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35

年份

2023 5

2022 3

2021 7

2020 4

2019 2

2018 3

2017 1

2016 1

2012 1

2009 1

2006 1

2005 1

2003 1

2001 4

展开 ︾

关键词

噪声 2

放大 2

硅基集成电路;毫米波;超宽带;变压器;低噪声放大器;倍频器;分频器;混频器 2

CMOS;跨导提升技术;低噪声放大器;变压器;共栅级 1

CO 1

Doherty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回退;输出阻抗;网络相位 1

FGR预测 1

K波段;高效率;宽带;氮化镓(GaN);功率放大器 1

SARS 1

主动噪声控制(ANC);过滤扩展最小均方(FXLMS);模拟计算;遗传算法;内点法 1

二次防御 1

人工噪声;多天线系统;保密中断概率;无线携能 1

优化 1

伪码 1

信号消噪;深度自适应阈值学习网络;多尺度特征融合;调制识别 1

信干比增益 1

偶联 1

催化剂工程 1

关系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基于电感和变压器跨导提升技术、噪声系数为3.2 dB、带宽为9.8–30.1 GHz的CMOS低噪声放大器

陈宏尘1,朱浩慎1,吴亮2,车文荃1,薛泉1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1年 第22卷 第4期   页码 586-598 doi: 10.1631/FITEE.2000510

摘要: 因此,位于接收机前端的第一个有源模块——低噪声放大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当频率上升到毫米波段时,由于寄生效应影响变大,高性能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基于电感和变压器的跨导提升技术,研制一款宽带的高性能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利用共栅放大(M1)和共源放大(M2)级联构成完整的低噪声放大器。第一级选择共栅级是因为共栅放大的输入阻抗低,易于实现宽带的输入匹配。但是,由于单纯的一级放大增益不够,所以级联一个共源级作为第二级放大提高增益。在低噪声放大器中,较高的增益通常需要更大功耗来实现,因此增益和功耗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折中。该低噪声放大器采用在片测试方法测试。其中,S参数由德国R&S公司生成的ZVA67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

关键词: CMOS;跨导提升技术;低噪声放大器;变压器;共栅级    

带状态反馈控制的概率布尔网络上基于互模拟的稳定性研究 Research Articles

Nan JIANG, Chi HUANG, Yao CHEN, Jürgen KURTHS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0年 第21卷 第2期   页码 268-290 doi: 10.1631/FITEE.1900447

摘要: 研究具有状态反馈控制的概率布尔控制网络。为降低计算复杂度,定义一种新的互模拟概率布尔控制网络。为更好理解概率布尔控制网络之间的互模拟关系,使用一种半张量积的强大矩阵运算。由于网络稳定至关重要,考虑互模拟概率布尔控制网络之间的1-概率稳定传播,并证明可行性。如果两个概率布尔控制网络之间匹配互模拟关系,则它们的过渡阶段(实现稳定的最大步骤数)被证明相同。之后,将结果推广到概率布尔网络。

关键词: 硅基集成电路;毫米波;超宽带;变压器;低噪声放大器;倍频器;分频器;混频器    

基于变压器CMOS超宽带毫米波电路分析与设计综述 Review Articles

Yi-ming YU, Kai KANG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0年 第21卷 第1期   页码 97-115 doi: 10.1631/FITEE.1900491

摘要: 其一为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采用基于变压器的跨导增强和极点调谐技术;通过采用这两种技术,该电路同时实现了较大工作带宽、低噪声系数和良好功率增益。

关键词: 硅基集成电路;毫米波;超宽带;变压器;低噪声放大器;倍频器;分频器;混频器    

基于有源耦合矩阵的一种微带直接耦合式滤波放大 Research Articles

高杨1,张帆2,乔莹莹1,臧家伟3,李磊1,商小邦4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1年 第22卷 第9期   页码 1260-1269 doi: 10.1631/FITEE.2000292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有源耦合矩阵的微带集成滤波放大的设计理论。通过消除匹配结构,微带滤波器可直接与放大耦合,同时实现滤波和匹配功能。通过引入附加的行和列表示有源晶体管,该放大的拓扑结构可用耦合矩阵综合和表达。该有源耦合矩阵可用于计算S参数(回波损耗和增益)和集成器件的初始物理尺寸。由于微带线易加工、低成本、易于与有源器件集成等优点,本文设计、加工并测量了基于微带线工艺的X波段放大

关键词: 放大;滤波–放大集成;微带线;耦合矩阵    

高线性度U波段功率放大设计:新型交调点分析方法 Research Article

崔杰,李佩佩,盛卫星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3年 第24卷 第1期   页码 176-186 doi: 10.1631/FITEE.2200082

摘要: 功率放大的线性度决定了通信系统的信号发射质量与系统的发射效率。非线性失真会导致系统误码、带外辐射以及临近信道干扰,严重影响着通信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论文从毫米波功率放大的三阶互调点入手,对电路的非线性进行补偿。介绍了基于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 45 nm绝缘体硅工艺的AB类线性毫米波功率放大(PA)的分析、设计和测试情况。设计了三种工作在U波段的基于共源共栅和三管堆叠单元结构的单端和差分堆叠功率放大。根据非线性分析和在片测试结果对比,发现基于三管堆叠单元的设计要优于基于共源共栅单元的设计。使用单端测量方法设计的差分功率放大在44 GHz时实现了47.2%的峰值功率附加效率(PAE)和25.2 dBm的饱和输出功率(Psat)。该放大在44 GHz至50 GHz的工作带宽内实现了Psat高于23 dBm和峰值PAE高于25%的性能。

关键词: 绝缘体硅;线性分析;毫米波;功率放大    

用于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宽带超低温放大 Research Article

李连鸣1,2,何龙2,吴旭1,2,牛晓康1,万超2,康琳2,3,贾小氢2,3,张蜡宝2,3,赵清源2,3,涂学凑2,3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1年 第22卷 第12期   页码 1551-1684 doi: 10.1631/FITEE.2100525

摘要: 为有效读出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输出信号,提出一种基于0.13 μm SiGe BiCMOS工艺的低功耗无电感宽带差分超低温放大。为解决缺少超低温器件精确模型的问题,结合并联—并联反馈和电容耦合超低温放大结构,通过详细理论分析和仿真,确定了放大增益与电路可调设计参数间的关系,提高了设计和优化的灵活性,从而实现所需增益。为实现工作频率范围内端口阻抗平坦特性,采用RC并联补偿结构,有效提高了放大闭环稳定性,并可抑制放大过冲问题。给出室温(300 K)和低温(4.2 K)下S参数和瞬态性能测试结果。在良好输入输出阻抗匹配下,该放大在300 K温度下3 dB带宽为1.13 GHz,增益为21 dB。在4.2 K温度下,该放大增益可在15~24 dB范围内调节,其3 dB带宽为120 kHz~1.3 GHz,功耗仅3.1 mW。去除芯片外围焊盘,该超低温放大芯片核心面积仅为0.073 mm2。

关键词: 超低温放大;宽带放大;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17–26.5 GHz 42.5 dBm宽带高效率GaN功率放大设计 Correspondences

黎明1,2,李智群1,3,郑权2,蔺兰峰2,陶洪琪2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2年 第23卷 第2期   页码 346-350 doi: 10.1631/FITEE.2000513

摘要: 提出一种在微波频段具有宽带、高效率的氮化镓(GaN)功率放大。该功率放大采用0.15 μm栅长GaN-HEMT工艺,其工作频段可以覆盖整个K频段,即17–26.5 GHz。该功率放大采用三级放大拓扑结构,在连续波条件下,测试结果表明,在17–26.5 GHz频带范围内饱和输出功率超过42.5 dBm,平均PAE为30%,在19.8 GHz时PAE达到最大,为32.1%,

关键词: K波段;高效率;宽带;氮化镓(GaN);功率放大    

面向大规模MIMO系统的高效功率放大及其线性化技术综述 Review Articles

Xin LIU, Guan-sheng LV, De-han WANG, Wen-hua CHEN, Fadhel M. GHANNOUCHI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0年 第21卷 第1期   页码 72-96 doi: 10.1631/FITEE.1900467

摘要: 为适应数据传输速率的爆炸性增长以及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MIMO)技术的应用,业界开发了高效率功率放大(PA)和相关线性化技术。

关键词: 高效节能;线性化;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MIMO);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功率放大    

一种扩展非对称Doherty功率放大输出功率回退范围的新方法 Research Article

李明玉1,程小兵1,代志江1,钟康1,蔡天赋1,黄超意2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3年 第24卷 第3期   页码 470-479 doi: 10.1631/FITEE.2200250

摘要: 提出一种扩展Doherty功率放大(DPA)输出功率回退(OPBO)范围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峰值路功放的输出阻抗来调整和改变载波功率放大输出匹配网络的相位,来扩大DPA的输出功率回退量。

关键词: Doherty功率放大;输出功率回退;输出阻抗;网络相位    

船舶动力与传动装置振动控制技术发展研究

谢溪凌,董广明 ,林枫 ,张志谊 ,闻雪友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6期   页码 193-202 doi: 10.15302/J-SSCAE-2022.06.018

摘要: ">2];其中,船舶水下辐射噪声直接关系到船舶声学性能、海洋环境保护、绿色船舶发展水平,相应的船舶低噪声推进技术一直是重点需求和难点问题 [低噪声推进技术,对海洋运载装备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船舶推进系统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振动,如船舶主机运转产生的激励力、螺旋桨在艉部伴流场中运转产生的脉动力等。船舶典型管路系统低噪声设计研究 [J]‍. 噪声与振动控制 , 2021 , 41 2 : 156 ‒ 162 .;主被动隔振技术的引入可以消除共振放大区,拓宽隔振带宽,同时对低频段线谱振动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提升船舶低噪声设计水平和深入理解动力与传动装置的振动噪声机理密不可分。

关键词: 动力与传动装置;振动声辐射;低噪声推进;振动控制    

CO气相偶联制草酸模拟放大研究

王保伟,马新宾,李振花,许根慧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2期   页码 79-85

摘要: 在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经模试1000小时连续运转,解决了复杂反应的非线性多步循环的速率匹配,并建立了零排放洁净工艺过程;研制的催化剂适用于CO偶联反应工业放大工程,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一条绿色化学工艺路线

关键词: CO     偶联     草酸     模试放大     催化剂工程    

结合熵、梯度、峰度特征的无参考噪声图像质量评价 Research Article

姚恒1,马奔2,邹勔2,徐栋3,4,姚劲草3,4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1年 第22卷 第12期   页码 1551-1684 doi: 10.1631/FITEE.2000716

摘要: 噪声是影响人类视觉感知最常见的图像失真类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熵、梯度和峰度特征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估方法。具体来说,基于偏度不变性在离散余弦变换域进行图像噪声估计,进一步计算得到熵特征。在主成分分析变换域,通过统计有噪声图像与无噪声图像之间的显著差异得到峰度特征。此外,将熵和峰度特征与梯度系数结合,提高熵和峰度特征与主观得分之间的一致性。

关键词: 噪声图像质量评价;噪声估计;峰度;人类视觉系统;支持向量回归    

发酵过程多水平问题及其生物反应器装置技术研究——基于过程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

张嗣良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8期   页码 37-45

摘要:

回顾了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所依据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认为采用以动力学为基础的最佳工艺控制点为依据的静态操作方法,实质上只是化学工程宏观动力学概念在发酵工程上的延伸,往往忽视细胞代谢流的存在。以细胞代谢流的分析与控制为核心的生物反应工程学的观点,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基于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多水平问题研究的优化技术和发酵过程多参数调整的放大技术。这种新型生物反应器是以物料流检测为手段,过程优化与放大为目标,成功地应用在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肌苷、鸟苷发酵和Pichia酵母表达系统的基因工程人血清白蛋白(rh-SA)、疟疾疫苗等高密度高表达培养,大幅度提高发酵水平,并直接放大到几百升,甚至100 m3以上生产规模发酵罐。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发酵     优化     放大    

6203-2RZ轴承振动与噪声关系的实验研究

夏新涛,王中宇,孙立明,赵联春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8期   页码 64-69

摘要:

以实验为基础,研究了6203-2RZ轴承振动与噪声的关系。振动包括加速度有效值和速度有效值,噪声指声压级。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轴承振动与噪声的统计关系不明显。因此,不宜用轴承的振动代替轴承的噪声,应单独研究轴承的噪声问题,制定轴承噪声标准和相应的工艺标准。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振动     噪声     关系     实验研究    

珊瑚岛礁环境噪声成像 Article

夏少红, 张昌榕, 曹敬贺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5卷 第6期   页码 182-193 doi: 10.1016/j.eng.2021.09.022

摘要:

As valuable land in the ocean, coral islands are not only important bases for making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protecting marine rights and interests, but also important for breakthrough research in many fields of earth science. Hence, the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determin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of coral islands has become significant in coral island engineering geology, but remains challenging for traditional marin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and drilling methods. While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with dense array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ntinental regions, its applicability to coral islands remains un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data recorded by a dense array on an isolated coral isla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e analyzed the ambient noise characteristics and obtained a 3D sub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coral island using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We mad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① The ambient noise frequencies can be roughly categorized into three levels: < 1, 1–5, and > 5 Hz.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ise below 5 Hz were consistent at different stations,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ise above 5 Hz. ② For ambient noise frequencies below 5 Hz,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s with high quality could be obtained with only 24 h of waveform data. However, it was difficult to extract meaningful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s for ambient noise frequencies above 5 Hz. ③ The S-wave velocity in the coral island was higher toward the sea and lower toward the lagoon,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high degree of cementation of the outer reef flat stratum on the seaward side. ④ There were two low-velocity horizons at 25–75 and 200–300 m, which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high-porosity horizons that were revealed by drilling core samples, reflecting the weathering history of the reef. Our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is a potentially economical,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thod for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of coral reefs.

关键词: Coral island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Engineering geology     South China Sea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基于电感和变压器跨导提升技术、噪声系数为3.2 dB、带宽为9.8–30.1 GHz的CMOS低噪声放大器

陈宏尘1,朱浩慎1,吴亮2,车文荃1,薛泉1

期刊论文

带状态反馈控制的概率布尔网络上基于互模拟的稳定性研究

Nan JIANG, Chi HUANG, Yao CHEN, Jürgen KURTHS

期刊论文

基于变压器CMOS超宽带毫米波电路分析与设计综述

Yi-ming YU, Kai KANG

期刊论文

基于有源耦合矩阵的一种微带直接耦合式滤波放大

高杨1,张帆2,乔莹莹1,臧家伟3,李磊1,商小邦4

期刊论文

高线性度U波段功率放大设计:新型交调点分析方法

崔杰,李佩佩,盛卫星

期刊论文

用于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宽带超低温放大

李连鸣1,2,何龙2,吴旭1,2,牛晓康1,万超2,康琳2,3,贾小氢2,3,张蜡宝2,3,赵清源2,3,涂学凑2,3

期刊论文

17–26.5 GHz 42.5 dBm宽带高效率GaN功率放大设计

黎明1,2,李智群1,3,郑权2,蔺兰峰2,陶洪琪2

期刊论文

面向大规模MIMO系统的高效功率放大及其线性化技术综述

Xin LIU, Guan-sheng LV, De-han WANG, Wen-hua CHEN, Fadhel M. GHANNOUCHI

期刊论文

一种扩展非对称Doherty功率放大输出功率回退范围的新方法

李明玉1,程小兵1,代志江1,钟康1,蔡天赋1,黄超意2

期刊论文

船舶动力与传动装置振动控制技术发展研究

谢溪凌,董广明 ,林枫 ,张志谊 ,闻雪友

期刊论文

CO气相偶联制草酸模拟放大研究

王保伟,马新宾,李振花,许根慧

期刊论文

结合熵、梯度、峰度特征的无参考噪声图像质量评价

姚恒1,马奔2,邹勔2,徐栋3,4,姚劲草3,4

期刊论文

发酵过程多水平问题及其生物反应器装置技术研究——基于过程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

张嗣良

期刊论文

6203-2RZ轴承振动与噪声关系的实验研究

夏新涛,王中宇,孙立明,赵联春

期刊论文

珊瑚岛礁环境噪声成像

夏少红, 张昌榕, 曹敬贺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