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212

会议视频 17

会议信息 1

年份

2024 2

2023 32

2022 42

2021 34

2020 15

2019 10

2018 8

2017 13

2016 3

2015 8

2014 5

2013 1

2012 7

2011 4

2010 6

2009 4

2008 1

2007 6

2006 7

2005 5

展开 ︾

关键词

协同发展 6

细水雾 5

秦巴山脉区域 4

区域协同 3

协同效应 3

协同设计 3

DSM(设计结构矩阵) 2

Maradbcm算法 2

乳液 2

二氧化碳 2

人工智能 2

仿真 2

作用机制 2

信息化 2

协同 2

双库协同机制 2

桥梁隧道 2

氧化铈 2

碳中和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大跨径钢桥桥道系协同作用试验模型研究

夏国星,钱振东,陈春,刘龑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5期   页码 96-100

摘要:

建立了考虑整桥变形的局部梁段模型,对钢桥面铺装在整桥及车载作用下的应力进行了计算,得到整桥变形的影响系数为1.17。建立初拟的两种协同作用试验方案的有限元模型,以局部梁段模型中铺装的最大应力应变值为参考值,对两种协同作用试验方案中相关结构参数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为保证设计的协同作用试验模型与原型的一致性,将修正后的试验模型与局部梁段模型在控制点位应力值进行了对比;最终得到大跨径钢桥桥道系协同作用试验模型。

关键词: 协同作用     试验模型     大跨径钢桥桥道系    

智能电网系统中智能负载的关键作用

施 毅,顾为东,施建中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3期   页码 10-13

摘要: 通过物联网将智能负载和智能电网结合起来构成“非并网多能源协同智能电网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将中国大量的高耗能产业通过必要的技术创新,改造成能够适应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电网输出功率巨大波动的

关键词: 非并网;多能源协同;智能负载;智能电网系统    

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网络协同要素与协同机制分析

王孟钧,刘慧,张镇森,陆洋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12期   页码 106-112

摘要:

通过文献研究、现场调研以及访谈等方式,认为工程需求、组织、资源、制度是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网络的4个协同要素,构建由合作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组成的协同机制模型,并论证通过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能够提升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

关键词: 重大建设工程     技术创新网络     协同要素     协同机制    

单缝桥梁在温度作用下的结构受力计算

赵怡彬,邵旭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10期   页码 103-112

摘要: 在考虑接线路面裂缝开展的情况下,建立了温度作用下单缝桥的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单缝桥受力、变形的理论公式,用Fortran90编制程序,进行计算。

关键词: 单缝桥梁     温度作用     受力与变形     理论公式     参数分析    

工程项目多目标协同优化研究

刘晓峰,陈通,吴绍艳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3期   页码 90-94

摘要:

将微粒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引入工程项目多目标协同优化领域,研究工程项目的质量、费用、资源和工期的协同优化问题文章首先系统介绍微粒群算法原理、流程以及算法的改进发展,然后研究了工程项目质量、费用、工期和资源的协调功效系数,并建立了质量、费用、工期和资源的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接下来介绍了应用微粒群算法编码解决工程项目多目标优化的方法步骤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计算表明微粒群算法可以准确快速地解决工程项目多目标协同优化问题。

关键词: 微粒群算法     工程项目管理     协同功效系数     多目标协同规划模型     算例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工程及其应用

马耀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页码 28-34

摘要: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是“水—冰—气—生”多圈层体现最全,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高原强大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显著地影响着东亚气候格局、亚洲季风进程和北半球大气环流。正确认识青藏高原复杂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规律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在各种不同的下垫面上建立多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站(点)。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过去的7年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其他相关单位一道正在整个青藏高原面上逐步建立“青藏高原观测研究平台”以研究该地区复杂地表的多圈层相互作用规律首先具体介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高原上已经建立的5个综合观测研究站,然后介绍利用各个站点观测资料分析得到的多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地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最后提出了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研究所面临的难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     观测结果    

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通工程

王云鹏,鲁光泉,于海洋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2期   页码 106-110 doi: 10.15302/J-SSCAE-2018.02.016

摘要: 载运工具智能化和车路/车车互联推动了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将使交通系统逐渐从车路协调走向车路协同,并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的效能与安全。在车路协同环境下,传统交通系统中人为因素弱化,人车路耦合性增强,系统可控可测,随机性减弱,系统的感知、决策及控制主体逐渐从驾驶人转向机器,这给传统交通工程的基础理论方法带来了诸多变化与挑战。本文主要从人车路耦合的角度重点探讨车路协同系统对交通工程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路协同     发展趋势    

虚实融合的协同工作环境CAR-CA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赵沁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10期   页码 25-31

摘要:

采用虚实融合和协同工作技术进行大型装备的设计论证和辅助拆装维护是工程科技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面向我国自行设计生产商用大飞机的需求,在863计划支持下,正在研制用于驾驶舱布局设计和飞机关键部件辅助拆装维护的虚 实融合协同工作环境CAR-CA(collaborative augmented reality

关键词: 虚实融合     协同工作     驾驶舱     设计     维护    

核能在制氢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Views & Comments

Shinji Kubo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6卷 第9期   页码 16-20 doi: 10.1016/j.eng.2021.12.024

超光速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黄志洵,耿天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4期   页码 6-17

摘要: 还深入讨论了超光速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微观粒子速度的定义,引力速度,量子纠缠态作用速度以及超距作用。对这些概念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关键词: 可变光速     超光速     微观粒子速度     引力速度     量子纠缠态作用速度     超距作用    

轮胎动力学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郭孔辉,卢荡,吴海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1期   页码 91-96 doi: 10.15302/J-SSCAE-2018.01.013

摘要: 笔者在分析了轮胎动力学测试、仿真及应用技术的特点后,提出了协同发展我国轮胎动力学的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 轮胎动力学     汽车     飞机     协同发展     策略    

软硬件协同设计和系统级仿真探索

徐辉,王祖强,王照君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4期   页码 86-88

摘要:

简要介绍了系统级芯片设计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协同仿真技术和SoC开发中系统级协同仿真的工具,并给出了一个在CCSS(CoCentric system studio)环境下完成软硬件协同仿真的实例。

关键词: 片上系统     软硬件协同仿真     System C     CCSS (CoCentric system studio)    

推进炼油与汽车行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曹湘洪

《中国工程科学》 2019年 第21卷 第3期   页码 61-69 doi: 10.15302/J-SSCAE-2019.03.005

摘要: 炼油、汽车行业要推进协同发展,从分子层面研究内燃机中燃料的燃烧机理,研究车用燃料组成、馏程与颗粒物排放的关系并开发简化模型、开发并推广高品质燃料及高档润滑油,以适应汽车动力多元化时代新的低碳减排要求。

关键词: 汽车动力革命     内燃机技术     油品质量     协同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质能源和绿色氢能在大规模储能中的作用

徐春保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9卷 第10期   页码 32-34 doi: 10.1016/j.eng.2023.08.007

秦巴山脉周边城市地区协同发展研究

周庆华,牛俊蜻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5期   页码 10-16 doi: 10.15302/J-SSCAE-2016.05.002

摘要: 在我国当前进入“一带一路”、多边开放的战略背景下,其内部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对于支撑中西部崛起、保护秦巴山脉生态环境、带动山区连片贫困地区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考虑到未来新经济要素对空间距离作用的消减,从宏观格局判断、空间可能模式、快速交通联系、产业分工协作四个方面着手,对秦巴周边城市地区的协同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秦巴山脉     城市地区     协同发展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大跨径钢桥桥道系协同作用试验模型研究

夏国星,钱振东,陈春,刘龑

期刊论文

智能电网系统中智能负载的关键作用

施 毅,顾为东,施建中

期刊论文

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网络协同要素与协同机制分析

王孟钧,刘慧,张镇森,陆洋

期刊论文

单缝桥梁在温度作用下的结构受力计算

赵怡彬,邵旭东

期刊论文

工程项目多目标协同优化研究

刘晓峰,陈通,吴绍艳

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观测工程及其应用

马耀明

期刊论文

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通工程

王云鹏,鲁光泉,于海洋

期刊论文

虚实融合的协同工作环境CAR-CA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赵沁平

期刊论文

核能在制氢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Shinji Kubo

期刊论文

超光速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黄志洵,耿天明

期刊论文

轮胎动力学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郭孔辉,卢荡,吴海东

期刊论文

软硬件协同设计和系统级仿真探索

徐辉,王祖强,王照君

期刊论文

推进炼油与汽车行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曹湘洪

期刊论文

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质能源和绿色氢能在大规模储能中的作用

徐春保

期刊论文

秦巴山脉周边城市地区协同发展研究

周庆华,牛俊蜻

期刊论文