防御技术结合软件多样化在软件安全产业中的应用

庞建民,张宇嘉,张铮、邬江兴

期刊论文

智能数学模型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

白煜超

期刊论文

智能化时代的软件开发:拥抱大模型的正确姿势

彭鑫

期刊论文

高端计算软件平台的研发

陈左宁

期刊论文

软件数据智能分析:研究与应用

张涛1,孙小兵2,郑子斌3,李戈4

期刊论文

流追踪: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低开销的时延测量和路径追踪方法

硕 汪,娇 张,韬 黄,江 刘,韵洁 刘,F. Richard YU

期刊论文

利用软件定义网络结构提升未来无线通信网络性能的方法研究与展望

Mingjie FENG,Shiwen MAO,Tao JIANG

期刊论文

可编程软件定义网络的新架构与安全技术:综述

Shen WANG, Jun WU, Wu YANG, Long-hua GUO

期刊论文

人工智能独立医用软件监管研究

张建楠,李莹莹,周佳卉,朱烨琳,李兰娟

期刊论文

工业软件一体化与标识解析路径研究

王昭洋,池程,许继平,龚向南,姜露

期刊论文

数字化设计类工业软件发展策略研究

高亮 ,李培根 ,黄培 ,杨震 ,高杰

期刊论文

计算系统多级抗衰技术研究

游静,徐建,李千目,刘凤玉

期刊论文

自恢复容错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郭成昊,刘凤玉

期刊论文

军事工程物联网:概念模型、支撑技术与领域应用

杨启亮,邢建春,王 平,王双庆,谢立强,王荣浩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