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了2007年中国在能源与环境、航天航空、信息产业、制造业、科学仪器和实验装置等工程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展望了未来工程科技的几大发展趋势。
概述了对核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方向的认识,包括核技术与能源、核技术与医疗卫生、核分析技术、核辐射技术、宇航与航海核动力等5个方面,讨论了它们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概括了核科学技术发展的三部曲及发展前景。
核辐射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辐射技术对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和加工已成为一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综述了辐射技术在材料的改性和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该单位在采用反应堆辐照技术研制碳化硅(SiC)陶瓷纤维、辐射交联法制备三元乙丙橡胶(EPDM)密封材料、辐射接枝合成偕胺肟型螯合树脂等方面开展的工作。
论述了秦山二期核电工程主要的自主创新内容,包括新的堆芯设计,为此进行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以及为新堆所作的流致振动试验、分析和堆上实测;针对二环路的安全系统的改进及相应的安全分析,以提高其安全冗余度;根据二环路的特点对核电站的参数及其配套的设备设计进行了优化,使得核电站的出力达到最大;主厂房和常规岛厂房根据二环路及厂址的特点进行了创新。自主研制了控制棒驱动机构和装卸料机,其性能超出了设计指标;采取多种方法式使大部分主设备实施国产化。在土建安装上实施了穹顶整体吊装。在调试方面实施了汽轮发电机组的非核蒸汽冲转
通过分析中国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核能发展的美好前景。考虑中、长、远期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核能发展战略构想和部署建议。如此中国核能工业不仅可以适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也能具备足够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详细介绍了核爆聚变电站的基本概念、组成、发展简史;提出了解决核爆炸实施安全、烧氘型核装置设计、核燃料生产回收等一系列问题的技术途径;对电站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比较了各种作为人类未来能源核能方案的前景。
概略介绍了我国铀矿地质勘查简史及已探明的铀资源的总体状况,分析了我国铀矿资源“矿床数量多、矿石性能好、产出较集中”的特征,认为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针对我国国土铀资源勘查程度较低的实际,指出:要提高国内天然铀的保障程度,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大勘查投入力度,尽快发现和探明一批大中型铀矿产地,阐述了我国50多年来在铀资源勘查中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根据我国铀矿勘查、科研能力和丰富的铀资源潜力,提出了实施“立足国内”与“开拓国外”相结合的铀资源勘查战略,以确保满足我国核工业对铀资源的需求。
考虑到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能源相对贫乏和环境保护,国家已决策加快核能应用的发展。采用压水堆-快堆匹配闭式燃料循环达到核能供应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性的基本战略已经决定,也决定了分离和用快堆和ADS对高放废物(MA)的嬗变战略。笔者建议快堆工程发展将分三步进行,中国实验快堆(CEFR,65 MWt/20 MWe),中国原型/示范快堆(CEFR/CDFR,大于等于1 500 MWt/600 MWe)和中国经济验证性快增殖堆(CDFBR,1 000 MWt/1 500 MWe)。CPFR的设计研究已于2006年开始目前正处于安装、调试阶段,计划2009年首次临界。近期讨论建造比600 MWeCPFR更大功率的堆作为CDFR,以加速快堆商用的步伐。
叙述了采用核技术方法探查隐藏爆炸物和放射性材料的优越性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了8类主动式中子质询技术,对它们探查爆炸物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剖析,对采用伽玛法的非中子质询技术作了一般性讨论。概括了各类已商用化工业中子源和伽玛射线探测器,论述了它们应用于安检系统的长处和不足。分析了两类典型的隐藏爆炸物安检问题,指出一个理想的爆炸物探查系统应具备的11项特性。介绍了国际上最受重视的伴随粒子成像和脉冲快中子系统的研制进展。简要描述了有别于主动式探查爆炸物的被动式放射性材料探查方法。指出隐藏爆炸物品和放射性物质的检查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不同场合不同目标需要用不同的技术或联合使用几种技术。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核农学在诱变育种、核素示踪技术应用、食品辐照和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害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途径的思考与建议。文章认为我国的核农学正处在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学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来提升我国核农学的发展速度与研究水平。文章强调我国核农学开展学术创新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而支撑这个创新的关键点在于管理机制的创新。
核电厂二回路系统的水质控制与关键重要设备蒸汽发生器的运行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秦山核电厂运行16年来,随着秦山核电厂二回路系统水化学管理的不断改进,二回路系统的水质不断改善。这些管理改进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的改变,二回路系统高AVT(全会法处理方式)处理、对凝结水精处理装置的优化运行以及大修及启动过程的严格控制等。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电厂的WANO(世界核营运者协会)化学性能指标从1997年的1.66下降到2006年的1.00,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二回路水化学的改善确保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结构完整性。
本期封面
2008年 第10卷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