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545

会议信息 48

会议视频 25

会议专题 1

年份

2024 2

2023 47

2022 63

2021 60

2020 71

2019 54

2018 39

2017 35

2016 16

2015 15

2014 15

2013 17

2012 9

2011 10

2010 14

2009 13

2008 23

2007 14

2006 12

2005 19

展开 ︾

关键词

2019 14

2020 13

第二届 12

工业互联网 8

互联网+ 7

学术会议 7

系统集成 7

二氧化碳 6

互联网 6

智能制造 5

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4

互联网 + 4

人工智能 4

工程管理 4

超光速 4

信息技术 3

学术论坛 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3

微波辐射计 3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同质集成可见互联芯片 Article

Wei CAI, Bing-cheng ZHU, Xu-min GAO, Yong-chao YANG, Jia-lei YUAN, Gui-xia ZHU, Yong-jin WANG, Peter GRÜNBERG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7年 第18卷 第9期   页码 1288-1294 doi: 10.1631/FITEE.1601720

摘要: 本文采用晶圆级微纳加工技术,基于硅衬底氮化镓晶圆,提出并制备了同质集成发射、集电极和基极的可见互联芯片。利用InGaN/GaN量子器件发光探测共存的特性,芯片的发射和集电极采用相同的量子结构,并通过相同的制备工艺实现。发射和集电极之间通过悬空的光波导连接,实现器件之间的光互联同质集成可见互联芯片集成两个共基极的光致晶体,实现芯片内可见的发射、传输和探测功能。该可见互联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光致类脑神经形态芯片、芯片内可见通信、智能显示、微纳成像及光传感等领域。

关键词: 同质集成量子可见互联发光探测共存现象    

蓝色发光的开发和实际应用

Hideaki Koizumi

《工程(英文)》 2015年 第1卷 第2期   页码 167-168 doi: 10.15302/J-ENG-2015064

我国新型显示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

高伟男,毕勇,刘新厚,许祖彦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5期   页码 44-50 doi: 10.15302/J-SSCAE-2020.05.007

摘要:

新型显示作为电子信息领域为数不多的千亿美元级产业,是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针对新型显示关键材料与工艺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开展论述,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显示关键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凝练了我国相关领域在材料技术和应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新型显示关键材料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研究建议:抓牢新一轮显示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从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全产业链生态的角度出发,以整机应用为牵引,以核心材料为突破口,打造新型显示创新平台,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聚合优势力量,突破产业化发展中的核心共性关键材料与工艺问题,完善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从技术、市场、资金、政策等多个角度完成了新型显示创新平台的可行性分析,以期支持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新型显示     有机发光     微米级发光     激光显示     关键材料    

低调制度下箝位型多电平逆变器新型PWM控制方法

辛想,张庆范,胡顺全,李瑞来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10期   页码 91-96

摘要:

箝位型多电平逆变器作为一种应用于高压大功率变换场合的变换器,其PWM控制技术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箝位型逆变器在低调制度下的器件利用率,使得逆变器在低调制度下工作于较高频率。

关键词: 箝位型逆变器     载波PWM     低调制度     冗余状态    

两种典型结构强流自箍缩技术研究

杨海亮,邱爱慈,孙剑锋,高屹,苏兆锋,李静雅,孙凤举,梁天学,尹佳辉,丛培天,黄建军,任书庆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11期   页码 70-78

摘要:

主要介绍了箍缩聚焦和自箍缩离子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发展的阳极杆箍缩聚焦的理论模拟和实验结果,在“闪光号”加速器和2 MV脉冲功率驱动源上进行了阳极杆箍缩实验,输出电压1.8~2.1 MV,电流在“闪光号”加速器上开展了高功率离子束的产生和应用研究,给出了自箍缩反射离子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实验获得的离子束峰值电流~160 kA,离子的峰值能量~500 keV,开展了利用高功率质子束轰击

关键词: 阳极杆箍缩     离子束     X射线     高功率离子束     箍缩     聚焦    

统一构建两个n阶电路网络 Research Article

林小燕,谭志中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3年 第24卷 第2期   页码 289-298 doi: 10.1631/FITEE.2200360

摘要: 本文通过将两个不同的n阶拓扑电路网络连接起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网络模型,这是一个以前没有研究解决的新问题。该网络模型不仅包含五个电阻元件,还包含器件,因此该网络包含多种不同的网络类型。

关键词: 复杂网络;等效变换;非线性差分方程;等效电阻    

分子电子学的发展 Review

Paven Thomas Mathew, 房丰洲

《工程(英文)》 2018年 第4卷 第6期   页码 760-771 doi: 10.1016/j.eng.2018.11.001

摘要: 本文将对不同分子器件和潜在的适用于不同器件的分子应用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如分子晶体、分子、分子电容、分子导线和分子绝缘体等。

关键词: 分子电子学     分子晶体     分子     分子电容器     分子导线     石墨烯    

用于5.8 GHz WBAN应用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阵列

杨凌升,王斌,李雅洁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3年 第24卷 第9期   页码 1357-1365 doi: 10.1631/FITEE.2200542

摘要: 通过控制集成在可控网络中的PIN,可以获得与人体表面相切的全向辐射图和与人体表面垂直的定向辐射图。我们测量了阵列安装在人体或前臂假体上时的阻抗带宽、辐射模式和增益,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

关键词: 无线体域网     方向图可重构     PIN     控制网络     比吸收率    

泵浦的高重频脉冲固体激光器研究

周寿桓,姜东升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1期   页码 53-56

摘要:

文章报道泵浦的1 000Hz高重频、脉冲固体激光器的实验研究结果:双向端面泵浦,每个脉冲输出43mJ,近TEM00模,光-光转换效率η=43%。

关键词: 脉冲固体激光器     端面泵浦     高重复频率    

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综述 Review

Syed Agha Hassnain MOHSAN1, Haoze QIAN2, Hussain AMJAD3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3年 第24卷 第6期   页码 767-800 doi: 10.1631/FITEE.2100443

摘要: 通过激光(LDs)对操作设备或电池远程供电有很多优点。远程LDs可以消除额外携带电池的负担,同时可以通过减少电池更换与充电的时间来节省任务时间。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光无线能量传输;分布式激光充电;激光;太阳能电池    

基于游程长度控制约束的可见通信编码设计 Research Articles

李宗艳,余鸿路,单宝玲,邹德旋,李世银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0年 第21卷 第9期   页码 1397-1411 doi: 10.1631/FITEE.1900526

摘要: 可见通信系统中,游程长度受限码可用于促进可靠的数据传输并提供无闪烁照明。本文提出新颖的高码率游程长度受限码,以改善传输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以及减少光信号闪烁。最后,基于开关键控调制的可见通信系统对所提游程长度受限码作仿真验证及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游程长度受限码相比,在闪烁控制约束下,所提游程长度受限码的误码性能更优。

关键词: 可见通信;游程长度受限码;有限状态机;最小汉明距离    

可见波段的深度衍射神经网络 Article

陈航, 冯佳楠, 江闽伟, 王逸群, 林杰, 谭久彬, 金鹏

《工程(英文)》 2021年 第7卷 第10期   页码 1485-1493 doi: 10.1016/j.eng.2020.07.032

摘要: 鉴于太赫兹波段下存在的粒子间耦合限制和材料损耗,本文将D2NN的应用波段延展至可见波段,并提出了包括修订公式在内的一般理论,解决了工作波长、人工神经元特征尺寸和加工制备之间的矛盾。在632.8 nm的工作波长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可见D2NN分类器,可用于原始目标(手写数字0~9)和已更改目标(被遮盖和涂改目标)的目标识别。

关键词: 光计算     光学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光学机器学习     深度衍射神经网络    

从中国首台紫外-可见高光谱卫星仪器反演得到的高空间分辨率臭氧廓线 Article

Fei Zhao, Cheng Liu, Qihou Hu, Congzi Xia, Chengxin Zhang, Wenjing Su

《工程(英文)》 2024年 第32卷 第1期   页码 107-116 doi: 10.1016/j.eng.2023.02.020

摘要:

Understanding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ozone is crucial when assessing both it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ransport, as well as when analyzing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atmosphere.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obtain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ozone profiles is through satellite observations. The Environmental Trace Gases Monitoring Instrument (EMI) deployed on the Gaofen-5 satellite is the first Chinese ultraviolet-visible hyperspectral spectrometer. However, retrieving ozone profiles using backscattered radiance values measured by the EMI is challenging due to unavailable measurement errors and a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The algorithm developed for the 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 did not allow us to retrieve 87% of the EMI pixels. Therefore, we developed an algorithm specific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I. The fitting residuals are smaller than 0.3% in most regions. The retrieved ozone profil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ozonesonde data, with maximum mean biases of 20% at five latitude bands. By applying EMI averaging kernels to the ozonesonde profiles, the integrated stratospheric column ozone and tropospheric column ozone also showed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ozonesonde data. The lower layers (0–7.5 km) of the EMI ozone profiles reflect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surface ozone derived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CNEMC). However, the upper layers (9.7–16.7 km) of the ozone profiles show different trends, with the ozone peak occurring at an altitude of 9.7–16.7 km in March. A stratospheric intrusion event in central China from August 11 to 15, 2019, is captured using the EMI ozone profiles, potential vorticity data, and relative humidity data. The increase in the CNEMC ozone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downward transport enhanced surface ozone pollution.

关键词: Ozone profiles     EMI     Soft calibration     Floor noise correction     Stratospheric ozone intrusion    

通过DOM的光谱特性对长江源头典型高原深水湖泊进行评价

田林锋,胡继伟,李存雄,黄先飞,谢伟芳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6期   页码 80-84

摘要: 目前,紫外―可见谱和分子荧光光谱在天然溶解有机质是表征天然溶解有机质的重要有效的手段,也是研究天然溶解有机质的主要手段。红枫湖为贵阳市5 个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对贵阳市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紫外―可见谱和分子荧光光谱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采自红枫湖中10个点的水样中天然溶解有机质的光谱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水体光谱特征主要表现为紫外―可见吸光值参数 E3/E4的变化范围是1.70~8.77。除后五火电厂外,水下10 m比水下5 m的 E3/E4 值要高。

关键词: 天然溶解有机质     紫外―可见    分子荧光光谱     相关性    

量子光电子器件的发展与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的形成

陈良惠

《中国工程科学》 1999年 第1卷 第3期   页码 75-78

摘要:

量子激光器是半导体激光器发展的第三里程碑。因为其性能优越,成为一代理想的激光器,在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等方面得到应用。

关键词: 量子     半导体     激光器     光电子     DVD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同质集成可见互联芯片

Wei CAI, Bing-cheng ZHU, Xu-min GAO, Yong-chao YANG, Jia-lei YUAN, Gui-xia ZHU, Yong-jin WANG, Peter GRÜNBERG

期刊论文

蓝色发光的开发和实际应用

Hideaki Koizumi

期刊论文

我国新型显示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

高伟男,毕勇,刘新厚,许祖彦

期刊论文

低调制度下箝位型多电平逆变器新型PWM控制方法

辛想,张庆范,胡顺全,李瑞来

期刊论文

两种典型结构强流自箍缩技术研究

杨海亮,邱爱慈,孙剑锋,高屹,苏兆锋,李静雅,孙凤举,梁天学,尹佳辉,丛培天,黄建军,任书庆

期刊论文

统一构建两个n阶电路网络

林小燕,谭志中

期刊论文

分子电子学的发展

Paven Thomas Mathew, 房丰洲

期刊论文

用于5.8 GHz WBAN应用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阵列

杨凌升,王斌,李雅洁

期刊论文

泵浦的高重频脉冲固体激光器研究

周寿桓,姜东升

期刊论文

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综述

Syed Agha Hassnain MOHSAN1, Haoze QIAN2, Hussain AMJAD3

期刊论文

基于游程长度控制约束的可见通信编码设计

李宗艳,余鸿路,单宝玲,邹德旋,李世银

期刊论文

可见波段的深度衍射神经网络

陈航, 冯佳楠, 江闽伟, 王逸群, 林杰, 谭久彬, 金鹏

期刊论文

从中国首台紫外-可见高光谱卫星仪器反演得到的高空间分辨率臭氧廓线

Fei Zhao, Cheng Liu, Qihou Hu, Congzi Xia, Chengxin Zhang, Wenjing Su

期刊论文

通过DOM的光谱特性对长江源头典型高原深水湖泊进行评价

田林锋,胡继伟,李存雄,黄先飞,谢伟芳

期刊论文

量子光电子器件的发展与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的形成

陈良惠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