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前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从战略 高度对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指出要 “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的政治决策,“建设海洋 强国”成为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 2013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中国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 赢方式,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2]。这是一条史 无前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海洋强国之路,是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的。2015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具体 部署,要求“要编制实施海洋战略规划,……向海 洋强国的目标迈进” [3]。海洋强国建设已从战略口 号转向实际行动。

《二、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符合世界潮流和时 代发展要求的》

二、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符合世界潮流和时 代发展要求的

21 世纪的海洋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联系纽带,成为各国展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 响力的新舞台。从战略高度关注海洋,综合规划海 洋事业的发展,已是当今各沿海国家的共识,世界 许多沿海国家不断调整和制定其海洋战略和政策, 以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2014 年,日本政府举行内 阁会议,批准了《防卫白皮书》[4]。这份白皮书汇 总了安倍晋三上台后通过的一系列安全保障政策和 防卫体制调整,确认了日本今后防卫政策和方向的 重大转变。该书中在东海问题、南海问题等方面对 中国无端指责,蓄意渲染中国威胁,为其调整军事 安全政策、扩充军备制造借口。

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在海洋上 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理应分享人类共同的海洋财 富。我国经济已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国 家发展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中 国的安全与发展需要走向海洋,拥有强大的海洋综 合实力才能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海洋事业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就。当前,正面临着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机 遇期。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 客观分析国情和海情,统筹谋划全局,作出了建设 海洋强国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 于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意义。

《三、海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海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着眼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 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 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五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5]。中国既是陆 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海岸线漫长、主张管辖海 域辽阔,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陆海兼备的地 理特征决定了海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作用,国 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海洋提供资源和安全保 障。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权益的维护,海洋安全 的保障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 战略任务,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海洋大国,海岸线漫长,管辖海域辽 阔。依托海洋,沿海地区以 14 % 的土地和 40 % 的 人口,创造了 60 % 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 全国 90 % 的对外贸易,保障了 70 % 的资源进口。 据初步核算,2013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 5.4 万亿 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5 %。 2015 年海洋生产总值近 6.5 万亿元,按可比价同比 增速约为 7 %[6]。我国的对外贸易 90 % 的运输量是 通过海上完成的,对于一个外向型经济国家,海洋 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国 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更重要的促进作用。 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在海洋事业发展中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体现。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坚持生态优先、 实现人海和谐共生;外部条件在于统筹国际国内形 势新变化,具备全球化海洋战略视野。随着我国小 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 保护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由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引发 的环境、民生等各种问题也将集中显现,保障海洋 发展稳定、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和两难局 面更加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 复杂性、紧迫性更加凸显。

海洋权益的维护涉及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根 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是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其中,领海是水体 覆盖的宝贵国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正在向国土 化方向发展。海洋划界争端、海洋资源争端、深海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深海生物资源利用的竞争十 分激烈,争夺海洋的力量由单纯的武装力量发展到政治外交力量、经济开发能力和海洋科技与军事实 力相结合的综合海上力量。中国拥有约 300 万平方 千米管辖海域,这是宝贵的生产生活空间;中国是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应该更多地开发利用公海和 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在全球海洋的战略利益亟 待维护和拓展。 海洋文化建设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中 的重要任务之一。海洋文化对中华文明具有深刻影 响,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中华 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海洋文化在拓展民族生存空 间、提升文化自觉水平和提高国民海洋意识上发挥 巨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必须增强海洋软 实力,构建一个适应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能够超越不同利益群体、凝聚和平衡不同力量、具 有感召力和认同感的海洋文明核心价值观。

《四、探索构建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理论与发展 模式》

四、探索构建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理论与发展 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 性实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全面 经略海洋,探讨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战略理 论体系,成为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项 重大战略课题。

《(一)深刻理解“海洋强国”的丰富内涵》

(一)深刻理解“海洋强国”的丰富内涵

“海洋强国”既是指凭借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 来发展海上综合力量,又是指通过走向海洋、利用 海洋来实现国家富强,两者互为因果。从海洋中获 得更多的国家利益是世界各国海洋战略的最终目 标,中国的安全与发展需要走向海洋,实现中华民 族复兴需要走向海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各个 国家因其制度相异而选择不同的海洋强国之路。美 国等西方国家多以马汉的《海权论》为理论基础, 以取得制海权来成就霸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会走历史上大国殖民掠夺的 老路,因为那是一条既不符合时代潮流,也不符合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强权道路。我们是一个爱好 和平的国家,拥有和谐文化的优良传统,确立了建 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与和平发展的大政方针。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着眼于世情、国情、海情,树立 走向海洋强国富民的战略意志,坚持和谐海洋观, 创立和平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模式。中国特色海洋强 国之路就是坚持和谐海洋,互利共生、永续发展的 新道路,就是要专注于自身的发展,以发展海洋经 济和确保海防安全为中心任务,坚持和平走向海洋, 促进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环境、海上力量全 面发展。

《(二)构建“和谐海洋”的理论体系》

(二)构建“和谐海洋”的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 富的“和谐”思想,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 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协和”而非“征服”, 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 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协和万邦”思想在当代的重要发 展,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和谐世 界是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建设和谐海 洋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世界和 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兼爱宽容的精神内涵应发 扬光大,不断推进民族间、国家间的和谐共处。中 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实现和谐海洋,为创造一个和平、和谐、稳定、发展、 繁荣的 21 世纪而奋斗。

《(三)创立和平走向海洋的发展模式》

(三)创立和平走向海洋的发展模式

当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不可能再走 以强权或武力谋求海洋霸权的道路。经济全球化使 各国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海 洋争端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2011 年《中 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要坚持和平 发展道路,要打破“国强必霸”发展模式。2012 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和平发展 做出进一步的阐述,“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 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 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可以看出,“和平发展”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意志, 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2013 年 4 月,我 国政府发布了《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该 国防白皮书开篇明意,“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 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和战略抉择”,这为创设和平 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新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平发展方针政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 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平衡发展、人海和谐,合作 共赢四项基本原则,精心寻求与世界海洋国家的利 益交汇点,努力破解冲突和遏制,谋求公平合理的 海洋利益,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 洋生态健康,海洋安全稳定、海洋管控有力的新型 的“强而不霸”的海洋强国 [7]

《五、坚定不移推进新型海洋强国建设》

五、坚定不移推进新型海洋强国建设

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是维护 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 拓展国家战略利益、维护公平合理的世界海洋秩序 的现实需求。2015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 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 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基于对海洋在国家社会经济 发展中重大战略意义的清醒认识,会议公报明确提 出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 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为“十三五” 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全面落实建设海洋强国 战略任务指明了方向 [8]

《(一)把握海洋强国基本特征》

(一)把握海洋强国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应是能够切实维护国家 主权和海洋权益,最终实现走向海洋、强国富民的 战略目标。首先,中国海洋强国建设与世界发展密 切相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中国国家利益 与人类共同利益辩证统一起来,既利用和平的国际 环境发展自己,又以中国的强大促进世界和平和实 现人类公平。其次,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以保障国家 海上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基本目标,既体现“和谐”, 更强调“发展”,要推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 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均衡发展。再次,建设海洋 强国必须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 当权益。实现和谐海洋决不能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为代价,国家的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是不能让步的。

《(二)坚持互利合作共赢原则》

(二)坚持互利合作共赢原则

做为正在蓬勃发展的海洋大国,中国建设海洋 强国,不可避免会与其他海洋国家发生矛盾和竞争, 但与此同时,在海洋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环 境等方面,也会与其他海洋国家有许多利益汇合点, 应坚持和平、发展与合作原则,精心寻求利益汇合 点,构建利益共同体,管理和控制危机,走和平建 设海洋强国、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之路。

为此,一是应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原则, 全方位开展国际海洋合作。海洋具有连通性和流动 性,任何一项海洋事务都可能涉及多个国家。极地、 公海和国际海底资源的开发利用,海盗、走私、海 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等的解决,都需要各 国携手合作共同面对。二要积极参与构建公平合理 的国际海洋秩序,中国倡导在多边框架下解决全球 性海洋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治理,共守国际海 洋秩序。三要携手共同维护海洋生态健康。海洋是 人类共同的蓝色家园,当前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 益严重,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加以解决。海洋环境与 生态健康问题是各国的共同使命和责任,也是我国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在推进海洋生态文 明建设进程中,将不断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创 造海洋和谐的生态环境 [7]

《(三)落实依海强国富民任务》

(三)落实依海强国富民任务

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强劲,海洋生态 环境优美,海防力量强大是海洋强国的基本标志。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海洋强国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实现 依海强国富民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海洋事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 遇,按照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构想, 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根据习近平 总书记提出的指导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海洋工作发 展方向的“着力推动”和“四个转变”的具体要求, 从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科 学技术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部署任务。

一要以经济为基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要确立陆地与海洋统筹协调、整体发展的战略思路, 把“陆海统筹”的思想和原则贯彻到海洋资源开发 利用的各项工作中来,提高我们对海洋的认知能力、 开发能力、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综合协调和正确 处理沿海陆域和海域空间开发关系,统一筹划我国 海洋与沿海陆域两大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生态安全和区域政策。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海 洋主体功能区,努力推动海洋经济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要以管理为手段,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继续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构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网络,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共生。坚持开发和保护并举,加 大海洋环境治理力度、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开 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构建自然海岸线良好格局。 推动形成蓝色海洋绿色发展方式,坚决遏制海洋生 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人民群众更多的享受碧海 蓝天和优质海产品,以美丽海洋为美丽中国建设增 光添彩。

三要以科技为先导,努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 海洋高新技术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要在深 海探测、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领域部署一 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军民融 合发展。要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海洋事 业发展的科技瓶颈,推动海洋经济为国民经济保持 中高速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四要以海上力量为保障,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2015 年 7 月 1 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指 出“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采取一切必 要的防卫和管控措施,保卫领陆、内水、领海和领 空安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要坚持 军民融合兼顾的原则,提高海洋综合实力,包括硬 实力和软实力。要继续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方针,坚决维护家国海洋权益 [10]

《六、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

六、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国家和平发展与保障国家 海上安全的过程和手段,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战略 任务。海洋综合实力是决定海洋强国目标能否实现 的关键因素,必须牢固树立战略机遇意识,不断加 强海洋综合力量建设。

《(一)健全和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一)健全和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有法律保障,必须理顺现 有海洋法律关系,弥补重要制度的缺失,健全和完 善与建设海洋强国配套的法律体系。应借鉴我国周 边的日本、越南等国相继出台的综合性海洋基本立 法,明确海洋基本政策,统领国家海洋事务。一是 建议尽快研究制订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 本法》。海洋基本法实质上是把党的政策和国家战 略法律化,是以法律的形式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 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以及 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任务明确和固定下来;二是制 订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规划。组织力量制订和实施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规划,由党中央做出政治决策, 动员全国力量,全面部署,开展海洋强国建设 [9]

《(二)加强改革和组织实施》

(二)加强改革和组织实施

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对海洋事务的领 导、协调和综合管理经验,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体制改革, 在国家海洋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推进机制创新, 从政策制定、规划运筹、战略实施等方面综合施策, 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把海洋强国建设的各项任务落 实到位。国务院各部门及沿海各省市在编制规划时, 要做好中央和地方各项规划的统筹和衔接。同时, 应从财政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等方面制订配 套政策和措施,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 保障和物质支持。

《(三)打造发展“硬实力”》

(三)打造发展“硬实力”

选择走向海洋的国家战略,其先决条件是强大 的海上力量,其中海军、海警、海洋商船队、海洋 渔船队、海洋科研船队是主要的海上物质力量,核 心是海军。要建设攻防兼备的强大海军,完善相关 制度,促进军警结合、军民兼容的现代化海上军事 力量建设。根据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要求,制订 专门的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快建设高效能国 家海洋船队,并有能力承运国外海运货物。要加强 渔业船队、科研船队建设,提高以船舶获取海洋利 益的能力。同时,要建设现代化的海警力量,提升 装备水平,尽快将中国海警建设成一支快速高效、 行动有力、保障到位的海上综合执法力量。管护海 上边界,防范打击海上走私、偷渡、贩毒等违法犯 罪活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海上安全和治安秩序, 负责海上重要目标的安全警卫,处置海上突发事件。

《(四)提升海洋“软实力”》

(四)提升海洋“软实力”

建立健全海洋文化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法规, 将海洋列为中央宣传工作的重要议题,开展全民族海洋意识培养工程。一要强化海洋知识教育,包括 中小学的海洋基础知识教育,大学海洋专业教育以 及海洋从业人员的海洋知识普及教育与培训;二要 强化舆论宣传,包括海洋部门向上级领导和综合部 门宣传、向地方政府宣传、向新闻媒体宣传等,这 是国家把海洋问题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关键,新闻媒 体要重视多角度宣传海洋,努力引导公众形成正确 的海洋观,争取逐步发展成为全民族意识;三要加 强海洋外宣工作,多角度宣传我国和平建设海洋强 国的方针政策,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