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52

会议视频 5

年份

2024 1

2023 9

2022 13

2021 5

2020 3

2019 2

2018 3

2017 3

2016 3

2015 5

2013 1

2012 1

2010 2

2009 2

2005 1

2001 2

展开 ︾

关键词

环境 5

碳中和 5

碳排放 3

模型试验 2

水压力 2

海底隧道 2

温室气体 2

限量排放 2

CO2 EOR 1

CO2净排放量 1

CO2封存 1

CO2排放 1

Pt–Ba–Ce/γ-Al2O3 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NOx存储和还原,NOx 排放,H2 还原剂 1

SARS-CoV-2 1

“1123”生态环保排放限值 1

“双碳”目标;建筑业;碳排放;低碳转型 1

中空纤维 1

中试平台 1

二氧化碳捕集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

郭士伊,刘文强,赵卫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6期   页码 22-32 doi: 10.15302/J-SSCAE-2021.06.010

摘要:

研究发达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主要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剖析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变化特征,据此获得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的经验启示。自 1965 年以来,通过产业转移、科技创新、服务业升级,发达国家普遍形成了“脱钩型”产业结构,即支撑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的产业结构,但同时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排放强度     人均碳排放     国际比较     脱钩    

清洁煤电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与工程应用 Article

王树民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2期   页码 1408-1422 doi: 10.1016/j.eng.2019.10.018

摘要: 针对煤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带来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开展了清洁煤电近零排放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评估了近零排放机组长周期运行状态,并探究了重金属汞协同和专门控制技术。结果表明,提出的近零排放技术路线煤质适应性强,应用到全国101台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烟尘、SO2、NOx排放浓度低于燃气发电排放限值,长周期运行时排放浓度小时均值达标率超过污染物总排放量降低约90%,有效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近零排放机组汞排放浓度为0.51~2.89 μg·m–3,投运改性飞灰(MFA)专门脱汞系统,汞排放浓度可低至0.29 μg·m,提出并实现了新的近零排放煤电“1123”生态环保排放限值,即烟尘、SO2、NOx和汞及其化合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

关键词: 清洁煤电     大气污染物     近零排放     中试平台     “1123”生态环保排放限值    

基于碳排放达峰约束的2030年中国能源供需模型及实证研究

陈进行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4期   页码 512-517 doi: 10.1016/J.ENG.2017.04.019

摘要: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政策目标、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方面因素,设计了中国能源供需模型,构建了碳排放提前达峰和既定达峰两种情景。应用模型对两种情景下的能源供需和碳排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30年前一次能源和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电力需求增速将显著快于一次能源需求;低碳化是能源供需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将超过石油成为第二大能源;选择能效更高的能源消费模式和更加低碳的能源供应方式,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可能在2025年左右提前达峰;电源结构的低碳化是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峰值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排放     达峰     能源供需     模型     情景    

利用负排放技术减缓气候变化

Chris Palmer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6期   页码 982-984 doi: 10.1016/j.eng.2019.10.006

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建筑业创新

Mitch Leslie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9卷 第12期   页码 7-10 doi: 10.1016/j.eng.2022.10.001

实现净零排放

Chris Greig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2期   页码 1341-1342 doi: 10.1016/j.eng.2020.09.005

氢能源助力实现零碳排放的世界

Nigel P Brandon, James J Brandon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9卷 第10期   页码 8-10 doi: 10.1016/j.eng.2023.08.002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利用卫星监测甲烷排放

Sean O'Neill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6卷 第9期   页码 9-12 doi: 10.1016/j.eng.2022.07.003

航空环境工程与科学

张彦仲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7期   页码 1-6

摘要:

阐述了航空对环境的影响及航空环保工程技术,分析了飞机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及航空噪声的影响;研究了控制飞机排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办法,提出了降低航空污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 航空     航空器     环境     排放     噪声    

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预设方法研究

肖建庄,夏冰 ,肖绪文,胡晓龙,丁陶,周颖,朱合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2期   页码 187-197 doi: 10.15302/J-SSCAE-2023.02.016

摘要:

隐含碳排放限值是建筑结构碳排放量化调控与减碳目标保障的关键指标。依托“双碳”目标的减碳需求构建行业预期发展情景,得出在维持现状、常规预估、拆除限制、减量预估四类典型情景下,2022 年我国新建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分别为442.6 kg CO>-2、616.0 kg CO2e·m-2(对应结构设计服役年限50年);给出2022—2060年建筑结构建造与维护碳排放限值的变化趋势,厘清了新建结构总量控制、既有结构延寿等减碳措施促使结构单体隐含碳排放限值宽松的成效。进一步从概率化调控、区域特征量化、可操作性、数据驱动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设定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减碳目标分解;”双碳“目标;低碳设计    

面向碳中和的近实时碳排放量化技术 Review

刘竹, 孙韬淳, 于颖, 柯丕煜, 邓铸, 鲁晨曦, 霍达, 丁香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4卷 第7期   页码 44-51 doi: 10.1016/j.eng.2021.12.019

摘要: 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极端气候事件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前工业化阶段以来,二氧化碳(CO2 )累计排放量与累计温升呈线性关系,约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因此,准确可靠的碳排放数据是大多数减排政策制定和目标设定的基础 和科学依据。目前,中国已明确制定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为实现更准确的碳排放监测,从而保证减排政策的持续实施和迭代完善,急需开发一个细粒度时空碳排放 数据库。碳排放近实时监测不仅是国家重大需求,也是该学科前沿的科学问题。本文回顾了现有以年为基础的碳核算方法,重点介绍了最新开发的实时碳排放技术及其当前应用趋势。还提出一个可广泛使用 的最新近实时碳排放核算技术框架。最后,本文对碳排放实时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核算     排放监测    

基于车载测试的轻型汽油车实际道路黑碳排放特征研究

郑轩, 何立强, 何晓旖, 张少君, 曹翊寰, 郝吉明, 吴烨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6卷 第9期   页码 73-81 doi: 10.1016/j.eng.2020.11.009

摘要: BC的人为排放源主要是道路机动车。然而,目前轻型汽油车(LDPV)的BC排放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缺乏使用车载测试(PEMS)方法获得的估算结果。本研究开发了一款新型轻型车PEMS平台,并对10 辆在用车进行了实际道路BC排放测试。冷启动阶段BC排放贡献显著,可占排放总量的2%~33%。此外,BC与颗粒物数浓度(PN)排放呈线性相关(R2 = 0.90)。与PFI 车辆相比,所有速度区间内GDI车辆的PN与BC瞬时排放速率的比值对车辆比功率-速度(VSP-v)的增加并不敏感。

关键词: 黑碳     轻型汽油车     车载测试     实际道路排放    

论钢铁行业能耗、物耗、排放的宏观调控

陆钟武,蔡九菊,杜 涛,岳 强,高成康,王鹤鸣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5期   页码 126-132

摘要:

强调了对钢铁行业能耗、物耗和排放进行深入、透彻研究的重要性,说明了本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构思了一张钢铁行业宏观调控网络图,推导了一组多比值计算式;它们都是进行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所必备的理论工具回顾过去,确定了我国钢铁行业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的主要原因;展望未来,提出了今后调控工作的原则、方向和长远目标。本文初次阐明了钢铁行业宏观调控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 钢铁行业;钢产量;能耗、物耗、排放;宏观调控网络图;宏观调控计算式    

碳边境调节机制下近零碳制造体系建设研究

成润婷 ,张勇军 ,李立浧 ,丁茂生 ,林靖淳 ,章春锋 ,韩永霞

《中国工程科学》 doi: 10.15302/J-SSCAE-2023.07.037

摘要: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实施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尽快实现低碳和零碳转型分别从产品制造、电力供应两方面,提炼了近零碳制造体系的技术发展方向,建议形成“源网荷”碳计量系统以细化碳排放责任;借鉴国外碳市场发展经验并分析我国碳市场发展格局,在理论层面探讨了未来我国碳市场构建路径以促进近零碳制造体系发展

关键词: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碳边境调节机制;零碳转型;碳排放计量;碳市场    

新型煤化工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趋势分析

武娟妮,张岳玲,田亚峻,谢克昌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9期   页码 69-74

摘要:

近年来新型煤化工的发展势头强劲,不仅使煤转化过程的碳排放有大幅增长的趋势,更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碳排放的增长。为了全面认识新型煤化工发展给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以煤制烯烃、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作为新型煤化工的代表,分析了从煤炭生产到产品消费的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现状和趋势结果显示,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认识煤化工发展带来的碳排放潜力,中期新型煤化工生命周期CO2eq(CO2当量)排放量是现状的10倍,远期甚至达到现状的21倍,新型煤化工发展呈现过热势头,这给我国的碳减排目标带来不容忽视的压力,其中尤以煤制天然气、煤经甲醇制烯烃和间接液化发展潜力较大;分析表明,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转化过程,约占54 %~63 %,然而该环节排放的CO2纯度较高,适于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可以显著降低新型煤化工快速发展给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其次,新型煤化工上下游产业链碳排放约占37 %~46 %,其中用电导致的间接排放占7 %

关键词: 煤制烯烃;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生命周期;碳排放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

郭士伊,刘文强,赵卫东

期刊论文

清洁煤电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与工程应用

王树民

期刊论文

基于碳排放达峰约束的2030年中国能源供需模型及实证研究

陈进行

期刊论文

利用负排放技术减缓气候变化

Chris Palmer

期刊论文

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建筑业创新

Mitch Leslie

期刊论文

实现净零排放

Chris Greig

期刊论文

氢能源助力实现零碳排放的世界

Nigel P Brandon, James J Brandon

期刊论文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利用卫星监测甲烷排放

Sean O'Neill

期刊论文

航空环境工程与科学

张彦仲

期刊论文

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预设方法研究

肖建庄,夏冰 ,肖绪文,胡晓龙,丁陶,周颖,朱合华

期刊论文

面向碳中和的近实时碳排放量化技术

刘竹, 孙韬淳, 于颖, 柯丕煜, 邓铸, 鲁晨曦, 霍达, 丁香

期刊论文

基于车载测试的轻型汽油车实际道路黑碳排放特征研究

郑轩, 何立强, 何晓旖, 张少君, 曹翊寰, 郝吉明, 吴烨

期刊论文

论钢铁行业能耗、物耗、排放的宏观调控

陆钟武,蔡九菊,杜 涛,岳 强,高成康,王鹤鸣

期刊论文

碳边境调节机制下近零碳制造体系建设研究

成润婷 ,张勇军 ,李立浧 ,丁茂生 ,林靖淳 ,章春锋 ,韩永霞

期刊论文

新型煤化工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趋势分析

武娟妮,张岳玲,田亚峻,谢克昌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