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513

会议视频 213

会议信息 101

会议专题 3

年份

2024 5

2023 133

2022 167

2021 209

2020 156

2019 130

2018 92

2017 93

2016 51

2015 48

2014 45

2013 54

2012 43

2011 71

2010 79

2009 66

2008 45

2007 37

2006 22

2005 40

展开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41

颠覆性技术 31

智能制造 25

2020 24

关键技术 21

技术创新 21

农业科学 20

仿真技术 18

人工智能 16

技术 15

发展 13

生物工程 12

能源 12

发展趋势 11

技术预见 11

2019 10

三峡工程 10

生物材料 10

碳中和 10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生物净化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研究

杨显万,孙珮石,黄若华,黄兵,陈茂生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9期   页码 64-68

摘要:

以低浓度甲苯(VOC废气为对象,对生物有机废气净化技术进行了小试、扩试与工业试验的系 统研究。低浓度有机废气(含硫)的生物净化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连续运行100 d,对于甲苯浓度为 300~1400 mg/m3的橡胶再生低浓度有机废气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净化效率可较长时间保持在90%左右,废气经生化处理后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关键词: 生物VOC废气净化技术     甲苯生化降解     吸附-生物膜理论     工业应用试验    

生物净化几种气态污染物的研究

孙石,王洁,吴献花,李晓梅,许晓毅,邓辅唐,张唯,雷艳梅,曾二丽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1期   页码 73-77

摘要:

应用生物膜填料塔对工业废气中常见的甲苯 、 苯乙烯 、甲醛 、CS2, SO2 , H2S , NOx 等7种气态污染 物进行净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专用菌种挂膜制作的生物膜填料塔对该7种气态污染物均有生物净化作用,但其对 SO2, H2S , NOx 等3种无机污染物的生物净化作用(生化去除量可达 90~ 150mg/L·h) 明显优于对甲苯、苯乙烯、甲醛、 二硫化碳等4种有机污染物的净化作用(生化去除量除对甲苯的可达 100 mg/L·h 外,均低于 30 mg/L·h)。研究确定了净化各污染物的适宜操作条件 , 并对7个专用菌种进行了鉴定 。

关键词: 7种气态污染物     生物膜填料塔     废气净化     菌种鉴定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条件及焦化废水净化研究

魏晓金,李静,何绪文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2期   页码 88-91

摘要: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芽孢杆菌,对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絮凝条 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最佳絮凝条件为:原水pH值7.0以上;助凝剂CaCl2 (1% 浓度)适宜投加量为 5.0 % ;发酵液的适宜投加量为0.2% ;发酵液较好的离心条件为n =在最佳絮凝条件下,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絮凝条件     焦化废水净化    

净化燃烧及伴生物产品化

朱雪芳

《中国工程科学》 1999年 第1卷 第1期   页码 53-57

摘要:

净化燃烧及伴生物产品化新工艺,是在电厂燃煤中加特制的掺烧剂共同粉磨产生亲合颗粒,喷入锅炉内进行亲合煅烧。保证供热发电的同时实现降低残炭、提高粉煤灰活性、固结脱硫、降低Nox、CO2,并将全部固态伴生物在具有速烧速冷的燃煤锅炉内直接生成优质水泥熟料;实现基本消除燃烧的全部污染

关键词: 净化燃烧     生物产品化     速烧速冷     固结脱硫     亲合颗料     亲合煅烧    

高硫天然气净化处理技术的集成开发与工业应用

孙丽丽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10期   页码 76-81

摘要:

针对高含硫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蚀、易泄漏等特性,充分考虑了四川当地的自然条件,从净化处理的工艺过程入手,分析与比较了工艺路线、能源利用与节能以及安全环保措施等,确立了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处理的技术集成与工程化实施方案,该方案得到了成功的工业应用。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净化处理     安保措施     技术集成     工业应用    

凝变除湿复合烟气深度净化技术工程应用 Article

刘建民, 朱华, 马修元

《工程(英文)》 2018年 第4卷 第3期   页码 416-420 doi: 10.1016/j.eng.2018.05.009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凝变除湿复合烟气深度净化技术,包括凝变湿电一体化和凝变除雾一体化两种技术路线,分别在630 MW和1000 MW燃煤机组上进行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凝变除湿复合烟气深度净化技术对脱硫后饱和湿烟气的除水量大于4 g 关键词: 湿烟羽     凝变除湿     溶解盐     SO3     颗粒物    

宿主微生物组内的基因组突变——适应性进化或净化选择 Review

张家超, Rob Knight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0卷 第1期   页码 96-102 doi: 10.1016/j.eng.2021.11.018

摘要:

二代测序技术转变了人们评估宿主相关微生物区系和微生物组的分类组成功能的能力。未来10 年将会开展更多的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特别是那些探索微生物组内基因组突变的研究。本文聚焦于微生物组内菌株之间的共同进化,塑造了宿主肠道微生物种内和种间的菌株水平多样性。还探讨了微生物基因组突变与常见代谢疾病之间的关联,以及病原体和益生菌在入侵和定植过程中的适应性进化。最后,讨论了注释和分析微生物基因组突变方法和算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基因组突变     适应性进化     净化选择     单核苷酸变异    

新一代生物工艺研发与制造技术及高通量微小型生物反应器

焦鹏,陈必强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4期   页码 44-50 doi: 10.15302/J-SSCAE-2016.04.007

摘要:

近些年,人们认识到快速反应时间对应对烈性传染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工艺和技术无法有效应对。以美国卫生部为代表的机构提出并开始践行新一代工艺研发与生物制造的技术平台,其目的是要极大缩短生物工艺研发和生产的周期,从而快速应对。精准医学的发展对医药研发与生产也提出了产品研发制备周期短、种类增加、数量减少的新要求,需要新一代的研发与生产技术。实现快速研发的核心设备是微小型生物反应器,新一代技术核心包括高通量筛选、高通量工艺研发,一次性技术,模块化及柔性化生产。新一代工艺研发与生物制造技术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其作用及影响将辐射到整个生物加工制造领域,社会与经济价值巨大。

关键词: 新一代生物工艺研发与生物制造技术     烈性传染病     精准医学     微小型生物反应器     高通量技术     一次性技术    

酯交换反应在制备生物柴油上的应用

张怀渊,宋元达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1期   页码 24-29

摘要:

生物柴油因其环境友好且可再生作为矿物柴油的替代燃料而备受关注,生物柴油主要通过均相酸碱催化、脂肪酶催化、超临界和固体酸碱催化的酯交换反应制备得到,但各种制备方法各有优劣,均相酸碱催化反应迅速,转化率高但存在后续处理复杂,污染严重等问题;脂肪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对原料中的水和游离脂肪酸不敏感,不需要过量的甲醇参与反应,后续处理工序简单,但酶的成本过高,这是制约其商业化发展的最大阻碍;超临界是制备生物柴油的新技术,反应迅速,不需要催化剂,油脂转化率非常高,但其反应需要高温高压且能耗很大;固体酸碱催化剂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酯交换反应     均相酸碱     固体酸碱     脂肪酶     超临界    

生物技术在养羊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刘守仁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7期   页码 37-41

摘要:

介绍了冷冻精液、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胚胎分割、体外受精、核移植克隆、基因导入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养羊业育种和生产水平大为提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养羊业科研和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养羊业    

水产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陈松林,邵长伟,徐鹏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3期   页码 49-56 doi: 10.15302/J-SSCAE-2016.03.008

摘要:

本文从水产养殖生物基因组测序、遗传连锁图谱绘制、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分子标记/基因筛选、基因组编辑、基因组选择以及细胞培养与种质冷冻保存等方面综合介绍了水产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深入分析了水产生物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基因功能分析平台不完善,抗病与性控育种技术研究滞后,基因组编辑与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刚刚起步等。同时,围绕上述主要问题,提出了水产生物技术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并建议“十三五”期间设立重点研究计划专项,深入开展水产动物基因组资源开发与利用、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解析以及水产生物信息大数据平台构建等

关键词: 水产     生物技术     基因    

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和进展综述 Review

Michael J. Nelson, George Nakhla, Jesse Zhu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3期   页码 330-342 doi: 10.1016/J.ENG.2017.03.021

摘要: 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为生物处理法,如运行时间较长的活性污泥。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对新型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流态化技术虽然已展示出能够提高许多化学与生化处理过程的效率,但尚未在大型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 (CFBBR) 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始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在该技术中,载体颗粒表面会形成一层含细菌与其他微生物生物膜,并在反应器中呈流化状态;流态化固有的良好混合和质量传递特性,使得该技术在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过程中均具优势。实验室阶段和中试阶段的研究均证实了CFBBR 可去除污水中90% 以上的碳源、80%以上的氮源,且污泥产量少于活性污泥的1/3。

关键词: 污水     污水生物处理     流化床技术     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生物营养物去除     生物技术     生物颗粒     高效过程    

盾构修建水下隧道的关键技术问题

孙谋,谭忠盛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7期   页码 18-23

摘要: 对水下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如开挖面稳定技术、预防泥水喷发技术、防止隧道上浮技术、盾构姿态控制技术、长距离掘进及盾构水中对接技术、盾构始发与到达技术等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 水下隧道     盾构     覆盖层厚度     盾构选型     关键技术    

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羽,马爱进,高利芬,彭海,贾英民,孙宝国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5期   页码 86-93 doi: 10.15302/J-SSCAE-2021.05.011

摘要:

生物作为全世界分布最广且拥有量最多的生物资源,应用领域广泛,具有突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往虽已有众多微生物研究,但限于技术方法无法深入展开,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微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主要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测定、核酸杂交技术、DNA 指纹图谱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梳理了现有微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微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存在的问题,如依赖于实验室环境,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准确性不足,缺乏相应的微生物数据库。为促进我国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建议,要继续加强对各鉴定技术的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资源鉴定平台,完善微生物资源数据库等。

关键词: 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微生物数据库    

普光—元坝大型气田储层发育特征与预测技术

郭旭升,郭彤楼,黄仁春,陈祖庆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10期   页码 82-90

摘要: text-align: justify;">根据普光、元坝地区礁滩相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建立了以沉积相研究为指导、以模型正演与地震相分析为基础、以相控多参数储层反演为核心的“相控三步”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

关键词: 普光气田     元坝气田     台地边缘     生物    浅滩     属性分析     相控三步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生物净化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研究

杨显万,孙珮石,黄若华,黄兵,陈茂生

期刊论文

生物净化几种气态污染物的研究

孙石,王洁,吴献花,李晓梅,许晓毅,邓辅唐,张唯,雷艳梅,曾二丽

期刊论文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条件及焦化废水净化研究

魏晓金,李静,何绪文

期刊论文

净化燃烧及伴生物产品化

朱雪芳

期刊论文

高硫天然气净化处理技术的集成开发与工业应用

孙丽丽

期刊论文

凝变除湿复合烟气深度净化技术工程应用

刘建民, 朱华, 马修元

期刊论文

宿主微生物组内的基因组突变——适应性进化或净化选择

张家超, Rob Knight

期刊论文

新一代生物工艺研发与制造技术及高通量微小型生物反应器

焦鹏,陈必强

期刊论文

酯交换反应在制备生物柴油上的应用

张怀渊,宋元达

期刊论文

生物技术在养羊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刘守仁

期刊论文

水产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陈松林,邵长伟,徐鹏

期刊论文

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和进展综述

Michael J. Nelson, George Nakhla, Jesse Zhu

期刊论文

盾构修建水下隧道的关键技术问题

孙谋,谭忠盛

期刊论文

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羽,马爱进,高利芬,彭海,贾英民,孙宝国

期刊论文

普光—元坝大型气田储层发育特征与预测技术

郭旭升,郭彤楼,黄仁春,陈祖庆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