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4646

年份

2024 17

2023 388

2022 360

2021 350

2020 279

2019 287

2018 250

2017 286

2016 196

2015 148

2014 125

2013 93

2012 119

2011 131

2010 126

2009 126

2008 147

2007 159

2006 156

2005 164

展开 ︾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43

人工智能 28

增材制造 27

三峡工程 22

机器学习 22

神经网络 22

创新 18

管理 18

发展 17

发展战略 17

技术创新 17

工程 16

遗传算法 16

数值模拟 15

中国 14

发展趋势 13

智能制造 13

优化 11

应用 10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非饱和土塑性应变剪应变相互作用原理

王靖涛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11期   页码 11-15

摘要:

将岩土塑性应变剪应变相互作用原理拓展到了非饱和土领域。除了塑性应变剪应变相互作用外,在非饱和土中出现了两类新相互作用,吸力-塑性应变和孔隙气压力-塑性应变。吸力具有二重性质,其对塑性应变作用包括两个相反方面。基于吸力性质,阐明了非饱和土一些独特性质,诸如有效应力参数物理涵义,吸力对体积变化和前期固结压力影响和湿陷机理等。另外,应用拓展塑性应变剪应变相互作用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非饱和土临界状态线是存在和唯一,以及它与应力历史无关。

关键词: 塑性应变剪应变相互作用原理     非饱和土     基质吸力     有效应力原理    

论岩土塑性应变剪应变相互作用原理

王靖涛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9期   页码 24-29

摘要:

对岩土塑性变形过程中体应变剪应变相互作用原理内涵做了深入阐述,特别对塑性应变剪应变之间相互作用方式,塑性应变对抗剪能力直接控制作用,剪缩和剪胀发生条件,应力路径相关性是这种相互作用综合体现及实例验证,临界状态是塑性和弹性应变都保持不变纯粹剪切变形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根据这个相互作用原理,在理论上证明了空间临界状态线存在性和唯一性以及它与应力是无关

关键词: 岩土塑性变形和剪应变相互作用原理     岩土本构关系     压硬性     剪胀性    

水波淤泥质底床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基于滞后回路特征淤泥流变模型

齐鹏,侯一筠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4期   页码 39-45

摘要:

应用一个滞后回路特征半经验淤泥流变模型描述表面水波作用下底床软泥层振荡运动,建立了表面水波淤泥质底床相互作用垂向二维耦合模型。在数值处理上,为提高数值格式对水-泥界面附近流动分辨力,较好地再现界面附近速度梯度大流动特点,采用垂向对数网格处理技巧。模型验证是通过计算水波波高衰减率和底床软泥输移速度,并与有关实验测量数据进行比较。

关键词: 输移     波浪衰减     淤泥质底床     流变模型    

用可压缩流涡方法模拟叶轮机动静叶相互作用

陈矛章,彭波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2期   页码 15-23

摘要:

本课题组发展了一种扰动涡方法,用以研究叶轮机内动、静叶相互作用[1,2]。其优点是物理图画清楚,计算收敛快。它采用了一个重要假设:扰动胀量为零,从而大大简化 了计算过程。文章目的是研究此假设影响,并取消此假设,使扰动涡方法建立在完全严格数学基础上。由于取消了“扰动胀量为零假设,需要耦合求解扰动质量方程、扰动涡量输运方程和扰动能量输运方程。这是文章文献[1,2]主要区别。

文献[1,2]对NASA67压气机第一级内由于动、静叶间相互作用引起非定常流动过程作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作了对比。文章也作了同样算例,以研究扰动胀量为零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引入了扰动胀量后,用扰动涡方法模拟动静干涉仍保持较好收敛性和收敛速度,且试验符合程度更好。文章强调指出,即使对于非定常可压流,为满足无渗透边界条件所需运动分量也是用椭圆类拉普拉斯方程描述,而不是用双曲类方程描述。“扰动胀童为零”不能等同于扰动运动为不可压。

关键词: 叶轮机     动、静叶相互作用     扰动涡方法     非定常流     可压缩流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工程及其应用

马耀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页码 28-34

摘要: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是“水—冰—气—生”多圈层体现最全,且相互作用最强烈地区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到青藏高原本身水圈冰冻圈过程,改变青藏高原内部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存条件,而且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过程直接影响到东亚及周边国家用水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护正确认识青藏高原复杂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规律一条有效途径是在各种不同下垫面上建立多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站(点)。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过去7年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其他相关单位一道正在整个青藏高原面上逐步建立“青藏高原观测研究平台”以研究该地区复杂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规律首先具体介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高原上已经建立5个综合观测研究站,然后介绍利用各个站点观测资料分析得到多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地气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最后提出了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研究所面临难题和可能解决办法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     观测结果    

波浪两相连浮体相互作用

勾莹,滕斌,宁德志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 第6卷 第7期   页码 75-80

摘要:

应用边界积分方程方法研究了波浪2个相连三维浮体相互作用问题。计算中考虑了浮体相互水动力干涉,通过联立各浮体运动方程以及运动连续条件求得浮体运动量。计算了2个铰连接漂浮方箱组成系统,同Newman结果进行了对比,当入射波频率不在系统自振频率附近时,结果与Newman结果吻合良好,在自振频率附近时,铰接点处转角和垂向位移都发生快速变化,而

关键词: 边界积分     水动力影响     运动响应    

工程过程中分子间和表面间相互作用 Review

张嘉文, 曾宏波

《工程(英文)》 2021年 第7卷 第1期   页码 63-83 doi: 10.1016/j.eng.2020.08.017

摘要:

在复杂流体中,化学试剂、固体颗粒、气泡、液滴和固体表面间相互作用在许多工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泡沫浮选、乳液和泡沫形成、吸附、污垢这些在分子、纳米和微观尺度上相互作用显著地影响并决定了相关工程过程宏观性能和效率。理解工程过程中分子间和表面间相互作用具有基础和实际意义,这不仅改善了生产技术,而且为新材料开发提供了有价值见解。本文首先介绍了各种工程过程中涉及典型分子间和表面间相互作用,包括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相互作用(即范德华相互作用和双电层相互作用)和非DLVO相互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用于测量复杂流体中分子间和表面间相互作用原子力显微镜和表面力仪等纳米力学技术;综述了近年来我们对矿物浮选、石油工程、废水处理、储能材料这些工程体系中分子间和表面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讨论了这些基本相互作用机制解决工程挑战中实际应用之间相关性

关键词: 分子间和表面间相互作用     胶体     乳液     界面科学     工程过程     原子力显微镜     表面力仪    

细水雾热烟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叶栋,蒋勇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2期   页码 84-89

摘要:

使用CFD软件Fluent对火灾中热烟气细水雾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了灭火过 程中不同粒径细水雾在流场中运动及其对灭火效果影响,并研究了细水雾对着火房间火焰辐射散射作用 及细水雾聚合破碎过程对灭火效果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辐射是火灾中主要热传递过程,粒径较大水雾 比较容易离开回流区到达燃烧反应区。房间细水雾通过吸收和散射作用减弱辐射强度,水雾在喷射初期可能 使燃烧速率增大,这些结果与实验事实相符

关键词: 细水雾     Fluent     热辐射     散射     聚合     破碎    

细水雾火灾烟气相互作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林霖,房玉东,翁韬,张永丰,廖光煊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10期   页码 72-77

摘要: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细水雾火灾烟气相互作用,揭示了细水雾作用下烟气温度及组分浓度变化规律。同时利用FDS程序计算了细水雾作用下烟气温度和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利用实验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只要计算网格匹配合理,FDS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细水雾作用下烟气温度和组分浓度变化规律。在实际细水雾灭火系统工程应用中,可以利用FDS场模拟方法预测灭火过程中火场温度及组分浓度等特性参数变化规律,这对灭火系统优化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火灾烟气     细水雾     FDS    

FeNi/Al-Ce-O催化剂上乙烷干重整——组成诱导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Article

张涛, 刘志成, 叶迎春, 王毓, 杨贺勤, 高焕新, 杨为民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8卷 第11期   页码 173-185 doi: 10.1016/j.eng.2021.11.027

摘要: 本研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H2程序升温还原和能量散射X射线谱等手段,揭示了一种组成诱导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氧化铈中Al引入增强了金属载体之间相互作用,显著影响了Al-Ce-O载体表面FeNi活性组分分散度,从而提升了FeNi/Al-Ce-O催化剂乙烷干重整反应性能。随着载体中Al含量增加,负载FeNi催化剂乙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转换频率(TOF)以及一氧化碳选择性和产率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载体理论有效表面积(TESA)变化趋势相同。其中,Al含量为50%FeNi/Ce-Al0.5催化剂在873 K下具有最好乙烷干重整反应性能。结合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观察到,Al引入不仅增加了表面Ce3+和氧空位含量,同时也促进了表面活性组分分散,提升了负载FeNi催化剂乙烷干重整性能。

关键词: 乙烷干重整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二氧化碳     氧化铈     氧空位     反应机理    

基于高等分析钢结构设计——材料建模应变极限 Research Article

Leroy Gardner, Xiang Yun, Andreas Fieber, Lorenzo Macorini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2期   页码 243-249 doi: 10.1016/j.eng.2018.11.026

摘要: 塑性设计方法使用仅限于 1 级截面,其具有足够转动能力以形成塑性铰并引发倒塌机制。在更高级截面中,局部屈曲阻止了具有这种转动能力塑性形成,除非出于计算需求而使用壳单元,否则我们需要对材料进行弹性分析。如果采用适当而精确应力 - 应变关系,我们在较粗截面中观察到应变硬化所带来积极影响亦可以得到有效应用;为此,我们在文详尽地描述了一个用于热轧钢四元线性材料模型。对于一致高等分析框架中任意细长比截面的分析问题, CSM 应变极限分析法均适用,同时还可以从荷载重新分配水平优化中受益。本文所提出方法可用于单个构件、连续梁单元及相关框架结构,并且在精度一致性等方面当前钢结构设计规范相比,本方法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 高等分析     连续强度法     局部屈曲     材料建模     应变极限    

材料一种新型应力应变模型

张于贤,王红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8期   页码 88-91

摘要:

为研究自增强超高压容器残余应力,提出了一个新型应力应变模型,该模型比别的模型更接近于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用钢实际工作情况;以某材料为例介绍了确定该新型模型方法,并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由一般拉伸曲线求解该新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可行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度钢     自增强     应力应变模型     硬化参数    

页岩气网络设计运行之间相互作用,包括CO2固存

Sharifzadeh Mahdi, Xingzhi Wang, Nilay Shah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2期   页码 244-256 doi: 10.1016/J.ENG.2017.02.007

摘要:

随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作为非常规甲烷源(CH 4 页岩气显示出巨大商业化潜力。但是,由于页岩气储层渗透率极低,因此可能需要按顺序进行特殊程序,例如水平钻井,水力压裂,定期关井和注入二氧化碳(CO 2 )以提高天然气产量,最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并确保安全和无害环境运营实际上,这些决定是高度互动,应该同时考虑。因此,本研究中解决研究问题包括设计运营决策之间相互作用。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建立了页岩气藏全物理模型。对页岩气网络复杂行为深入见解。结果表明,页岩气产量最高情况不一定是最有利可图设计。钻探,压裂和CO 2 注入对这项技术经济可行性具有重大影响。研究还发现,设计和运营决策之间相互作用非常重要,这些决策应同时进行优化。

关键词: 页岩气,水力压裂,调度,完井,CO 2 隔离,同时优化    

护壁爆破新技术

蒲传金,肖正学,张志呈,郝亚飞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8期   页码 88-92

摘要:

针对光面爆破和定向断裂控制爆破存在问题,提出了护壁爆破系列新技术,对其分类、护壁装置、护壁原理作了详细介绍。单孔模型试验和巷道掘进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有非常好护壁效果。该技术开发应用,为边坡开挖和隧道掘进等工程爆破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爆破工程     护壁装置     爆破原理     动态应变    

扩容角对圆形巷道岩爆过程影响

王学滨,潘一山,张智慧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2期   页码 40-46

摘要:

利用FLAC模拟了不同扩容角时圆形巷道岩爆过程。为了模拟巷道开挖,利用编写FISH函数删除巷道内部单元。岩石服从莫尔库仑剪破坏拉破坏复合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文章模拟分为3步:首先,将静水压力施加在模型上,直到达到静力平衡状态;然后,利用编写FISH函数,开挖巷道;最后,计算重新开始,直到达到静力平衡状态。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扩容角增加,剪切带变宽,岩爆坑变深,破坏单元数目增多,破坏区变大。当扩容角较低时,高剪切应变集中于“狗耳”形岩爆坑位置,剪切带巷道周边切线之间夹角较大;当扩容角较高时,高剪切应变集中于巷道周边一些位置上,剪切带巷道周边切线之间夹角较小

关键词: 扩容角     圆形巷道     岩爆     剪切带     V形坑     剪切应变     体积应变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非饱和土塑性应变剪应变相互作用原理

王靖涛

期刊论文

论岩土塑性应变剪应变相互作用原理

王靖涛

期刊论文

水波淤泥质底床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基于滞后回路特征淤泥流变模型

齐鹏,侯一筠

期刊论文

用可压缩流涡方法模拟叶轮机动静叶相互作用

陈矛章,彭波

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工程及其应用

马耀明

期刊论文

波浪两相连浮体相互作用

勾莹,滕斌,宁德志

期刊论文

工程过程中分子间和表面间相互作用

张嘉文, 曾宏波

期刊论文

细水雾热烟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叶栋,蒋勇

期刊论文

细水雾火灾烟气相互作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林霖,房玉东,翁韬,张永丰,廖光煊

期刊论文

FeNi/Al-Ce-O催化剂上乙烷干重整——组成诱导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张涛, 刘志成, 叶迎春, 王毓, 杨贺勤, 高焕新, 杨为民

期刊论文

基于高等分析钢结构设计——材料建模应变极限

Leroy Gardner, Xiang Yun, Andreas Fieber, Lorenzo Macorini

期刊论文

材料一种新型应力应变模型

张于贤,王红

期刊论文

页岩气网络设计运行之间相互作用,包括CO2固存

Sharifzadeh Mahdi, Xingzhi Wang, Nilay Shah

期刊论文

护壁爆破新技术

蒲传金,肖正学,张志呈,郝亚飞

期刊论文

扩容角对圆形巷道岩爆过程影响

王学滨,潘一山,张智慧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