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66

会议视频 2

年份

2024 1

2023 3

2022 4

2021 1

2019 2

2015 1

2014 13

2013 18

2012 2

2011 1

2010 3

2009 3

2008 3

2007 3

2006 2

2003 2

2002 1

2001 3

2000 1

1999 1

展开 ︾

关键词

微波散射计 6

HY-2 4

应变 4

微波辐射计 4

HY-2A卫星 3

微波遥感 3

HY-2 卫星 2

HY-2A 2

动力响应 2

反演算法 2

定标 2

微波湿度计 2

扫描微波辐射计 2

散射计 2

系统设计 2

雷达 2

雷达高度计 2

ACMR 1

ANSYS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大力测量技术的新进展——附着式超轻型大力传感器

沈久珩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10期   页码 22-27

摘要:

大力传感器是现代重型装备的高科技电子信息器件。文章围绕重型大力传感器的微型化问题论述了重型装备大力测量的意义、特征及发展,讨论了大力分流测量的物理模型,介绍了作者发明的超轻型附着式大力传感器及其工程应用。

关键词: 重型装备     大力传感器     支承式     附着式     电阻应变     分流测量    

非饱和土的塑性体应变与剪应变的相互作用原理

王靖涛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11期   页码 11-15

摘要:

将岩土塑性体应变与剪应变的相互作用原理拓展到了非饱和土领域。除了塑性体应变与剪应变的相互作用外,在非饱和土中出现了两类新的相互作用,吸力-塑性体应变和孔隙气压力-塑性体应变。吸力具有二重性质,其对塑性体应变作用包括两个相反的方面。另外,应用拓展的塑性体应变与剪应变相互作用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非饱和土的临界状态线是存在的和唯一的,以及它与应力历史无关。

关键词: 塑性体应变与剪应变的相互作用原理     非饱和土     基质吸力     有效应力原理    

论岩土塑性体应变与剪应变的相互作用原理

王靖涛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9期   页码 24-29

摘要:

对岩土塑性变形过程中体应变与剪应变的相互作用原理的内涵做了深入的阐述,特别对塑性体应变和剪应变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塑性体应变对抗剪能力的直接控制作用,剪缩和剪胀发生的条件,应力路径相关性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及实例验证,临界状态是塑性和弹性体应变都保持不变的纯粹剪切变形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根据这个相互作用原理,在理论上证明了空间临界状态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以及它与应力是无关的。

关键词: 岩土塑性体变形和剪应变的相互作用原理     岩土本构关系     压硬性     剪胀性    

材料的一种新型应力应变模型

张于贤,王红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8期   页码 88-91

摘要:

为研究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的残余应力,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应力应变模型,该模型比别的模型更接近于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用钢的实际工作情况;以某材料为例介绍了确定该新型模型的方法,并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由一般的拉伸曲线求解该新型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度钢     自增强     应力应变模型     硬化参数    

HY-2A卫星雷达高度设计及其在轨工作结果

许可,刘和光,姜景山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7期   页码 25-32

摘要:

海洋二号(HY-2A)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雷达高度是HY-2A卫星的主载荷之一,发射入轨后仪器工作正常,并获得了大量有效的观测数据该仪器在20 m有效波高条件下测高精度达到了4 cm,在4 m有效波高条件下测高精度达到了2 cm,其产品精度接近Jason-2卫星高度。本文就HY-2A卫星雷达高度系统设计和在轨初步结果进行论述。

关键词: 雷达高度     HY-2A卫星     在轨工作    

扩容角对圆形巷道岩爆过程的影响

王学滨,潘一山,张智慧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2期   页码 40-46

摘要: 岩石服从莫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当扩容角较低时,高剪切应变集中于“狗耳”形岩爆坑位置,剪切带与巷道周边切线之间的夹角较大;当扩容角较高时,高剪切应变集中于巷道周边的一些位置上,剪切带与巷道周边切线之间的夹角较小

关键词: 扩容角     圆形巷道     岩爆     剪切带     V形坑     剪切应变     体积应变    

基于高等分析的钢结构设计——材料建模与应变极限 Research Article

Leroy Gardner, Xiang Yun, Andreas Fieber, Lorenzo Macorini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2期   页码 243-249 doi: 10.1016/j.eng.2018.11.026

摘要: 然而,本文证明了通过将连续强度法(CSM)及其应变极限纳入分析,可以在梁单元中有效地模拟局部屈曲。此外,通过进行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高等分析,可确保无需进行额外的设计检查。如果采用适当而精确的应力 - 应变关系,我们在较粗截面中观察到的应变硬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亦可以得到有效应用;为此,我们在文详尽地描述了一个用于热轧钢的四元线性材料模型。对于一致的高等分析框架中任意细长比截面的分析问题, CSM 应变极限分析法均适用,同时还可以从荷载重新分配水平的优化中受益。

关键词: 高等分析     连续强度法     局部屈曲     材料建模     应变极限    

HY-2卫星微波散射海面风矢量场反演技术研究

蒋兴伟,林明森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10期   页码 86-95

摘要:

主要针对HY-2卫星微波散射,提出反演海面风矢量模型算法,并进行误差精度分析,给出了HY-2卫星微波散射计数据获取、预处理、风矢量场反演和产品制作技术流程

关键词: HY-2卫星     微波散射     风场反演     风矢量场误差分析    

HY-2A微波散射风场反演算法

林明森,邹巨洪,解学通,张毅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7期   页码 68-74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首颗自主发射的海洋二号(HY-2A)卫星微波散射,建立了业务化运行的风场反演算法,该算法将散射海面风矢量反演分为粗搜索和精搜索两个步骤算法的反演结果经与NDBC对比和ASCAT风场星星对比验证,结果表明HY-2A卫星微波散射可提供风速精度优于2 m/s或10 %,风向精度优于±20°的海面风场观测产品,可满足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业务应用的需求

关键词: HY-2A     微波散射     风场反演算法    

氧化锆量子点用于非易失性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 Regular Papers

Xiang-lei HE, Rui-jie TANG, Feng YANG, Mayameen S. KADHIM, Jie-xin WANG, Yuan PU, Dan WANG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9年 第20卷 第12期   页码 1698-1705 doi: 10.1631/FITEE.1900363

摘要: 提出一种利用氧化锆量子点作为有源层的非易失性电阻式随机存取器。通过旋涂法制备Ag(上)/ZrO2(有源层)/Ti(下)典型的三明治结构存储器件。该优化器件具有较高高/低电阻差(约10 Ω),良好循环性能(循环数大于100),较低转化电流(约1 μA)。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ZrO2有源层表面形貌和堆积状态。分析了Ag/ZrO2/Ti器件导电机理,并研究银离子导电丝和氧空位对电阻开关记忆行为的影响。该研究为忆阻器材料开发提供了一种简单方案。

关键词: 氧化锆量子点;电阻开关;存储器件;旋涂法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微波遥感技术发展

姜景山

《中国工程科学》 1999年 第1卷 第2期   页码 78-82

摘要:

综论了中国微波遥感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绩、总体技术现状,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性设想及建议;讨论了航天微波遥感若干技术,从新的角度分析了特点,力求搞清当前在微波遥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全面正确认识微波遥感和充分开发深层次信息,讨论了各种遥感手段的综合探测问题;提出建立目前用于遥感的全电磁波综合探测系统的问题。

关键词: 微波遥感     航天技术     电磁波     雷达     散射     高度     辐射    

树盘干缩异向性引起应变的测算及分析

付宗营,赵景尧,蔡英春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4期   页码 25-29

摘要:

研究探讨了干燥过程中树盘受抑制干缩应变、自由干缩应变、弹性应变、黏弹性蠕变应变以及机械吸附蠕变的图像解析测算法;运用该方法测算了白桦树盘常规缓慢干燥(含水率分布均匀)过程中干缩异向性引起的弦向各应变,分析了干燥过程中不同含水率阶段的应力状态及应力与各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应变的图像解析测算法可满足精度要求;树盘干燥至fiber saturation point( FSP)以下,弦向首先受拉伸应力作用,随着干燥的进行,拉伸应力转变为压缩应力;应力方向与各应变对应关系不同,与黏弹性蠕变应变无明显对应关系,与机械吸附蠕变基本对应。

关键词: 图像解析法     树盘     干缩异向性     干燥应力     弦向应变    

电沉积Mo和Mo-Co合金纳米线用于互联电阻电阻率改性 Article

Jun Hwan Moon, Taesoon Kim, Youngmin Lee, Seunghyun Kim, Yanghee Kim, Jae-Pyoung Ahn, Jungwoo Choi, Hyuck Mo Lee, Young Keun Kim

《工程(英文)》 2024年 第32卷 第1期   页码 128-138 doi: 10.1016/j.eng.2023.07.017

摘要:

Achieving historically anticipated improvement in the performanc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increasing cost and complexity of the required technologies with each new generation.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interconnect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are highly desirable in the microelectronics field. Molybdenum (Mo) is attracting attention as an advanced interconnect material due to its small resistivity size effect and high cohesive energy; however, effective processing methods for such materials have not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ions in the confined nanopores that affect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nanoscale Mo and Mo–Co alloys prepared via template-assisted electrodeposition. Additives in an electrolyte allow the deposition of extremely pure metal materials, due to their interaction with metal ions and nanopores. In this study, boric acid and tetrabutylammonium bisulfate (TBA) were added to an acetate bath to inhibit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TBA accelerated the reduction of Mo at the surface by inducing surface conduction on the nanopores. Metallic Mo nanowires with a 130 nm diameter synthesized through high-aspect-ratio nanopore engineering exhibited a resistivity of (63.0 ± 17.9) μΩ·cm. We also evaluated the resistivities of Mo–Co alloy nanowires at various compositions toward replacing irreducible conventional barrier/liner layers. A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formed at an Mo composition of 28.6 at%, the resistivity of the Mo–Co nanowire was (58.0 ± 10.6) μΩ·cm, indicating its superior electrical and adhesive properties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conventional barriers such as TaN and TiN. Furthermor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calculations confirmed that the vertical resistance of the via structure constructed from Mo-based materials was 21% lower than that of a conventional Cu/Ta/TaN structure.

关键词: Molybdenum     Molybdenum–cobalt     Interconnect     Microstructure     Electrodeposi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HY-2卫星微波散射反演风矢量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研究

穆博,林明森,彭海龙,宋清涛,周武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6期   页码 39-45

摘要:

海洋二号(HY-2)卫星微波散射主要用于测量海表面的风速和风向,为了确保地面应用系统业务化处理软件生产产品的质量,必须对其生产产品进行真实性检验本文基于NCEP分析资料数据,对HY-2 卫星微波散射反演风矢量产品进行了真实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NCEP分析数据,除了可以给出HY-2 卫星微波散射反演风矢量产品的整体精度评价之外,还可以用于快速分析与圆锥扫描笔形波束体制相关及测量机理的精度特性分析

关键词: 微波散射     反演风矢量     真实性检验    

基于亚马逊热带雨林的HY-2卫星微波散射在轨测量性能分析

彭海龙,穆博,林明森,周武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6期   页码 33-38

摘要:

中国第一颗自主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HY-2)卫星于2011 年8 月16 日成功发射,其上搭载的Ku波段微波散射可以提供海面风矢量信息根据国际上对已发射星载微波散射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研究结果:散射在该地理区域观测的后向散射系数随季节的变化在0.15 dB以内。本文对HY-2 微波散射2012—2013 年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区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Y-2 卫星散射在轨运行两年来的测量性能很稳定,其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与国际上的研究结果一致

关键词: 亚马逊热带雨林     HY-2     微波散射     在轨测量性能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大力测量技术的新进展——附着式超轻型大力传感器

沈久珩

期刊论文

非饱和土的塑性体应变与剪应变的相互作用原理

王靖涛

期刊论文

论岩土塑性体应变与剪应变的相互作用原理

王靖涛

期刊论文

材料的一种新型应力应变模型

张于贤,王红

期刊论文

HY-2A卫星雷达高度设计及其在轨工作结果

许可,刘和光,姜景山

期刊论文

扩容角对圆形巷道岩爆过程的影响

王学滨,潘一山,张智慧

期刊论文

基于高等分析的钢结构设计——材料建模与应变极限

Leroy Gardner, Xiang Yun, Andreas Fieber, Lorenzo Macorini

期刊论文

HY-2卫星微波散射海面风矢量场反演技术研究

蒋兴伟,林明森

期刊论文

HY-2A微波散射风场反演算法

林明森,邹巨洪,解学通,张毅

期刊论文

氧化锆量子点用于非易失性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

Xiang-lei HE, Rui-jie TANG, Feng YANG, Mayameen S. KADHIM, Jie-xin WANG, Yuan PU, Dan WANG

期刊论文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微波遥感技术发展

姜景山

期刊论文

树盘干缩异向性引起应变的测算及分析

付宗营,赵景尧,蔡英春

期刊论文

电沉积Mo和Mo-Co合金纳米线用于互联电阻电阻率改性

Jun Hwan Moon, Taesoon Kim, Youngmin Lee, Seunghyun Kim, Yanghee Kim, Jae-Pyoung Ahn, Jungwoo Choi, Hyuck Mo Lee, Young Keun Kim

期刊论文

HY-2卫星微波散射反演风矢量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研究

穆博,林明森,彭海龙,宋清涛,周武

期刊论文

基于亚马逊热带雨林的HY-2卫星微波散射在轨测量性能分析

彭海龙,穆博,林明森,周武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