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389

会议信息 35

会议视频 24

年份

2024 2

2023 42

2022 43

2021 47

2020 26

2019 57

2018 19

2017 18

2016 9

2015 14

2014 9

2013 3

2012 10

2011 9

2010 10

2009 13

2008 6

2007 8

2006 17

2005 17

展开 ︾

关键词

遗传算法 21

钱学森 11

人工智能 6

医学 5

系统科学 5

2020 4

信息学 4

组织工程 4

自然语言处理 4

计算语言学 4

2型糖尿病 3

中药 3

临床试验 3

代谢组学 3

仿生学 3

基因组 3

大数据 3

干细胞 3

数据挖掘 3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自然流产的细胞遗传研究进展

罗岚蓉,李坚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6期   页码 65-69

摘要: 自然流产的病因十分复杂,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包括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血栓前状态以及母体的全身性疾病等等。自然流产的细胞遗传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胚胎染色体的异常,包括染色体数量异常和结构异常;二是夫妇染色体的异常。随着细胞遗传的检测技术的发展,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到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第二代测序技术即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相继应用,使得自然流产的遗传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自然流产的细胞遗传的研究进展,对于自然流产的病因研究以及生育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自然流产     细胞遗传     染色体异常    

用于细胞活动可调式光遗传操控的无线程控LED阵列的研究开发

齐元楷,陈俊晔,刘雪纯,周晓旭,樊剑南,申屠平,Olof Idevall-Hagren,许迎科

《工程(英文)》 2018年 第4卷 第6期   页码 745-747 doi: 10.1016/j.eng.2018.08.005

新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及发病机制综述 Review

Asis Khan, Jahangheer S. Shaik, Patricia Sikorski, Jitender P. Dubey, Michael E. Grigg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期   页码 10-19 doi: 10.1016/j.eng.2019.02.010

摘要: 虽然分子流行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核糖体小亚单位R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 ssuRNA)和犬新孢子虫物种特异性DNA探针(pNc5)中的18S rRNA和ITS1因此,需要基于全世界多个虫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详细的群体基因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新孢子虫目前的种群遗传结构,最终
确定能够更有效对抗牛新孢子虫病的疫苗候选者。本文的目的是概述我们目前对新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和基因组的理解,并将其与密切相关的顶复门寄生虫哈蒙球虫和弓形虫结合起来。

关键词: 新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群体遗传,基因组,宿主反应,疫苗    

人类蛋白质N-糖基化的十二年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Review

Anna Timoshchuk, Sodbo Sharapov, Yurii S. Aulchenko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6卷 第7期   页码 17-31 doi: 10.1016/j.eng.2023.03.013

摘要:

Most human-secreted and membrane-bound proteins have covalently attached oligosaccharide chains, or glycans. Glycosylation influenc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roteins, as well as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 Unsurprisingly, alterations in protein glycosylation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a growing number of human diseases, and glycan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rapeutics, and biomarkers. Although glycosylation pathways are biochemically well-studie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networks of genes that guide the cell- and tissue-specific regulation of these biochemical reactions in humans in vivo. The lack of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regulating glycome variation and linking the glycome to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is slowing 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human glycobiology. Two of the tools that can provide much sought-after knowledge of human in vivo glycobiology are human genetics and genomics, which offer a powerful data-driven agnostic approach for dissecting the biology of complex trait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human populational glycogenomics. In Section 1, we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N-glycan's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and in Section 2, we give a description of the major blood plasma glycoproteins. Next, in Section 3, we summarize, systemize, and generalize the results from current N-glycosylatio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s) that provide novel knowledge of the genetic regulation of the populational variation of glycosylation. Until now, such studies have been limited to an analysis of the human blood plasma N-glycome and the N-glycosylation of immunoglobulin G and transferrin. While these three glycomes make up a rather limited set compared with the enormous multitude of glycomes of different tissues and glycoproteins, the study of these three does allow for powerful analysis and generalization. Finally, in Section 4, we turn to genes in the established loci,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genes with strong support in Section 5. At the end of the review, in Sections 6 and 7, we describe special cases of interest in light of new discoveries, focusing on possible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biological targets of genetic variation that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human protein N-glycosylation.

关键词: 糖组     聚糖     N-糖基化     基因组     遗传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大数据与精准医学

Daniel Richard Leff, Guang-Zhong Yang

《工程(英文)》 2015年 第1卷 第3期   页码 277-279 doi: 10.15302/J-ENG-2015075

摘要: 笔者研究了药物遗传的发展,以更好地理解患者对化学疗法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此外,笔者评估了在线健康交流的发展, 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检测公共健康威胁和控制传染病。

关键词: 大数据     生物传感器     人体传感网络     可植入传感器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药物遗传     移动医疗    

一种使用光学可控生物致动器的微蠕动泵 Article

Eitaro Yamatsuta, Sze Ping Beh, Kaoru Uesugi, Hidenobu Tsujimura, Keisuke Morishima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3期   页码 580-585 doi: 10.1016/j.eng.2018.11.033

摘要: 我们利用在骨骼肌细胞膜上表达光敏感通道-2(ChR2)的果蝇幼虫获得具有光响应性的肌肉组织。幼虫在蓝光刺激下强制性地表现出肌肉收缩。

关键词: 管状结构     生物致动器     蠕动泵     遗传     生物材料     肌肉致动器     组织工程     软机器人    

工业5.0——仿生和合成生物的关联及内涵 Artical

Peter Sachsenmeier

《工程(英文)》 2016年 第2卷 第2期   页码 225-229 doi: 10.1016/J.ENG.2016.02.015

摘要:

仿生(模仿生物特殊本领的学科) 以及合成生物,将和过去50年的硅芯片一样与工程开发、工业发展产生紧密联系。化学工业已经将白色生物技术应用于新工艺、新材料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合成生物也已经应用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发展中,并利用特制的微生物或生物制催化剂获取太阳能。而仿生在制药、处理工程以及DNA存储领域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这些研究将给生物带来新思考。生物工程将和今天的数字化技术一样驱动创新。本文讨论了生物工程,特别是碳基生物燃料的应用和细胞饰变的技术与风险。大数据、分析和海量存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合成生物在未来50年将和当今的数字化一样普遍且具有革新能力,但是目前它的应用和影响力还处在初级阶段。本文采用了将生物工程发展分为五个阶段(DNA分析、生物回路、最小基因组、原始细胞、异源生物)的普遍分类方法,阐述了其对安全与保障、工业发展以及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作为跨学科领域发展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伦理问题及公众对仿生和合成生物结果的公众讨论的重要性

关键词: 仿生     合成生物     生物工程     生物传感器     生物燃料     生物武器     虚拟进化     原始细胞     异种细胞     经济意义     工业5.0     德国     中国    

细胞治疗开创疾病干预新纪元

吕凌,田志刚,王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1期   页码 3-4 doi: 10.1016/j.eng.2019.01.004

促进肝癌致癌活性和细胞代谢的新型介质——miR-516a-3p

芮韬, 张优, 冯时, 黄海涛, 詹少伟, 谢海洋, 周琳, 郑树森, 凌琪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6卷 第9期   页码 162-175 doi: 10.1016/j.eng.2021.07.020

摘要:

细胞肝癌(HCC)是目前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肝癌细胞中,miR-516a-3p 可以通过外泌体进行递送,并增加受体肝癌细胞的致癌活性。此外,为探索miR-516a-3p 致癌的潜在机制,本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多组DIABLO分析显示,蛋白质组和代谢组数据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和较强的聚类一致性。综合多组和共富集途径分析表明,miR-516a-3p 可以调节肝癌细胞的代谢途径,特别是嘌呤代谢和嘧啶代谢。总之,本研究发现,miR-516a-3p 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代谢和外泌体递送系统
影响相邻细胞,促进肝癌细胞的肿瘤恶性进展。因此,miR-516a-3p可作为肝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关键词: 细胞肝癌     miRNA簇     外泌体     多组    

免疫调节细胞生物及其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Review

Bruce R. Blazar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1期   页码 98-105 doi: 10.1016/j.eng.2018.11.016

摘要:

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最常见的方法是尝试耗竭或抑制能介导或支持同种异体反应的T细胞;但这会导致T细胞受体功能缺陷,并因此对感染和肿瘤复发高度敏感。通常通过广泛使用反应性抗体来实现耗竭,而功能损坏通常在使用需长期给药(一般为6个月或更长时间)且具有明显副作用的药物后发生,这种药物可能不会导致供体T细胞对耐调节方案且携带宿主同种抗原的细胞产生耐受性(随着对免疫系统稳态认识的深化,我们已能鉴定和表征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群。虽然这种细胞群通常比较少见,但可通过分离和扩增此类细胞的方法在移植后晚期增补供体移植物或进行输注,来抑制GVHD。本文将探讨GVHD模型中的生物和临床前概念验证,以及现已发展至临床测试阶段的免疫调节细胞疗法对GVHD的疗效。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免疫调节细胞     细胞疗法    

时间序列多组整合分析揭示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去分化过程伴随非降解性泛素化修饰的增加 Article

姜正一, 孙泽宇, 欧阳晓希, 赵亚磊, 周梦豪, 王保红, 李启睿, 范林骁, 张赛男, 李兰娟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1期   页码 1302-1314 doi: 10.1016/j.eng.2020.02.011

摘要:

目前,原代肝细胞(PHC)在各个研究领域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肝细胞特异性功能的迅速退化(即去分化),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尽管学者已经对PHC的转录调控和全细胞蛋白质组(WCP)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考虑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为了揭示引起PHC去分化的潜在机制,我们收集了在体外培养0 h、6 h、12 h、24 h和48 h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样本,对各个时间点细胞样本的转录组、WCP、泛素化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进行了定量分析我们的数据包含了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去分化过程中详细的多组学分析结果,包括2196个蛋白质、2056个泛素化修饰位点和4932个磷酸化修饰位点。综上所述,我们的数据为抑制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去分化提供了潜在靶点分子及新的见解。

关键词: 去分化     原代肝细胞     翻译后修饰     泛素化蛋白质组     磷酸化蛋白质组     转录组    

二维可控细胞自动机伪随机序列发生方法研究

朱保平,马骞,刘凤玉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6期   页码 43-47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胞自动机———二维可控细胞自动机。根据二维可控细胞自动机的性质,提出了一 种具有梯型结构的二维可控细胞自动机的伪随机序列发生方法。新的细胞自动机在对称密 码中有广泛地应用。

关键词: 细胞自动机     伪随机序列发生器     可控     密码    

中国遗传会基因组编辑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

会议日期: 2019年11月22日

会议地点: 广东广州

基于转录组及多尺度生物测定多模态鉴定宣肺败毒方抑制巨噬细胞免疫反应的活性成分 Article

赵璐, 刘豪, 王迎超, 王书芳, 荀得金, 王毅, 程翼宇, 张伯礼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0卷 第1期   页码 63-76 doi: 10.1016/j.eng.2021.09.007

摘要: 本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转录组和多模型系统生物测定等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XFBD生物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机制。在脂多糖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模型中,XFBD明显减轻了肺部炎症,降低了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转录组学分析表明,经XFBD治疗后,与巨噬细胞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在巨噬细胞细胞系和斑马鱼创伤模型中,XFBD对巨噬细胞的激活和迁移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终,通过多模型系统筛选,发现XFBD中虎杖、芦根、化橘红显著下调巨噬细胞活化,虎杖苷、异甘草苷、毛蕊花糖苷为活性化合物;青蒿和麻黄显著抑制内源性巨噬细胞迁移,麻黄碱、白术内酯和山奈酚为活性化合物。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多模态方法研究了XFBD调节炎症的活性成分以及相关药理学机制,从而为XFBD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生物例证。

关键词: 炎症     巨噬细胞活化     巨噬细胞迁移     多模态鉴定     宣肺败毒方    

基于可拓的设计方案进化推理方法

赵燕伟,,刘海生,张国贤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5期   页码 63-69

摘要:

在分析现有概念设计求解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拓学理论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概念设计求解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模拟物元变换过程,建立了产品方案物元描述的内部模型和外部模型,探讨了内、外模型的转换关系并通过关联函数将内、外部模型联系起来。根据内部模型给出了遗传算法的编码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交叉、变异策略,并通过可拓评价方法建立了遗传算法的适应值函数,基本解决了产品概念设计中的知识组合爆炸和矛盾冲突问题。

关键词: 概念设计     物元变换     遗传算法     进化推理     可拓评价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自然流产的细胞遗传研究进展

罗岚蓉,李坚

期刊论文

用于细胞活动可调式光遗传操控的无线程控LED阵列的研究开发

齐元楷,陈俊晔,刘雪纯,周晓旭,樊剑南,申屠平,Olof Idevall-Hagren,许迎科

期刊论文

新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及发病机制综述

Asis Khan, Jahangheer S. Shaik, Patricia Sikorski, Jitender P. Dubey, Michael E. Grigg

期刊论文

人类蛋白质N-糖基化的十二年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Anna Timoshchuk, Sodbo Sharapov, Yurii S. Aulchenko

期刊论文

大数据与精准医学

Daniel Richard Leff, Guang-Zhong Yang

期刊论文

一种使用光学可控生物致动器的微蠕动泵

Eitaro Yamatsuta, Sze Ping Beh, Kaoru Uesugi, Hidenobu Tsujimura, Keisuke Morishima

期刊论文

工业5.0——仿生和合成生物的关联及内涵

Peter Sachsenmeier

期刊论文

细胞治疗开创疾病干预新纪元

吕凌,田志刚,王

期刊论文

促进肝癌致癌活性和细胞代谢的新型介质——miR-516a-3p

芮韬, 张优, 冯时, 黄海涛, 詹少伟, 谢海洋, 周琳, 郑树森, 凌琪

期刊论文

免疫调节细胞生物及其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Bruce R. Blazar

期刊论文

时间序列多组整合分析揭示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去分化过程伴随非降解性泛素化修饰的增加

姜正一, 孙泽宇, 欧阳晓希, 赵亚磊, 周梦豪, 王保红, 李启睿, 范林骁, 张赛男, 李兰娟

期刊论文

二维可控细胞自动机伪随机序列发生方法研究

朱保平,马骞,刘凤玉

期刊论文

中国遗传会基因组编辑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

2019年11月22日

会议信息

基于转录组及多尺度生物测定多模态鉴定宣肺败毒方抑制巨噬细胞免疫反应的活性成分

赵璐, 刘豪, 王迎超, 王书芳, 荀得金, 王毅, 程翼宇, 张伯礼

期刊论文

基于可拓的设计方案进化推理方法

赵燕伟,,刘海生,张国贤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