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在市场需求、科技 进步和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持续高速发 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提升国民营养与健康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 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主要养殖产 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但面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 生态压力加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等诸多挑战,如 何实现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必须面对 并解决的一大难题。

为此,中国工程院在《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 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又于 2014 年启动《养殖业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重点咨 询项目,拟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 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构想和重大建议。

《二、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和“十三五”趋 势分析》

二、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和“十三五”趋 势分析

《(一)养殖业已成为现代农业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养殖业已成为现代农业重要的支柱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 年我国养殖业产值 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 38.4 %,比 1978 年 提高了 21.8 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业产值占农、林、 牧、渔业总产值的 28.3 %,水产业产值占 10.1 %; 1978—2013 年我国动物源食品总产量年均增长率达 7.6 %,高于粮食总产量的 2 %。据预测,我国养殖 业产值将超越种植业,成为农业中的第一大产业; 在养殖业的发展引领下,饲料粮消费量将超过口粮, 种植业结构将发生重大的调整,饲料与养殖产品加 工业等相关产业将迅猛发展,动物生物种业等新兴 产业也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养 殖业将成为农业中的战略主导产业 [1]

《(二)养殖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

(二)养殖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 高,我国居民食物消费趋势呈现重大变化:一是 以植物源食品消费为主向动物和植物源食品均衡消 费转变。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14— 2020 年 )》和中国工程院“国家食物安全可持续发 展”咨询项目组预测,我国居民人均口粮消费量 从 2000 年的 206 kg,下降到 2013 年的 166 kg,预 计到 2020 年将下降至 145 kg;而肉、蛋、奶和水 产品等动物源食品消费量从 2000 年的 92 kg,增 加至 2013 年的 147 kg,预计到 2020 年将增加到 180 kg 以上。二是优质动物源食品消费比重持续 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奶类和水产品占 动物源食品消费比重分别从 1980 年的 5.9 % 和 19.4 % 增至 2013 年的 22.2 % 和 23.4 %,牛羊肉在 肉类中的比重从 1980 年的 5.6 % 上升到 2013 年的 13.4 %。

《(三)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三)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饲料、牧草和动物品种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资源,但是我国养殖业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 第一,饲料粮进口量持续增加。据国家海关总署统 计,2014 年我国进口大豆 7.14×107 t,比 2010 年 增 加 30.3 %,进口谷物 1.951×107 t, 比 2010 年 增加 225 %。预计到 2020 年我国饲料用粮将达到 2.3×108 t 以上,超过口粮消费量,饲料粮安全将成 为我国粮食安全最为突出的问题 [1]。第二,优质牧 草资源缺口巨大。目前,我国草原退化趋势尚未得 到有效遏制,90 % 以上的草原呈现不同程度的退 化;根据中国工程院“中国草地生态保障与食品安 全”项目组数据,我国人工栽培草地面积偏少,仅 占草原总面积的 3 %,而新西兰占到 69 %,澳大 利亚占到 58 %,北欧和西欧占到 50 %,美国也占 到 13 %;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优质 牧草资源短缺局面将更加严峻,根据国家海关总 署统计, 2010 年我国进口干草 2.2×105 t,2014 年 增至 1.008×106 t,未来进口量将进一步扩大。第 三,动物优良品种仍然依赖进口。我国是世界上最 大的动物种业市场,国外动物良种在我国种用动物 生产中仍处于支配地位。如进口种猪占我国原种猪 市场 80 % 以上,进口白羽肉鸡品种占肉鸡原种的 70 % 以上,进口樱桃谷鸭占据我国种鸭市场份额 的 80 %[2]。同时,由于我国动物品种持续选育工作 仍显不足,导致畜禽生产性能普遍低于国际水平, 造成饲料牧草资源极大的浪费,也加大了环境污染 治理难度和疾病防控风险。

《(四)环境制约日益加剧》

(四)环境制约日益加剧

随着我国养殖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畜禽水产养 殖总量及养殖废弃物短时间内仍将持续增加。根据2013 年《环境统计年报》数据,2013 年我国养殖 业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达 1.12×107 t,占全 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 48 %,超过工业污染。环 境污染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养殖业污染防治缺乏顶层 设计,养殖者因成本过高对环境保护重视不足,规 模化养殖设施设计技术落后,配套污染处理设施工 程建设不合理以及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落后等。

《(五)国际竞争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加剧》

(五)国际竞争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加剧

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冲击加剧等因素影响,我 国一些主要养殖产业相继出现剧烈波动,严重威胁 我国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如 2013 年 8 月以来,我国鲜奶收购价受新西兰奶粉供应影响, 出现“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导致奶农倒奶杀牛 事件屡屡发生,极大地冲击了我国奶牛业的根基。 随着中澳自贸区协定的签署,以及欧盟放开牛奶生 产配额,我国奶牛业、肉牛业和肉羊业等产业正在 面临更剧烈的冲击,其他养殖业也将面临同样的问 题。历史经验表明,养殖业属于资源消耗大、污染 治理难度高的产业,并面临疫病传播的风险,而我 国养殖产品需求巨大,过度依靠国际市场保障我国 养殖产品有效供给的做法既不现实,也不明智。

《(六)养殖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亟需加强》

(六)养殖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亟需加强

在需求刚性增长、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加 重、生态趋于失衡等多重压力下,我国养殖业必须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的转 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养殖业科技创新 还存在科技投入强度长期偏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相对滞后,自主创新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导致自 主创新能力明显偏弱,同时,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极 不完善,如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自主养殖装备产业, 也缺少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养殖装备成套技术。因 此,应加紧研究部署,将加强养殖业科技创新摆在 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对养殖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 度,大幅提升我国养殖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我 国农业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养殖业“十三五”发展战略构想》

三、养殖业“十三五”发展战略构想

《(一)战略目标 》

(一)战略目标

“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养殖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适度 规模成为市场主体,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资源利用 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养殖产品供需基本平衡;养 殖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基本完善,科技进步贡 献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体 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养殖污染防治体系趋于完 善;养殖业将继续向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和资 源节约型转变,养殖业在农业中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自给为主,安全优质原则。坚持猪肉、 蛋类等战略产品完全自给,适度进口奶类、牛羊肉 等产品,积极拓展水产品和蚕、蜂等特种养殖产品 的出口渠道;加快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 强对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等各环节的全程 质量安全控制。

2. 坚持种养平衡,适度规模原则。兼顾自然资 源禀赋、环境承受能力和产业现实基础等因素,打 造和壮大养殖业优势区域;鼓励适度规模经营,限 制超大规模养殖;鼓励和支持种养结合及废弃物高 效利用,形成各具特色的养殖业循环经济模式。

3. 坚持市场驱动,政策引领原则。继续深化市 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作用,有效利用市场杠杆,强化监测预警和信息引 导,逐步加强产业宏观调控能力;同时强化政府在 科研投入、污染防治、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等 方面的主导地位,充分利用政策手段,助推养殖业 的可持续发展。

《(三)战略重点》

(三)战略重点

1. 推进适度规模化。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禀 赋和环境承受能力为基础,制定和实施土地、金融 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促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壮大, 积极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在推进适度规模化中的重要 作用,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产加销专业合作组织、 规模养殖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

2. 加快养殖科技创新。继续加大国家公益性养 殖科技创新投入,改革资金运行机制,提高资金拨 付效率和利用效率;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养殖科技创新,培育企业成为 养殖科技创新的主体;以养殖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为 主体,建立完善的、先进的养殖科技推广体系。

3. 强化饲料资源保障。在保障口粮供给的前提 下,扩大饲用粮食作物和人工牧草的种植面积,同 时充分利用非主粮种植区域,提高饲料粮及牧草的 生产能力;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拓展饲料的进口 渠道,加强对玉米及玉米酒糟进口的监测预警,控 制进口的节奏,防止过量进口对国内产业和市场造 成损害;加强我国玉米、豆粕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4. 加强养殖污染防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奖惩相结合,以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养殖户建立污 染防治设施和开展污染防治,对污染治理不力的行 为加大惩罚力度;以农牧结合为重点,因地制宜地 推广以农、林、牧、渔相结合的复合产业生态养殖; 开展区域养殖业环境承载力评价,控制区域内养殖 的规模;在养殖重点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建立环境 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养殖业污染监测网络; 以“变废为宝”为宗旨,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 能源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实现养殖废 弃物的综合利用。

5. 强化重大疫病防控。以奖代惩,完善和改革 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疫病报告、风险分析等制度;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完善扑杀补贴机制;加快落 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 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消灭危害严重的 2~3 种重大 动物疫病,控制或区域净化 7 种以上一类重大动物 疫病,控制 3 种以上重要人兽共患病,有效防范非 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完善检疫监管措施,提高 活畜禽市场准入健康标准,降低动物及其产品长距 离调运的风险;推行无规定疫病区、生物安全隔离 区建设,推行无疫苗、无抗生素的健康养殖示范生产。

6. 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制定以动物源食品 安全为主体的专门化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和惩 罚力度;建立责权明确、高度协调的监督管理体制; 加强动物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控制、监 测与检测和溯源跟踪等技术的研究,建立和完善动 物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安全标准体系、安全 监测体系及认证认可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 权威、高效的动物源食品安全全程综合控制体系。

《四、促进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政策 建议》

四、促进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政策 建议

《(一)以养殖业为主导引领我国农业现代化》

(一)以养殖业为主导引领我国农业现代化

1. 明确养殖业在农业现代化中的战略主导地 位。改变一直以来以种植业为核心统领“三农”工 作的传统观念,在制定中央各项农业政策时,应以 种植业为基础,以养殖业为主导,统筹规划养殖业 与种植业的协调发展,种植业围绕养殖业发展进行 结构调整;调整“以粮为纲”的传统思想,制订和 执行国家食物安全战略,提升动物源食品在食物安 全中的战略地位;加大国家对养殖业政策和资金上 的公益性支持,通过强化和完善高效、有力的监管 机制,加强财政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以养殖业 的现代化引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农 业加速发展的新局面。

2. 以养殖业为核心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 先,综合考虑食物安全保障和养殖业发展的战略需 求,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统筹规划种 植业与养殖业在全国及局部优势地区的协调布局, 通过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适当扩大优质 饲料用粮、牧草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其总产量, 使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其次,将 农业发展重心从种植业为主逐步转向种植业、养殖 业、加工业等产业并重,以先进的工业模式来从事 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

3. 尽快出台以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的中央文件。为了加快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应尽快 出台以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指导性 文件,包括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发文等形式, 进一步突出养殖业在现代农业中的战略主导地位, 重点提出保障养殖产品有效供给和动物源食品安 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 动物种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养 殖产品加工业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养 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二)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我国食物安全》

(二)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我国食物安全

(1) 合理有序地进口国际产品,维护国内产业 的稳定。加强养殖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和完善 国家级养殖业公共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和中央数据库 系统,进一步完善养殖生产和消费监测预报网络, 强化对养殖户与消费者的引导,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根据国内市场的情况,提前制订养殖产品进出口策 略,控制动物源产品的进口数量和节奏,防止大量 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剧烈冲击,维护国内产业稳定 发展;加大打击畜产品和水产品的走私力度,加强 进口产品的质量、疫情监测,防止劣质产品和动物疫病进入国门,保障进口动物源产品的质量安全。

(2) 积极实施优势动物源产品“走出去”战略, 提升国际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培育和支持一批外向型养殖企业,加强质量建设和 品牌建设,树立优质安全的国际形象;加强我国养 殖业相关标准制订,实现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 际规则、标准制订,提高我国在养殖国际标准的话 语权;继续保持水产品、蚕丝等优势动物源产品出 口优势,同时积极拓展其他优势动物源产品的国际 市场,让我国动物源产品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 大幅提升我国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尽快实施一批养殖科技领域重点研发计划》

(三)尽快实施一批养殖科技领域重点研发计划

针对我国养殖业面临资源短缺、污染防治、疫 病防控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在“十三五” 期间加大养殖科技投入,加快启动和实施“主要养 殖动物品种改良与高效繁殖”“动物营养代谢与饲 料安全高效利用”“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 控和净化研究”“环境友好型水产健康养殖新模式 研发与示范”“动物源食品加工和质量安全控制技 术”和“现代设施养殖工程装备创制”等一批养殖 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以加强养殖业科技创新,支撑 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