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510

会议视频 84

会议信息 23

会议专题 2

年份

2024 4

2023 98

2022 91

2021 103

2020 46

2019 39

2018 15

2017 26

2016 18

2015 17

2014 13

2013 22

2012 7

2011 22

2010 16

2009 5

2008 7

2007 8

2006 8

2005 11

展开 ︾

关键词

碳中和 39

物联网 11

绿色化工 8

能源 8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7

智能制造 6

环境 6

生物工程 5

2020 4

低碳经济 4

医学 4

天然气水合物 4

纳米技术 4

2019 3

4D打印 3

三峡工程 3

与物 3

云计算 3

人工智能 3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基于纳米析出的钢综合强化机理

傅杰,李光强,于月光,毛新平,方克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1期   页码 31-42

摘要:

简要叙述了关于钢强化机理的研究现状,用化学相分析+X射线小角散射、RTO方法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对薄板坯连铸连轧钛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纳米粒子的属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钛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尺寸<36 nm的粒子,除纳米TiC以外,还存在大量的纳米Fe3C,其体积分数为同尺寸TiC体积分数的4.4倍,析出强化作用比纳米TiC粒子大,不可忽略;提出了钢的综合强化机理,指出对不同种类、不同尺寸的纳米析出粒子,应分别根据位错切割和位错绕过机理计算出析出强化贡献,然后与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贡献加和,求得钢的屈服强度;讨论了细晶强化与位错强化不能加和的原因以及相变对钢强度影响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屈服强度     纳米析出     纳米TiC     析出强化     钢的综合强化机理    

生物质制备纳米零价生物炭的相转移和原位还原机制 Article

卓胜男, 任宏宇, 谢国俊, 邢德峰, 刘冰峰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1卷 第2期   页码 124-134 doi: 10.1016/j.eng.2021.07.012

摘要:

纳米零价生物炭(nZVI-BC)作为一种由废弃生物质制备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可有效解决生物质转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然而,复杂的生物质/生物炭改性过程阻碍了它们的进一步生产和应用。PEG400 的添加促进了离子的水解并改善了RS的表面结构,有利于Fe2O3附着到RS表面。在60 ℃、80 ℃、100 ℃和0.5 h 的改性条件下,RS中木质素组分损失不多,有利于高温热解过程中骨架的形成。Fe2O3在热解产生的还原气体和无定形的帮助下被还原,最终形成nZVI-BC。

关键词: 生物质转化     纳米零价生物炭     原位热解     相转移    

钛、钒微合金钢中的相间析出

贾涛,魏娇,冯洁,张维娜,刘振宇,王国栋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1期   页码 88-92

摘要:

针对目前较少关注的Ti-V微合金体系,在Formaster—FII 膨胀仪上进行奥氏体/素体两相区等温,在素体相变同时获得Ti、V复合相间析出。采用金相、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显微组织、尤其是相间析出形貌、及其与素体基体的位向关系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表明,650 ℃为静态等温相变的鼻温点,相间析出呈层状分布,具有平面和曲面两种形貌,相间析出碳化素体基体之间存在Baker-Nutting 取向关系。

关键词: Ti-V微合金钢     相间析出     等温相变     透射电子显微镜    

千兆赫片上互联单壁纳米管电分析 Article

Zamshed Iqbal CHOWDHURY,Md. Istiaque RAHAMAN,M. Shamim KAISER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7年 第18卷 第2期   页码 262-271 doi: 10.1631/FITEE.1500349

摘要: 在未来的高频系统芯片,特别是片上网络的设计中,知识产权模块之间的联系至为关键,而单壁纳米管则是其中一种很有前景的纳米结构。电路及系统尺寸的不断缩减限制了对1000 GH级别高频信号特征的利用。本文针对不同结构构型的单壁纳米管,对高质量互联中四项重要的四项电参数——阻抗,传播常量,电流密度以及信号延时进行了推导。每个参数均表现出了对其设计互联频率范围和构型的强相关性。

关键词: 互联;碳纳米管;电流密度;传播常量;特性阻抗;片上系统    

新一代潜在阻燃高分子材料——聚合/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欧育湘,吴俊浩,王建荣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2期   页码 86-90

摘要:

文章综述了一类新型潜在阻燃高分子材料--聚合/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简述了这类材料的特征及制备方法,详述了PPgMA(顺丁烯二酸酐接枝聚丙烯)/LS(层状硅酸盐)及PS/LS两种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并讨论了材料结构与阻燃性的关系。

关键词: 高聚物     纳米复合材料     阻燃    

原子界面催化合成SnP/CoP异质纳米晶嵌入杂化用于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Article

胡晨, 胡彦杰, 陈爱平, 段学志, 江浩, 李春忠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8卷 第11期   页码 154-160 doi: 10.1016/j.eng.2021.11.026

摘要: 因此,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裹的骨架内合成了SnP/CoP异质纳米晶。充放电机理分析表明尺寸为4.0 nm的SnP/CoP纳米晶具有高反应可逆性,且CoP在较高电位生成的金属Co加速了低电位SnP反应的动力学,从而赋予材料超快充放电能力。

关键词: 催化磷化     磷化锡     异质纳米    快速充电     锂离子电池    

基燃料固体氧化燃料电池发展前景

韩敏芳,彭苏萍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2期   页码 4-6

摘要: 在各种燃料电池中,固体氧化燃料电池(SOFC)可以直接使用各种含燃料,很容易与现有能源资源供应系统兼容,一次发电效率高(50 %~60 %);SOFC采用全固态结构,长期稳定性好;不使用贵金属催化剂基于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和稀土资源优势,很有必要发展基燃料SOFC。在SOFC从示范运行逐步走向产业化应用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其长期稳定性并降低成本,所以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基燃料SOFC关键材料和系统集成创新,解决其中的材料设计和制备、基燃料反应特性、电池构造、理论模拟、系统集成与运行过程中的基础科学和技术问题,为高效率、低成本、稳定可靠的基燃料SOFC系统产业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固体氧化燃料电池     基燃料     发电系统    

外加电场气相法制备纳米无机氧化

庄清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2期   页码 74-78

摘要:

气相燃烧法纳米无机氧化粉体特征一方面取决于前驱体的水解反应速度和粒子的成核生长动力学, 另一方面受到燃烧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混合、热质传递等多种过程因素的影响电场控制气相燃烧法制备纳米 无机氧化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外加电场,使火焰的轴向高度降低、径向宽度增大,形成厚度相对均匀的火焰层, 火焰温度梯度也随之增大,抑制粒子表面的生长和粒子之间的烧结,获得&ldquo

关键词: 气相燃烧法     电场控制     火焰     纳米粒子     聚集体    

用于提高叔胺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的纳米多孔材料促进剂的制备 Review

Masood S. Alivand, Omid Mazaheri, Yue Wu, Geoffrey W. Stevens, Colin A. Scholes, Kathryn A. Mumford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2期   页码 1381-1394 doi: 10.1016/j.eng.2020.05.004

摘要: 本文对一些不同特性的纳米多孔材料促进剂(NCP)进行了合成和表征,并将其作为N,N-二乙基乙醇胺(DEEA)水溶液吸收CO2的加速剂。通过采用超声技术将NCP注入到3 mol·L–1的DEEA水溶液中,制备得 到了DEEA-NCP纳米流体。结果表明,在与乙二胺(EDA)、聚乙烯亚胺(PEI)发生官能化反应的微孔(GC)材料和介孔(GS)材料结构中,GC-EDA促进剂的性能最佳。对比DEEAGC-EDA纳米流体与典型的DEEA水溶液得出,GC-EDA促进剂在40℃时的CO2吸收率为36.8~50.7 kPa·min–1<此外,本文测定了DEEA-GC-EDA纳米流体的可再利用性,同时还提出了循环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 二氧化碳吸收     纳米流体     N     N-二乙基乙醇胺     纳米多孔促进剂     聚胺功能化    

钾/锰助剂对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基催化剂在CO2加氢过程中的影响研究 Article

Praewpilin Kangvansura, Ly May Chew, Chanapa Kongmark, Phatchada Santawaja, Holger Ruland, Wei Xia, Hans Schulz, Attera Worayingyong, Martin Muhler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3期   页码 385-392 doi: 10.1016/J.ENG.2017.03.013

摘要:

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s) 作为载体负载(Fe) 纳米颗粒,可应用于CO2多相催化加氢反应(633 K和25 bar)。

关键词: CO2 加氢     基催化剂     n 型碳纳米    Mn 助剂     K 助剂    

我国固体氧化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胡亮,杨志宾 ,熊星宇 ,雷泽 ,葛奔 ,张博 ,彭苏萍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3期   页码 118-126 doi: 10.15302/J-SSCAE-2022.03.013

摘要:

固体氧化燃料电池(SOFC)具有发电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强、高温余热可回收等优点,在大型发电、分布式发电及热电联供、交通运输及调峰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力发展采用氢及基燃料的固体氧化燃料电池技术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为实现达峰、中和目标奠定技术基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固体氧化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固体氧化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结合国外固体氧化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经验,梳理了我国固体氧化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思路及重点任务。研究提出,加快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固体氧化燃料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自主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固体氧化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加强固体氧化燃料电池领域人才培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今后我国固体氧化燃料电池产业的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 固体氧化燃料电池;达峰;中和;氢能;新型能源技术    

有固相析出的多效两段蒸发系统模型与过程模拟

李玲,阮奇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10期   页码 54-60

摘要:

建立了带有冷凝水闪蒸的有固相析出的多效两段蒸发系统的常规设计数学模型,模型将系统的相平衡关系用回归式表达,使模型可以用计算机编程求解,避免了手工计算结合查相图的烦琐的计算过程;利用矩阵方程具有结构清晰和高度模块化的特点,将系统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方程组写成矩阵方程的形式,只要保留或舍弃矩阵方程中的相关块矩阵,模型就能代表没有冷凝水闪蒸或没有固相析出的多效两段蒸发系统常规设计模型

关键词: 固相析出     多效两段蒸发数学模型     冷凝水闪蒸    

封装分子识别纳米凝胶的功能胶囊用于简捷有效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 Article

刘文英, 巨晓洁, 蒲兴群, 蔡泉威, 刘玉琼, 刘壮, 汪伟, 谢锐, 褚良银

《工程(英文)》 2021年 第7卷 第5期   页码 636-646 doi: 10.1016/j.eng.2021.02.007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封装具有分子识别特性纳米凝胶的功能胶囊简捷有效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OMP)的新方法。该功能胶囊由具有半透膜特性的海藻酸钙(Ca-Alg)凝胶囊膜和具有分子识别特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丙烯酸-接枝-单(6-乙二胺基-6-去氧)-β-环糊精](PNCD)纳米凝胶组成其中,具有半透膜特性的Ca-Alg凝胶囊膜可以使OMP和水分子自由跨膜传输进入囊的内部,而截留封装的PNCD纳米凝胶。以具有毒性且在水中分布较广的双酚A(BPA)作为模型OMP,基于主-客体识别络合作用,PNCD纳米凝胶上的CD基团能够有效捕捉BPA分子。另外,由于所制备的PNCD纳米凝胶具有温敏性,进一步利用纯水,在高于PNCD纳米凝胶的体积相变温度的条件下,反复清洗胶囊即可实现胶囊的循环再生利用。

关键词: 功能胶囊     分子识别纳米凝胶     有机微污染     主–客体络合     分离    

我国流域减污降协同增效:路径、技术与对策

张亚捷,霍守亮,吴丰昌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5期   页码 41-48 doi: 10.15302/J-SSCAE-2022.05.006

摘要: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减污降协同治理的新阶段。流域承载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负荷,排放和消纳了大量温室气体和污染,在流域尺度上推进减污降协同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流域尺度上温室气体和污染的协同减排机制,将流域划分为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列举了不同生态系统间减污降协同的主要路径和重点技术,并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例,分析了在流域尺度上减污降协同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和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支撑下,本文提出了细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建立监控预警和风险防控系统,构建污染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综合整治体系、健全流域管控机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对策建议,助推我国流域减污降协同

关键词: 减污降     协同     流域     温室气体     污染     负排放技术    

温度对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硅的影响

万小涵,张广清,Oleg Ostrovski,Hal Aral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1期   页码 62-66

摘要:

热还原/氮化合成Si3N4在1 300~1 600 ℃下N2或N2-H2混合气中进行。反应由非晶SiO2与C粉以1∶4.5摩尔比混合、压片。产生的CO由红外传感器监测,样品中氧、氮、含量由LECO元素分析仪测得,混合各相由X射线衍射(XRD)检测。SiO2还原反应在1 300 ℃以下开始,速率随温度升高增大;温度高于1 570 ℃时,速率因反应表面被生成覆盖降低。由于还原产物CO平衡分压差别小,选择生成Si3N4或SiC的临界温度不明显。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硅的原理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热还原/氮化法;临界温度;生成选择性;CO平衡分压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基于纳米析出的钢综合强化机理

傅杰,李光强,于月光,毛新平,方克明

期刊论文

生物质制备纳米零价生物炭的相转移和原位还原机制

卓胜男, 任宏宇, 谢国俊, 邢德峰, 刘冰峰

期刊论文

钛、钒微合金钢中的相间析出

贾涛,魏娇,冯洁,张维娜,刘振宇,王国栋

期刊论文

千兆赫片上互联单壁纳米管电分析

Zamshed Iqbal CHOWDHURY,Md. Istiaque RAHAMAN,M. Shamim KAISER

期刊论文

新一代潜在阻燃高分子材料——聚合/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欧育湘,吴俊浩,王建荣

期刊论文

原子界面催化合成SnP/CoP异质纳米晶嵌入杂化用于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胡晨, 胡彦杰, 陈爱平, 段学志, 江浩, 李春忠

期刊论文

基燃料固体氧化燃料电池发展前景

韩敏芳,彭苏萍

期刊论文

外加电场气相法制备纳米无机氧化

庄清平

期刊论文

用于提高叔胺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的纳米多孔材料促进剂的制备

Masood S. Alivand, Omid Mazaheri, Yue Wu, Geoffrey W. Stevens, Colin A. Scholes, Kathryn A. Mumford

期刊论文

钾/锰助剂对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基催化剂在CO2加氢过程中的影响研究

Praewpilin Kangvansura, Ly May Chew, Chanapa Kongmark, Phatchada Santawaja, Holger Ruland, Wei Xia, Hans Schulz, Attera Worayingyong, Martin Muhler

期刊论文

我国固体氧化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胡亮,杨志宾 ,熊星宇 ,雷泽 ,葛奔 ,张博 ,彭苏萍

期刊论文

有固相析出的多效两段蒸发系统模型与过程模拟

李玲,阮奇

期刊论文

封装分子识别纳米凝胶的功能胶囊用于简捷有效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

刘文英, 巨晓洁, 蒲兴群, 蔡泉威, 刘玉琼, 刘壮, 汪伟, 谢锐, 褚良银

期刊论文

我国流域减污降协同增效:路径、技术与对策

张亚捷,霍守亮,吴丰昌

期刊论文

温度对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硅的影响

万小涵,张广清,Oleg Ostrovski,Hal Aral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